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展开课 题 名 称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与欣赏可以来自不同的角度和广度,随着时代的进展,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欣赏者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更新的方式去品读艺术作品才能获得全新的感受与认识;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四种鉴赏方式互相渗透,帮助学生更全面的鉴赏美术作品。教材四种鉴赏方式都提供了相应美术作品,由于课时的限制,只从中选择几件中国画作品尝试鉴赏,笔者专业为油画,国画专业基础及教学经验有限,但想斗胆一试,用祖国的艺术作品开启鉴赏之门。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虽然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但具备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有限,因而在教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设计上不宜过大,关键是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因此在鉴赏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维、去创新。为此从视觉创新入手,以“打散重构”为突破口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掌握和运用美术鉴赏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理解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墨分五色,计白当黑)等技法,多角度的感悟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崇尚美好,热爱祖国艺术,增强祖国统一的愿望,尊重多元化艺术的创作主张。
通过师生互动,研究探索,来培养学生的鉴赏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联想能力。
设
计
思
路
根据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拟结合作品的初识感受,作品的传奇故事,作品的形式语言等方面与鉴赏方式有机地融合到相应的环节之中。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应引导提供学生以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方式,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从而产生对美术作品丰富、深刻的认识和共鸣,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崇尚美好,尊重创造。
教学
重点
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教学
难点
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运用语言描述及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悟,理解体会作品的内涵。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时数:1节
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思边学的思路,主要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评价等方法实现多维互动的方式。
教学程序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四种鉴赏方式。
直截了当,节省时间
教学过程
(一)感悟式鉴赏
1、屏幕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问题二:你还看到什么?
问题三:你听到什么?
概括感悟式鉴赏的概念
思维训练:“空山藏古寺”
屏幕展示图例
问题:你的构想与屏幕上的几号图相似?
屏幕投影学生作品,请同学描述自己的构思。
请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补充总结。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绘画
学生用手
表示号码
学生描述
学生评价
画中之形
画外之形
画外之音
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通过对三个问题的回答,使学生自然地实现了感悟式鉴赏方式的尝试,试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通过思维训练进一步体会齐白石构思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同时使我们更深一步的感悟画面。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补充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社会学式鉴赏方法
1、屏幕展示视频《温总理讲话》
2、屏幕展示视频《火里逃生的富春山居图》讲述作品的传奇经历。
3、如果说《富春山居图》被毁是中国文人永远的痛,那么两段残卷隔海相望,就成了两岸人民不能释怀的情感,正如温总理所说的那句话“画是如此,人合以堪!”
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
以视频内容做铺垫,导入社会学式鉴赏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社会式鉴赏的基础上产生对作品的内容,表现技法等形式语言产生探究的欲望,来解释收藏家对它依依不舍的合理性。
激发学生崇尚美好,热爱祖国山水,增强学生期待两岸《富春山居图》合壁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进而增强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三)形式鉴赏方法与比较式鉴赏
1、学案导学
结合《富春山居图》与《林荫道》两幅作品讨论以下问题:
画家的观察方式如何,从画面上看画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画家是坐在那个位置画的,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画面?
画面中留白地方可代表什么?
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是什么?
2、屏幕展示《富春山居图》
对比书上作品《林荫道》讨论探究
3、①审美理想的区别
屏幕展示富春实景
屏幕展示《富春山居图》
屏幕展示《林荫道》
问题一:两幅画面与实景对比有何不同?
问题二:两幅作品的审美理想有何不同?
②观察角度的区别
屏幕展示《富春山居图》
屏幕展示《林荫道》
问题一:两幅画家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画面?视角如何?
问题二:两幅作品透视规律有何不同?
③表现方法上的区别
屏幕展示《富春山居图》
屏幕展示《风景》
问题一:两幅画面是否都有留白的地方?
问题二:留白的地方可以代表什么?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
尝试回答
尝试回答
合作探究
运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比中西绘画形式语言上的区别,同时实现比较式鉴赏、形式鉴赏两种方法的学习。
让学生体会实景与艺术的距离,一方面让学生理解中国画意在传达作者在抒写物我两化的意象时别具的寄托,加强学生体验,感受宏大的构图,体会“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一方面让学生理解西方风景画意在真实的再现自然,追求身临其境的感觉。
理解中西绘画在不同的视点和视角中表现自然景观时,产生的绘画差异。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的方式.在进行教学时要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
评价总结
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三幅作品,你们更喜欢那件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鉴赏方式,感悟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鉴赏 、比较式鉴赏。
因为它,我们懂得了感悟。
因为它,我们懂得了画的背后都有故事。
因为它们,我们知道虽然它们有不同,但我们仍然热爱它。
因为它们用不同的语言,抒写艺术。
学生回答
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同时抓住各种鉴赏方法之间的联系,升华教学结果使得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
高中美术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共5页。
高中美术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美术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