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含答案)
【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
展开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易燃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概念:“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例如,电灯发光、原子弹爆炸(核反应)、萤火虫发光都不是燃烧。
2.燃烧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影响物质燃烧的三个因素
(1)可燃物的性质。
(2)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
(3)氧气的浓度。
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1)加催化剂。
(2)将固体或液体可燃物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或液滴),以达到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效果。
(3)燃烧反应中增加氧气的浓度。其它反应也可利用提高反应物浓度的方法来加快物质间的反应。
5.爆炸
(1)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也可能发生物理变化,如炎热的夏天,汽车轮胎爆炸。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4)在可燃性气体泄漏或易燃易爆品泄漏时,要注意不能使用产生明火的东西外。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开灯或使用电器,以防因用电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将物质点燃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隔绝氧气(或空气);
②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三者中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2.灭火的三种常用方法
(1)隔离法:将已燃物与未燃物隔开,可以阻止燃烧区的扩大。
(2)窒息法:使燃烧物因缺少氧气助燃而熄灭。
(3)冷却法:通过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终止燃烧。
3.用来灭火的物质
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大于空气,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开来。用水灭火是水受热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4.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1)干粉灭火器: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5.火场自救方法
(1)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5)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三、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②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①热水的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②热水温度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烧杯中的白磷未与足量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
③铜片上的白磷既与足量氧气接触,又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上述实验设计运用的两种实验技巧:
(1)对比实验法:白磷、红磷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的着火点低,可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不能燃烧。
(2)控制变量法:验证每一个条件时,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如要探究温度的影响,则所选可燃物的种类、质量、形状、氧气的含量等需相同,然后通过对比在温度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燃烧现象的不同,从而确定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放易燃物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当心火灾-氧化物
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考向一 燃烧和灭火
典例1 (2020·上海市浦东新区初三期末)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煤炭粉碎能使燃烧更充分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可灭火 D.天然气燃烧符合“低碳”理念
【解析】A、可燃物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例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符合题意;B、把煤炭粉碎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符合题意;C、可燃物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说升高或降低,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2020·上海市静安区初三期末)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目的是
A.加快散热速度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木柴着火点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2020·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初三期末)燃烧前常将汽油 ( 含C8H18等 ) 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3.(2020·北京市朝阳区初三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考向二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典例2 (2019·株洲中考)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 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烟火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图标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图标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图标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图标正确;故选C。
【答案】C
4.下列图标中,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最常见的是
5.(2020·河南省郑州市初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厨房中天然气泄露,不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D.室内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逃离着火区
6.(2020·广东省顺德区初三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最好选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考向三 燃烧条件探究
典例3 下图是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解析】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正确;B、实验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水中白磷没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正确;C、实验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错误;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C。
【答案】C
7.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良好的__________性。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白磷熄灭后,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周边的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磷燃烧后的生成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8.(2020·北京市朝阳区初三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升温至260℃时,对比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4)实验过程中,欲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0·四川省南充市初三期末)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如图装置,在烧杯b中装水将导管口淹没;
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口中;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⑦将烧杯以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观察现象;
⑧打开Kl,关闭K2,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问题解答)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甲、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步骤⑥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的是
A.氢气和空气 B.一氧化碳和氢气
C.二氧化碳和氮气 D.氮气和氧气
2.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3.蜡烛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产生较多热量
C.都发光 D.都是化合反应
4.(2020·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初三期末)关于燃料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电风扇
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主要原因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C.火力发电,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D.从煤块到煤球到蜂窝煤的改进,主要是增大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相关的现象,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正在使用的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先进行灯火实验
6.(2020·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初三期末)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 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7.(2020·四川省雅安市初三期末)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8.(2020·江苏省徐州市初三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烟时,可增大灶具燃气进气口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9.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10.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扑灭精密仪器、图书档案造成的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干粉灭火器
11.家庭自助烧烤时常用机制炭(如图)做火源,它空心,可以用固体酒精引燃。
(1)机制炭做成空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不直接点燃机制炭,而采用固体酒精引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0·江西省新余市初三期末)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填“低”或“高”)。
(5)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1.(2019·南京中考)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 B.氢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2.(2019·湘西中考)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A. B. C. D.
