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二).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二).学法选择
基于以上教材与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
1.实验法 2.合作探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伊朗的古老空调-风塔
现代家用空调
【展示】现代家用空调和伊朗的古老空调-风塔图片。
【问题】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不用空调、不用高科技还绿色环保的制冷系统吗?
【视频】播放《古老空调系统-风塔》,学生观看视频。
【追问】风塔由哪几部分构成,其运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学生】分析和思考风塔设计结构(高大的镂空的塔顶、中央水池等)及其制冷换气原理。
【小结】其实这正是热力环流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是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鲜活例证,也正是今天的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和视频,以是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储备知识,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验探究,深度理解
观察小实验
【过渡】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行一个探究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我们用到的实验器材有一个玻璃缸、一束香、一杯热水、冰块等,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如何飘动?请画出烟雾飘动的示意图,有次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大气,学生看不见摸不着。通过设计实验支架,让学生探索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兴趣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和地理实践力。
探索小原理
【问题】如何科学的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呢?我们需要借助气压和等压面的知识作为工具,更好的解释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示意图
【教师】引入概念“气压”,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一般以百帕(hPa)为单位。
【问题】气压的高低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学生】海拔,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
【追问】地表冷热不均,空气分子受热或遇冷后,又会对气压有何影响呢?
【学生】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遇冷的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出现了高低气压差,进而出现了高空的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也出现了高低气压差,最终形成了热力环流。
【追问】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出现差异,等压线会如何变化呢?
【学生】高压向上凸起,低压向下凹。
【小结】我们一起梳理下热力环流的形成线索。
【问题】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现在同学们能解风塔的原理了吗?
【学生】室外温度较高,而室内水池区域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并在近地面幅散,这样的话室外空气通过室内外温差产生的气压差,,源源不断的将气流循环到室内,热气流经过塔身和水池降温之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人们在酷暑中享受着阵阵清爽的凉风,是亚兹得人民的古老智慧,也是热力环流原理的鲜活例证。
【设计意图】从冷热不均推演热力环流容易理解,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只是规律,但实际并不是一种科学分析,而通过了解气压的概念及性质,就让学生掌握到科学分析空气运动的工具,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学以致用
【过渡】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让我们通过以下活动丰富对它的认识。
案例分析1:感受海陆风
带同学风去感受深圳较尾场的风,观看视频较尾场的风,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图示阐释原因。
案例分析2:邂逅巴山夜雨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这样写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是何为夜雨,巴山又在哪里(重庆北碚的缙云山,古时候就叫巴山),夜雨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运用热力环流的案例展开讨论。
山谷
山谷
案例分析3:探究深圳热岛
阅读材料:
城市热岛:城市化发展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使城市犹豫一座炎热的岛屿。
深圳城市热岛:深圳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数据显示, 2020年深圳城市热岛强度0.90℃,与2019年基本持平。空间上呈现“中、西北强,东弱,西居中”的分布,中部罗湖区附近热岛中心强度有所增强,范围扩大,龙华区及宝安北部热岛中心以减弱为主,范围缩小。
【探究】1.分析深圳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绘制出城市和郊区的热力环流,思考这种环流对热气污染物扩散产生什么影响?
3.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公民的你,可以为减轻深圳热岛效应提供哪些建议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设计意图】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只有在真是的情境中并通过行动与行为才能获得发展”。本环节从“感知深圳大鹏湾较尾场的海陆风变化”再到“巴山夜雨”,又到深圳的“热岛”,在情境作为支架的基础上,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对“深圳热岛效应”的分析解读中,初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小结】
实验名称
探究风塔的原理
实验器材
热水、冰块、玻璃槽、保鲜膜、杯子、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①将相同体积的冰块和热水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②将烧杯放置于玻璃槽内,用保鲜膜密封;③静待一分钟后,将点燃的香插入保鲜膜内,用手电筒照射并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
①实验中烟先做垂直方向的运动;②垂直方向上,烟在热水一侧向上流动,冰块一侧向下流动;③水平方向上,玻璃槽下层的烟由冰块一侧流向热水一侧;上层的烟流动方向相反
实验结论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热力环流。
实验示意图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质第1课时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质第1课时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启发提问,教师小结,总结讨论,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