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 (《式微》)
(3)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
(4)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
(5)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雎》中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男子对淑女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气势磅礴的景象。
二、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决不会坏事。你务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说话太严,我平时对老朋友讲话也无顾 jì,那是你素知的。并且有些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了出来等于有了发泻,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 miǎn 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倘( )有 埋( )怨 顾 jì( ) miǎn( )励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3)“郁闷”中“闷”的意思是( )
A.心烦,不舒畅B.密闭,不透气
C.不吭声,不声张D.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
(4)请将选段中画线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1)班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李辅导员:
为了增加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我班拟于2021年4月30日下午3时在我班班级教室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特邀请您参加这次活动,请务必准时来校。
2021年4月25日
①邀请函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班级同学就“是否关注交通安全”这一问题随机对学校200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结果绘制了统计表(如下),请从统计表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
②如果你是班长,你准备在班级中开展哪些安全教育活动?请再拟写两种活动形式。
A.“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③夏季,很多孩子喜欢下河游泳,但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你就“如何为孩子构筑防溺水‘保护墙’”这一问题,向学校或家长提一条具体、合理的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选文围绕_______________进行说明,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中“一定”一词的表达作用。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小青4月初到黄山旅游时,惊奇地发现黄山下的桃花已经盛开,而山上的桃枝上却才刚有花骨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端午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端午节前包粽子。在吃的方面,因为没有特别的指望,我也就稀罕难得一吃的粽子了。纯糯米包的白粽子,用筷子一戳,粘上绵白糖,那个甜味,仿佛一下子就能窜到心里。
②厨房里置有三个锅,里锅是最大的锅,一般逢年过节或者家里要操办大事才用得着;中锅煮饭;小锅,也叫外锅、口锅,正常烧菜烧汤都用它。粽子自然是要放在中锅里煮的。大人说过,粽子要一次性煨熟,否则再回锅还是会夹生的。
③我们上学前吃早饭,掀起中锅锅盖,喷香的粽子已经在恭候我们了。深绿色的汤,从锅里盛到碗里,像一道绿茶。我们( )地拎起裹扎粽子的蒲绳,一拎就是一串,一串有三五个的样子。两只手左右开弓,适当提起后,便可以看到锅里煮了几个咸鸭蛋和鲜鸡蛋。另外,应该还有我们偷偷用针线串起来的“蚕豆项链”。
④包粽子的前后几天,我( )忙得不亦乐乎。话说我家原有一块菜地,紧靠河边,河沿上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长有一片芦苇,每到春夏之交的时候,芦苇长势喜人,满眼碧绿,芦苇叶子宽厚结实,是包粽子十分理想的用材。
⑤打苇叶是我们弟兄俩小时候争着做、抢着做的事情,无奈我们那时个头不高,站在岸上,就近的大叶子都被我们揪下了。长在水里的芦苇,我们却够不着,于是脑洞大开,去争抢爷爷的拐杖,用拐杖去倒勾芦苇秆,拉近苇叶。回家后,亲戚都能分到一些。
⑥农村里,空旷的水荡田里,也有芦苇,( )没有我们家里的芦苇粗壮、肥硕。总有“好事者”和热心人,从荡田里割回一船又一船的菖蒲和艾草。谁想要,保准不会“黄面子”。艾草,又名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置于家中以“避邪”。菖蒲的蒲芯可以食用,蒲棒头晒干可以点燃用来熏走蚊虫,蒲叶子用来编织蒲包、蒲席,端午当口,将蒲叶划成丝,裹扎粽子,那是绝配的。
⑦印象中,我们小时候的端午节前后,天气阴而多雨,农村栽秧正忙。相互要好的农友们排队换工,今天你家栽秧,明天他家栽秧。母亲一早穿着雨衣出去,怀揣一串粽子,干起农活就有劲了。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有些人会有上火、中暑等症状,而此时的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十几岁初中毕业,我就考出去上学了。每逢端午,学校里会用粽叶蒸饭取代粽子。家乡里除了我已经提到的常见风俗,在南京四年,我也没发现什么闻所未闻的新鲜的趣事,就连赛龙舟都从未参与过。
⑧如今,粽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且有各种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情放松下来,在端午来临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些仪式感的。2019年的端午,正好碰上全国统一高考第一天。糕粽,高中,粽和中都是重点啊!有此经历的考生、家庭等,一定会有各式各样的难忘情景,萦绕心怀,这些必将成为将来值得回忆的新的端午印象了。
(作者:张新贵。选自《青年文学家》,有改动)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奇 有时 显然B.惊喜 总是 显然
C.惊喜 总是 虽然D.惊奇 有时 虽然
(2)文章主要写端午,为什么详写包粽子,而略写其他端午习俗?