3.(2019·南京中考)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5.(2019·新疆中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柴禾是可燃物
B.散热的速度快
C.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19·盐城中考)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7.(2019·梧州中考)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8.(2019·长沙中考)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9.(2019·淮安中考)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10.(2019·安徽中考)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1.(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12.(2019·益阳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_____(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3.(2018·兰州中考)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 ℃,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4.(2018·青岛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5.(2018·贺州中考)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16.(2018·本溪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拓展
1.【答案】D
【解析】A、点燃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些,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A不正确;B、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变,故B不正确: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C不正确;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将汽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汽油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B。
3.【答案】A
【解析】A、家用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来灭火,不能直接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事故,符合题意;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或氧气,油火被熄灭,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氧气不足,燃料不完全燃烧,可增大灶具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解析】在商场、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一般是要求不要吸烟,现在我国也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故选D。
5.【答案】C
【解析】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否则空气进入,增大了氧气的浓度,会燃烧更旺,此选项正确;B、厨房中天燃气泄露,不应打开排气扇通风换气,因为电器在开或关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电火花,引起爆炸,此选项正确;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此选项错误;D、室内着火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逃离着火区,此选项正确。故选C。
6.【答案】C
【解析】A、发现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可以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这样做可以防止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A正确;B、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防止触电,故B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最好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扑灭会喷出大量水,损坏图书,故C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可燃物,故D正确。故选C。
7.【答案】(1)导热
(2)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3)CuO
(4)五氧化二磷
【解析】(1)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良好的导热性。(2)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3)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化学式为CuO。(4)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8.【答案】(1)4P+5O22P2O5
(2)升温至60℃,①燃烧,③不燃烧
(3)②③
(4) 加热到260℃时,拨开沙子
【解析】(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到60℃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这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3)升温至260℃时,③的红磷燃烧,②的红磷没有燃烧,因为②的红磷被沙子覆盖,隔绝了空气。对比②③的实验现象,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需要与氧气接触。
(4)实验过程中,欲使②中的红磷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且要与氧气接触。应进行的操作是加热到260℃时,拨开沙子。
9.【答案】(1)锥形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2H2O22H2O+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4)CO2 赶走具支试管内的氧气 开始b中导气管口有气泡,过一会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5)⑦⑧ ⑤⑧
【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装置甲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装置乙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步骤⑥中产生的气体是:CO2;作用是赶走具支试管内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当具支试管中的氧气被排净后,会从支管进入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故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开始b中导气管口有气泡,过一会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5)步骤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有氧气产生,但是白磷不燃烧,因为烧杯中是冷水,温度未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步骤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将具支试管中的氧气被排净;步骤⑦将烧杯以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但是白磷未燃烧,因为试管中为二氧化碳,氧气被排净;步骤⑧打开Kl,关闭K2,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产生氧气,白磷燃烧,所以步骤⑦⑧可以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⑤⑧;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助燃,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正确;B、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可燃性,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错误;C、二氧化碳和氮气既不是可燃物也不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错误;D、氮气不是可燃物,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错误。故选A。
点睛: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2.【答案】A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正确;B、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质标志,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易爆标志,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A、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B、蜡烛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食物腐烂时放热较慢,故不正确;C、蜡烛燃烧时发光,食物腐烂时不发光,故不正确;D、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故选A。
4.【答案】A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空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不能打开电风扇,符合题意;B、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火力发电,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煤块到煤球到蜂窝煤,表面积越来越大,空气与煤炭的接触面积也越来越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应该先关掉电源,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错误;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正确;C、档案资料着火,为了保护资料,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错误;D、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A. 爆炸要在密闭的空间发生,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不会爆炸,故错误;B. 该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不同鼓入空气的多少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故错误;C. 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产生的压力越下,爆炸威力越小,错误;D. 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质、有一定温度,现象①③不同是因为铜片上的白磷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与氧气接触,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B、现象②③可燃物都没有发生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B错误;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就是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C错误D、热水是8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而红磷不能燃烧则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正确;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正确;C、氧气不足,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可增大灶具空气进气口,使其充分燃烧,不是增大燃气进气口,选项错误;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可以移走可燃物,正确;故选C。
9.【答案】A
【解析】灭火的方法分为几种:1、降低物质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隔绝空气(氧气);3、撤离可燃物。A、石油的着火点不能降低,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A符合题意;B、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属于撤离可燃物,可以起到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属于降低物质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正确;B、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使可燃物的含量不能达到爆炸极限,防止发生爆炸,正确;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正确;D、扑灭精密仪器、图书档案造成的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错误。故选D。
11.【答案】(1)增大炭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2)固体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低,更容易被点燃
【解析】(1)机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炭充分燃烧。(2)使用时用固体酒精引燃,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从而使机制炭更容易被点燃。
12.【答案】(1)镊子
(2)隔绝氧气
(3)可燃物
(4)乒乓球碎片 低
(5)B
【解析】(1)取棉球的仪器名称为镊子;(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3)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木屑的着火点比煤低,故同时加热木屑先发生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4)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含有16%的氧气,其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水、稀有气体等,共占84%,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16%时蜡烛就熄灭,这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故选B。
直通中考
1.【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故选B。
2.【答案】B
【解析】A.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是节约用水的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禁止烟火的图标,此选项符合题意;C.是可回收的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有毒品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C
【解析】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A、扇灭蜡烛,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对应错误;B、将烛芯剪去属于消除可燃物灭火,对应正确;C、湿抹布盖火,属于隔绝氧气灭火,对应正确;D、用水浇灭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对应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烧柴禾时,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燃烧更旺。故选C。
6.【答案】A
【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故选A。
7.【答案】C
【解析】A、木柴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正确;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故正确;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D、塔尖部分的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故正确。故选C。
8.【答案】C
【解析】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故A说法正确;B、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自己不能灭火,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故B说法正确;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C说法错误;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不能乱跑,故D说法正确。故选C。
9.【答案】D
【解析】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发生燃烧,如果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B、将木柴紧密堆积不利于燃烧,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不能用水浇灭,错误;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有利于保护图书,正确。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对比①③,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选项说法正确;C、对比②③,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D、④未燃烧,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可能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煤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2.【答案】(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用湿抹布扑盖
(2)AC
【解析】(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13.【答案】C
【解析】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当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错误;B、常温下,温度没有红磷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通入氧气与之接触,满足了燃烧的条件,白磷也能燃烧,正确;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性质,一般不能升高或降低,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错误;B、家里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错误;C、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正确;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浴室透气效果较差,若天然气泄露,可能引起爆炸,且甲烷燃烧要消耗氧气,会造成浴室内氧气减少,错误。故选C。
16.【答案】(1)用锅盖盖灭
(2)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
【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灭火原理是水蒸发吸热,使纸箱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习考点21 燃烧和灭火 (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易燃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21 燃烧和灭火-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及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易燃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12 水的净化,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的净化,过滤,蒸馏,硬水与软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