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第1页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第2页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 学
    一、选择题
    1.(3分)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a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分)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3.(3分)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②Fe2+③Cu④P2O5⑤Fe3+⑥NaCl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B.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4.(3分)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5.(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6.(3分)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7.(3分)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8.(3分)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3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3分)实验室用装有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的试管a和b分别加热制取氧气过程中,某同学误把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b试管,下面是试管a、b中产生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3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12.(3分)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5.15℃
    13.(3分)根据这4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带有电荷
    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4.(3分)”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 B.
    C. D.
    15.(3分)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16.(3分)下列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不同粒子
    B.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C.图①表示的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
    D.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
    17.(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少量固体 B. 塞紧橡皮塞
    C. 称量固体 D. 点燃酒精灯
    18.(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钙离子:Ca+2
    B.2个氢原子:H2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 Na2
    D.3个氯分子:3Cl2
    19.(3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磷元素:Pt B.钾离子:K2+
    C.高锰酸钾:K2MnO4 D.5个氮原子:5N
    20.(3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实验题
    21.如图1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A、有气泡冒出B、水不断流入①中C、②中液面不下降
    (2)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B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序号)。
    A、只有气泡出现
    B、有气泡出现,液体逐渐变红
    D、有气泡出现,液体变成蓝色
    C、有气泡出现,液体变红后又变成无色
    (3)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是为了除去气体中的HCl气体,推测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填序号,下同);当观察到   ,说明F中已收集满CO2气体。
    A、得到更多的CO2
    B、收集气体
    C、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装置G中两只蜡烛同时熄灭
    E、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矮的先熄灭
    F、装置G中的蜡烛熄灭,并且高的先熄灭
    (4)小明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并测定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图示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的目的是   。
    A、隔绝氧气
    B、降温
    C、防止二氧化碳和水接触而消耗
    (5)实验室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和二氧化碳2.2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
    A、一定含有碳、硫、氧三种元素
    B、只有碳、硫元素
    C、含碳、硫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D、该物质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3:16
    2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
    ①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C,请回答:
    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装置D的作用是   。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
    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

    24.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CO、H2、C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一)甲组同学对炼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所用的药
    品和装置如图1所示(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再装入药品。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CO,作用是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   ,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   。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   。
    (4)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   。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图3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假定A、C装置能完全吸收相应的物质)。

    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g,C中洗气瓶(含药品)质量增加bg.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用含a、b的式子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   (填序号)。
    A.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
    B.缺少A装置
    C.氧化铁不干燥
    D.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
    (三)丙组同学利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并利用铁丝网罩集中火力,以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   。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m2即(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   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   △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69.8g
    65.4g
    △m1
    烧杯+澄清石灰水
    118.8g
    122.6g
    △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   成立。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   。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   (填序号)。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装置内还残留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2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现象是   。
    (2)实验Ⅱ中木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为   。
    (3)实验Ⅲ中,先给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中   ,c试管中   。
    26.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时。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   ,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   (填“>”、“<”或“=”)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 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能吸收CO2),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H2O2溶液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
    (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的事例:
    ①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②熄灭燃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标准   包括事例    (填序号)

    2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性质的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
    ①写出图B中仪器Ⅰ、图D中仪器Ⅱ的名称:   、   。
    ②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   (填“a”或“b”);若用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c”或“d”)端通入;A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   (填装置字母序号)。
    ③图1实验中,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并点燃,然后向烧杯中放入干冰,观察到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氨气。
    资料: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和热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氨气。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③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分析】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加了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反应速率快;两份氯酸钾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氧气相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两份氯酸钾的质量相等,催化剂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产生的氧气相等。
    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加热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氧气,a所需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慢;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的b所需温度较低,反应速率快,至反应结束所需的时间少。