(3)请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纯糯米包的白粽子,用筷子一戳,粘上绵白糖,那个甜味,仿佛一下子就能窜到心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话说我家原有一块菜地,紧靠河边,河沿上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长有一片芦苇,每到春夏之交的时候,芦苇长势喜人,满眼碧绿,芦苇叶子宽厚结实,是包粽子十分理想的用材。(从描写的角度)
(4)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5)第⑧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②冬温而夏寒。浸③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④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⑤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⑥,又东北入于湖⑦。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①石罅(xià):石头缝隙。②涓涓然:细水慢流的样子。③浸:渐渐地。④伏行:从地下流。⑤潴(zhū):积聚。⑥若耶之溪:若耶溪,在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春秋时期美女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⑦湖:指鉴湖,在绍兴南,又名镜湖。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②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___
③不可久居 居:_______________
④深不逾尺 逾: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3)【甲】【乙】两文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从_______________面写水;【乙】文“澄澈可鉴”从_______________面、“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从_______________面,写出了水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甲】【乙】两文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或志趣?请分别概括。
五、写作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去赵庄看社戏那晚的罗汉豆味道真美,延河那喊着“前进”的浪花真美,黄土高原上那舞动的腰鼓真美,故乡夜晚那支挑着照夜路的灯笼真美,桃花源那“落英缤纷”的景色真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以“_______________,真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要借用本卷中的材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默写题
1.
【答案】
(1)风烟望五津
(2)胡为乎泥中
(3)青青子佩
(4)所谓伊人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式微(《诗经·邶风》)
子衿(《诗经·郑风》)
蒹葭(《诗经》)
桃花源记(陶渊明)
关雎(《诗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注意“津”的书写。
(2)注意“胡”的书写。
(3)注意“佩”的书写。
(4)注意“谓”的书写。
(5)根据“描写了桃花源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勾勒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可推知答案,注意“阡”的书写。
(6)根据“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男子对淑女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可推知答案,注意“哉”的书写。
(7)根据“洞庭湖烟波浩渺、气势磅礴的景象”可推知答案,注意“撼”的书写。
二、综合读写
【答案】
(1)tǎng,mán,忌,勉
(2)发泻,发泄
A
(4)示例:你不能不信任我
【考点】
注音
根据拼音写字词
《傅雷家书》
常见易错字
词义解释
选用和变换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倘有”的“倘”应读作“tǎng”,“埋怨”的“埋”应读作“mán”,“顾 jì”应写作“顾忌”,“miǎn 励”应写作“勉励”。
(2)“发泻”应写作“发泄”,一般指通过激烈的情绪表达而使情绪稳定的一种方法。
(3)郁闷:指愁眉不展的性质或状态;迟钝和无兴趣的状态。闷:心烦,不舒畅。故选A。
(4)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这里可以用“不能不”的双重否定形式,变换句式后改为:你不能不信任我。
【答案】
(1)①请务必准时来校,示例:期待您的到来,②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③落款处缺少署名(单位),可在日期上面添加“八年级(1)班”。
(2)①示例:大多数学生能关注交通安全。,②示例:B.“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知识讲座,C.“我与安全”情境表演,③示例: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如将防溺水常识编成歌谣;学校或学长要让孩子学会游泳,学会判断水情,学会自我保护、自救和他救;学校和家长要做好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缝衔接;等等。
【考点】
病句修改
语言得体
拟写应用性短文
提出建议
统计图表
活动规划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请务必准时来校”语气过于强硬,可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②“增加……安全意识”搭配不当,可将“增加”改为“增强”。
③邀请函中应该写明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地点,并且落款在右下方,署名在上,时间在下。这则邀请函落款处缺少署名,可在日期上面添加“八年级(1)班”。
(2)①通过观察图表可以看出,“十分关注”与“比较关注”交通安全的人数达到了81%,据此可知大多数学生能关注交通安全。
②紧扣交通安全的主题拟写活动形式,注意要有可操作性。如“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知识讲座,“我与安全”情境表演等。
③根据题目要求提出建议,具体合理即可,例如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家长与学校双重监督等。
三、现代文阅读
【答案】
(1)示例: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逻辑顺序
(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会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举例子、作比较。举英国南部两个时间段十年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不同的例子,并将两个时间段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的平均值作比较,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这种自然现象是由高下的差异引起的。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4月正值春季,且黄山海拔较高,所以山上的桃花开花时间比山下的晚。
【考点】
说明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说明对象
说明文语言
说明方法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抓住选文第①段的内容,同时结合“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可知,选文围绕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进行说明,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分析词语的本义,“一定”在现代汉语中有“固定不变”“规定的”“必然”等多重含义;其次分析词语的语境义,文段中“在一定高度上”的“一定”是“特定”的意思,指这里的“高度”不是所有高度,而是特定的;接着分析词语的表义倾向,副词一般有限定和猜测两种倾向,此处“一定”起限制性作用,说明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最后看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些特点,“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解答此题,需明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句子作分析。说明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画线句举了英国南部1741到1750年与1921到1930年这两个时间段十年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不同的例子,并将这两个时间段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的平均值作比较,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首先读懂文章,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阅读文章第④段可知,“高下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结合“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可知,4月正值春季,且黄山海拔较高,所以山上的桃花开花时间比山下的晚。
