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2)(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2)(教案)第1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2)(教案)第2页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2)(教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审美自律在绘画中的体现,审美自律在文人画中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审美自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才有可能自由地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艺术家想获得创作上的充分自由,他们毕竟不是活在真空中,所以在风格上总是要继承前人的东西,然后再加以发展。  在中国,这类创作心态主要体现在书法和自北宋中期逐步发展起来的文人画上。在书法方面,教材列举了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使学生体会艺术家的情绪对书法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的书法并不是呆板的“写字”,而是受书法家情绪支配的艺术创作。只有创作者的情绪参与其中,才能够达到一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的效果。关于文人画,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几个方面:1.美术家的身份。他们不是职业画家,而是一些具有很高修养的文人、官员。2.创作态度。正因为他们不是职业画家,所以创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业余的消遣和娱乐,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3.风格上强调个性化的语言。教材对北宋画家郭熙的作品《早春图》和米芾之子米友仁的作品《潇湘奇观图》进行了比较,大体上可以看出宫廷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之间的这些差别。这种身份上的差异如果要落实到画面风格上来,就有必要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些形式特征:例如郭熙的作品构图是刻意安排的,树木山石都比较写实,而米友仁的作品无论是用笔还是构图都比较随意自由,而且也不太计较画得像不像。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安排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1.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现实需要,而艺术家的自我与个性并不被重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当美术家在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乐趣,独立审美和个人风格便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2.审美自律的含义: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其他人而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上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新课讲授:一、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早在魏晋时期,人们欣赏书法不仅看字的结构是否漂亮,还要看书法家能否赋予每一笔画以独特的技巧和神韵。最值得一提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简介:他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展示《曲水流觞》图片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夏历的三月初三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后来曲水流觞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司徒谢安、孙绰、名理精高僧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2人,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手稿共28行,324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这件书法作品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的“曲水流觞”也因此最为著名。《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中“之”字有20个之多,无一雷同,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同的结构。思考与交流: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有20个“之”字的书写,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找一找涂改的“之”字在哪,及前后的“之”字,我们试试进行交换,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不能交换;原因有两点:其一: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其二: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轻重会发生变化,不自然。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给我们启示: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从东晋到北宋的大约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绘画呈现出发展成熟的局面,出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类,中国山水画在北宋逐渐走向高峰。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在此之前的中国山水画忠实客观地描写自然,追求形似的代表之一。自学课文,思考理解。(1)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3)作品是供谁欣赏的?(4)作者能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兴趣所好吗?学生自学,然后思考作答。二、审美自律在绘画中的体现恰恰就在北宋中期,许多修养高的文人、官员,他们有着琴棋书画的底蕴,凭着自己的喜好也加入到美术创作的列中来了。这将带来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南宋书画家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比较《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两幅作品在笔墨运用、构图章法及表达意图的不同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作品名称早春图潇湘奇观图作者宫廷画家,郭熙担任官职,米友仁服务对象供皇帝消遣观赏自己创作目的赞美皇帝的魄力和英明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绘画形式主山巍然高耸,小的山石侧立两旁利用浓谈变化及时捕捉他心中景象景象春日来临大地复苏雾气浮动烟雨迷蒙的意趣学生思考并回答:《早春图》是供皇帝政务之余消遣观赏的,《潇湘奇观图》是画家对潇湘的真切感受和表现。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这种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不受外界社会因素干扰而由此形成个性化绘画风格的审美观念,就是“审美自律”。 对比赏析,《鹊华秋色图》与《潇湘奇观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诗、书、画、印相结合)绘画中的“四君子”指什么?(梅、兰、竹、菊。)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画家眼中的梅、兰、竹、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傲):孤高自赏,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幽):清雅幽香,洁身自好,是为世上贤达;  竹(坚):虚心劲节,刚直不阿,是为谦谦君子;  菊(淡):凌霜而荣,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美术作品“四君子”等题材其实就是画家本人的志向、态度及思想情感的写照。这种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和美术的风格发展及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给这一风格流派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文人画。 三、审美自律在文人画中的体现我们认识到在审美自律观念的影响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画面构成上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活动要求:赏析文人画美术作品,尝试从创作手法、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评述。(图片展示:郑板桥《墨竹图》)郑板桥的咏竹之诗,写竹之画,许多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他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做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罢官时,不恋荣华,一身正气。“乌 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视功名如粪土,以清白为自豪。弃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杨州卖画,自食其力。文人画家,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注入了强烈的个人因素,充分发挥了水墨写意画法的特点,使中国绘画达到能够自由抒写灵性的高度。课堂引申中国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极高,它不仅仅是形式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国画家齐白石,就非常推崇文人画这一风格流派,并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对近现代中国画画家影响极大,使得近现代中国画艺术能够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创新。本课小结:1、人生经历不一样,生活感受不同的人,即使面对题材,他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的个人的兴趣。 2、体会不同的兴趣造就不同的风格,自己喜欢的才是作者主动追求的目标。

    相关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流程,填字游戏,教学总结,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第五课 审美自律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流程,填字游戏,教学总结,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