    观察图象,D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生成物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依据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以及离子符号的书写要求分析判断;
    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错误;
    B、由于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而④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2是镁离子,其符号应该是Mg2+,故B错误;
    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7,故性质不会相似,故C错误;
    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而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是一种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分析】A、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根据②Fe2+、⑤Fe3+分别是1个铁原子失去2个、3个电子得到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A、③Cu、④P2O5、⑥NaCl分别是铜、五氧化二磷、氯化钠的化学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④P2O5可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①H可表示1个氢原子,⑥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Fe2+、⑤Fe3+分别是1个铁原子失去2个、3个电子得到的,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④中的数字“5”表示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5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回到原来的温度等。
    【解答】解:A.点燃白磷后快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以防止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造成较大误差,故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错误;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整个装置是密封的,实验效果会更好,故正确;
    D.磷燃烧时放热,如果没有夹紧止水夹,实验中会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使测量结果偏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选择药品时要注意:空气中的氧气要充分消耗掉,而又不能加入新的气体。因此应该考虑用红磷、白磷、铜丝等,他们与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几乎不占空间。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5.【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待测的数值为0.3g。
    A、待测值为0.3,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3.6g≠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实验目的。
    【解答】解:A.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A错误;
    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可选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故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下面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的试题,难度不大,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
    A.硝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NO3)2,故正确。
    B.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错误;
    C.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OH,故正确;
    D.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只是光的折射现象,水的流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把含着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如果从分子的角度看(针对由分子构成物质而言),在物理变化中原物质分子没有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在化学变化中,原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或微粒。
    10.【分析】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a和b,b中再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到完全,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b产生的氧气比a多,且生成的二氧化锰加快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反应时间短;且均需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生成物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分析】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
    B、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
    【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13.【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微粒所带的电荷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解:A、在第二个和第四个微粒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呈中性,而其它两个都带有电荷,故A说法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微粒的质子数不同,不可能属于同一种元素,故B说法错误;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应该是电子层数和每一层上的电子数也相同,可以看出前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最后一个多了一个电子层,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可知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图A表示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图B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B错误;
    C、图C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图D可能表示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消耗氧气,测量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确定氧气的含量。因此在选择消耗氧气的药品时,应考虑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还应注意装置不漏气,药品的量要足,读数时温度要回到原来的温度等。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来代替红磷,故错误;
    B.红磷熄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大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偏小,故正确;
    C.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所以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
    D.通过此实验可知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16.【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以上微粒分别属于三种元素,故错误;
    B、②是阳离子,化合价为﹣2价,④是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②④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故正确;
    C、图①表示的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各,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
    D、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以上微粒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位于第二周期,④位于第三周期,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及解题中应用的能力,难度较小。
    17.【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钙离子表示为Ca2+,错误;
    B、2个氢原子表示为2H,错误;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应该是符号在前,数字在后,错误;
    D、3个氯分子表示为3Cl2,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9.【分析】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C、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磷的元素符号是P,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钾离子可表示为:K+,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高锰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MnO4,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氮原子表示为:5N,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0.【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爆竹声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增火燃回春浩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实验题
    21.【分析】(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滴下,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3)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用于出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4)若用图2的装置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需在集气瓶内的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
    (5)通过计算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1)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有液体流下,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故答案为:B;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中有气泡冒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CO2+Ca(OH)2=CaCO3↓+H2O;B;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E中盛装浓硫酸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观察到G装置中矮的蜡烛熄灭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C;E;
    (4)若用图2的装置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需在集气瓶内的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故填:C;
    (5)某物质4.8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6.4g 和二氧化碳2.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与硫元素;其中,硫元素的质量为:6.4g×=3.2g,碳元素的质量为:2.2g×=0.6g,因为:3.2g+0.6g<4.8g,所以该物质中还一定含有氧元素,其中碳、硫元素质量比为:0.6g:3.2g=3:16。
    故填:A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分析】(1)①熟记仪器的名称;
    ②根据氧气的制备、干燥与收集方法来分析;