【答案】
B
(2)①因为“我”对端午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前包粽子,所以要详写;②“吃粽子”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
(3)①示例:一个“窜”字,生动地写出了粽子香甜诱人的特点,表达了“我”儿时对家里包的端午粽子的喜爱之情。
②示例: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春夏之交,芦苇长势喜人,强调了芦苇叶子宽厚结实的特点,为下文打苇叶包粽子埋下伏笔。
(4)示例:标题:端午印象
理由:“端午印象”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我”对端午的印象,回忆了“我”印象中端午粽子的滋味,及端午节时煮粽子、“我们”弟兄俩打苇叶,端午节前后农友们排队换工等事,并在最后点出经历过2019年端午节高考的人们必将把这段经历作为“值得回忆的新的端午印象”。
(5)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主题,抒发了“我”对粽子特殊的情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考点】
散文阅读
词义辨析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赏析文章语言
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标题作用
记叙文标题含义
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综合考虑分析。“惊喜”的意思是“意外的欢喜”,“惊奇”的意思是“吃惊、奇怪”,描述“我们”“拎起裹扎粽子的蒲绳”,用“惊喜”比较恰当。“总是”的意思“一直”,“有时”的意思是“有的时候”,描述“我们”在“端午”“忙得不亦乐乎”,用“总是”比较恰当。“显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样子”,“虽然”的意思是“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不成立”,结合语境,用“显然”比较恰当。故选B。
(2)结合“端午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端午节前包粽子”可知,“我”对端午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前包粽子,所以要详写。文章写了吃粽子、煮粽子、弟兄俩打苇叶、母亲揣粽子干农活、“糕粽”等内容,“粽子”贯串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同时,吃粽子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
(3)①“那个甜味,仿佛一下子就能窜到心里”,“窜”意为“逃跑、乱跑”,此处形容甜味奔散到心里的速度之快,生动地写出了粽子香甜诱人的特点,表达了“我”儿时对家里包的端午粽子的喜爱之情。
②“河沿上不知道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长有一片芦苇,每到春夏之交的时候,芦苇长势喜人,满眼碧绿,芦苇叶子宽厚结实”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夏之交,芦苇长势喜人,强调了芦苇叶子宽厚结实的特点,“是包粽子十分理想的用材”,为下文打苇叶包粽子埋下伏笔。
(4)结合文章内容,依据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线索,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然后阐明理由。如:全文围绕“我”对端午的印象,回忆了“我”印象中端午粽子的滋味,及端午节时煮粽子、“我们”弟兄俩打苇叶,端午节前后农友们排队换工等事,并在最后点出经历过2019年端午节高考的人们必将把这段经历作为“值得回忆的新的端午印象”,“端午印象”是全文的线索。据此可拟写标题为“端午印象”。
(5)结尾段的作用有: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者情感,表现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如今,粽子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且有各种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心情放松下来,在端午来临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些仪式感的”“这些必将成为将来值得回忆的新的端午印象了”,总结全文,点出经历过2019年端午节高考的人们必将把这段经历作为“值得回忆的新的端午印象”,呼应开头。同时深化了主题,抒发了“我”对粽子特殊的情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四、文言文阅读
【答案】
(1)①大约,②穿透,③停留,④超过
(2)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它一开始从石头缝隙里流出来,细细地流淌,冬天温暖夏天清凉。
(3)侧,正,侧,清澈透明
(4)示例:【甲】文,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游鱼、溪岸及周边环境,表达了自己因游玩而暂时喜悦,终忧愤抑郁、孤寂凄苦的心境(或“作者描写幽美、凄清的外部环境,通过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衬托出作者无力摆脱的压抑心情,含蓄地流露出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文,作者通过对“活水源”及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以及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之意。
【考点】
文言实词
小石潭记(柳宗元)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翻译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文语言特色
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
【解析】
【乙文参考译文】
这里有清泉,它一开始从石头缝隙里流出来,细细地流淌,冬天温暖夏天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渠水涨满了就向西南流去,遇到有沙土的地方就在沙土底下暗暗流过,从沙土旁流出来就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往东流到山脚下,汇聚成一个大水池,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再向东北注入镜湖。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那山崖上的苍松翠竹花草树木无不在水底倒映出来。
【解答】
(1)①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②句意: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③句意:不可以长久地停留。居:停留。
④句意:深度不超过一尺。逾:超过。
(2)①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②出:流出。然:……的样子。
(3)【甲】【乙】两文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以潭中游鱼从侧面写水,【乙】文“澄澈可鉴”从正面描写了水的澄澈,“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以崖上松竹花木的影子清晰倒映在水底,从侧面写水,表现了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4)【甲】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乙】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花草树木,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以及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之意。
五、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半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是否关注交通安全
十分关注
比较关注
不太关注
不关注
人数
70人
92人
22人
16人
比例
35%
46%
11%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宣城市某校初二(下)期中模拟考语文试卷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综合读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宣城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安徽省铜陵市某校初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部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名著阅读,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