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拔高试题 (含答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拔高试题 (含答案)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拔高试题 (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拔高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拔高试题 (含答案),共9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练习拔高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B.《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康有为,本文选自他的代表作《<饮冰室合集>集外文》。C.《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本文主要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作者的高洁情趣和追求。D.《陋室铭》中的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3.下面关于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反问)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比喻)C.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比喻、夸张)D.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反复)4.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草率            妥贴            驿路            诲人不倦B.淤泥            苔痕            监督            不耻下问C.恩慧            锋芒            菌子            简明扼要D.鸿儒            竹蔑            陡峭            如释重负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峭(dǒu        zhuó        zhuì        妥帖(tièB驿路(          gōng        shū          惚(huǎnɡC约(qiè                    如(            泥(D.拖          玩(xiè                      香(pèn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①④③②⑤⑥ 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 D⑥①④③②⑤二、填空题7.《爱莲说》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茂叔)是________时著名的(哲学家)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文体是(说)。8.请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1)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掉落、飘落)___在我们身上。(《驿路梨花》)2)她立刻伸出胳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惶恐)___地看着我。(《阿长与<山海经>》)9.叶圣陶先生是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童话集(     )三、综合性学习10.语文实践活动。“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呆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1)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请简述出来。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有仙则(     )          2)惟吾德(     )3)谈笑有鸿儒(     )          4)无案牍之(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四句以”“类比陋室,以”“暗喻品德高尚的人,表明陋室也具有的性质。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虚实结合,流露出作者对知识分子的热爱,对无学识、无功名的人的鄙弃。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D.文章最后,作者引用圣人之言作结,以名贤自喻,暗示自己就是与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14.本文作者和下面【链接】中的颜回,一居陋室不以为陋,一在陋巷不以为忧,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链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五、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回忆陈寅恪先生季羡林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从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学生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其他课程。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除了上课以外,同寅恪师的接触并不太多。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人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医目疾。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我意料地迅速,我得到了先生的复信,也是一封长信,告诉我他的近况,并说不久将回国。信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说,他想向北大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几位先生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于是我立即回信,表示同意和感谢。这一年的深秋,我回到了阔别十二年的北京(当时叫北平)。按北大当时的规定,从海外得到了博士学位回国的人,只能任副教授,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转为正教授。我当然不能例外,而且心悦诚服,没有半点非分之想。然而过了大约一周的光景,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聘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的系主任。这真大大地出乎我意料。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一辈学者对后辈的提携和爱护。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我们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谈治学时最多,政治也并非不谈,但极少。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政治。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是满篇考证,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可惜难得解人。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贬低的话。对青年学人,他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与陈寅恪先生交往的两件事。16.第段中作者说: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是为什么?17.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18.第段为什么详写回国后在北大任教的情况?19.陈寅恪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萨拉的夏天【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爸爸,你还好吧?”“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20.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21.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1)她紧张地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2)萨拉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2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23.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24.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1B2B3B4B5D6D7《周敦颐集》     周敦颐     北宋8飘落     惶急9倪焕之     《稻草人》10.(1)围绕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知错能改也很可贵三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内容:(示例)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寓意:(示例)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111)出名,有名    2)德行美好    3)大    4)使……劳累1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2)可以弹奏素朴(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13B14.作者品德高尚,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儒雅,生活情趣高雅,所以不陋;颜回有自己的爱好、乐趣,沉浸在好学的乐趣中,所以不忧。15旁听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获得精神享受。寅恪先生向北大校长介绍到北大任教。16.寅恪师讲课,解释、考证、分析细致入微,由表及里,通俗易懂;寅恪师讲课,善于引导,终能使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17.对比。   作者将寅恪师的穿着和清华留洋归来教授的穿着进行对比,突出表现寅恪师的朴素无华。18.结构上:呼应上文寅恪师给写信的情节;内容上:表现寅恪师慧眼识才和提携、爱护后生青年学者的大师风范。19.示例:陈寅恪先生是一位授课艺术精湛、性格朴素无华、提携爱护青年学者和关心政治的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20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点亮灯塔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21.(1)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灯塔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2)写出了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22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灯塔、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交代湖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灯塔指引下安全返回做了铺垫。23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灯塔,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灯塔,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灯塔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和成长。24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难,变得坚强、独立。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