    ③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①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②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①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②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D对氧气进行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故填:A→D→C;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故填:2H2O22H2O+O2↑;
    (2)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故填:干燥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点评】明确发生装置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并掌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顺利解答此题。
    23.【分析】(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3)根据信息: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分析解答。
    【解答】解:(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推入H2O2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大后减小,因为生产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当最后内外压强一致后,达到平衡,因此恢复至常压。
    故答案为:(1)2H2O2 2H2O+O2↑;
    (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3)助燃性;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恢复至常压。
    【点评】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压强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24.【分析】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加热时会发生爆炸;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测定和水;
    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解答】解:(一)(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 入药品。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 CO,作用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 A 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色,装置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故填:红棕色固体变黑色;3CO+Fe2O32Fe+3CO2。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 CO,除了将 A 装置中的CO2 送入 B 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防止铁被氧化。
    故填:防止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防止铁被氧化。
    (4)若将 B 装置改成 C 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
    故填:一氧化碳。
    (5)设氧化铁质量为x,
    3CO+Fe2O32Fe+3CO2,固体质量差
    160 112 160﹣112=48
    x 13.6g﹣11.2g=2.4g
    =,
    x=8g,
    故填:8。
    (二)(1)反应后测得 B 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 ag,说明生成的水中氧元素质量是ag,C 中洗气瓶(含药品)质量增加 bg,说明生成了bg水,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bg﹣ag):ag=(b﹣a):a。
    故填:(b﹣a):a。
    (2)A.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不影响生成水的质量和减少的氧元素质量比,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B.缺少A装置,导致测定生成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C.氧化铁不干燥,导致测定生成水的质量偏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D.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不影响生成水的质量和减少的氧元素质量比,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故填:AD。
    (三)【提出猜想】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②CO2;③CO、CO2。
    故填:CO、CO2。
    【设计方案】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即没有生成二氧化碳,则猜想①成立。
    故填:①。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 与△m2 的关系是:△m1=△m2,这是因为:△m1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2是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故填:=。
    【实验并记录】
    用表中实验数据分析,:△m1≠△m2,并且△m2≠0,应该是猜想③成立;
    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
    故填:③;没有处理尾气。
    【反思与评价】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 CO2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CuO+C2Cu+CO2↑;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生成的 CO2 部分与过量的 C 反应生成了 CO,装置内还残留有 CO2气体未被吸收。
    故填:2CuO+C2Cu+CO2↑;A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
    (3)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解答】解:(1)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故填:4P+5O22P2O5;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2)实验中观察到黑色粉末慢慢变成红色,这是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将其转化为铜,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反应中碳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填:还原性;
    (3)因为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而石墨没有吸附性,所以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当活性炭吸附NO2后,试管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大气压将水压入c试管,而a无明显变化。故填:无明显变化;颜色消失。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难度适中。
    26.【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判断;
    (2)根据A装置的特点分析制取氧气的方法;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分析;根据二氧化硫有毒,易污染空气分析;
    (3)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当固液在常温下反应时,用B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实验目的和气体的性质以及洗气的方法来选择顺序;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判断可知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铁架台;长颈漏斗;
    (2)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二氧化硫有毒,易污染空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B打开弹簧夹,盐酸和大理石接触生成二氧化碳,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将盐酸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b导管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通过长导管排尽;
    故答案为:BD;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b;efcd。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因此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小于7,故填:<;CO2+H2O═H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取,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并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7.【分析】(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3)根据信息: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分析解答.
    (4)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推入H2O2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口处的白磷燃烧.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大后减小.故填:助燃;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4)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
    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原理.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故填:隔离可燃物;②④(或隔绝空气; ①③或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⑤).
    【点评】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压强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28.【分析】(1)①熟记仪器的名称;
    ②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2)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②根据制取气体的步骤来分析;
    ③根据加热试管中固体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1)①图B中仪器Ⅰ、图D中仪器Ⅱ的名称分别为铁架台、分液漏斗;故填:铁架台;分液漏斗;
    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导气管口应尽量接近集气瓶底部,因此导气管口应处的位置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装置H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长管进入,
    A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用的装置B,装置B可以通过弹簧夹的开与关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d;B;
    ③图1实验中,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并点燃,然后向烧杯中放入干冰,观察到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填:隔绝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和热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产生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所以选择装置C来作为发生装置;通常情况下,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氨气;故填:C;G;
    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组装好仪器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填: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相关试卷

    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 Ca-40,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25 m3的氧气可以装入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3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