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27 溶解度
展开考点27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其次,要明确“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NaCl的溶液,可能还能溶解KNO3,此时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对KNO3来说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1)一般规律:
此转化条件适合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液,因为大多数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特殊情况(如氢氧化钙):
极少数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此类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要升高温度;若把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要降低温度。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地,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还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或者在一定温度下,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未溶解的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固态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的四个要点
(1)条件:一定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100 g溶剂。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溶剂的质量为100 g,非溶液的质量。
(3)状态:饱和状态。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多溶解的质量。
(4)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因此溶解度的单位为克。
3.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
(1)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溶解度∶100 g∶(100 g +溶解度)。
(2)。
(3)。
三、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这种气体的溶解度。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和压强。
①温度:气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②压强:气体物质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四、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通过实验测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用坐标点来表示,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接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图中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如A、C两点表示物质N在相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
(3)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如C点表示T2 ℃时,M、N的溶解度相同。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D表示物质N的不饱和溶液。
(5)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这时该溶液叫做过饱和溶液)。如D表示物质M的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5)确定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向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典例1 (2018·北京)已知20 ℃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88 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解析】根据20 ℃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88 g可知,②、⑤中含有未溶解的NaCl和NaNO3,即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C。
【答案】C
1.(2019·眉山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C.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撒漏一部分,浓度减小
2.(2020·石首市文峰初级中学初三专题练习)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3.(2020·山东省初三)如图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g 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D.④→⑤可析出53.9g KNO3晶体
考向二 溶解度曲线
典例2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____。
(2)t2 ℃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_______的相等。
(3)t3 ℃时,把80 g物质a加入到200 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3 ℃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 【解析】(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2)t2 ℃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b的相等。(3)t3 ℃时,a物质溶解度是50 g,即100 g水中能溶解50 g物质a,则80 g物质a加入到200 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4)t3 ℃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b。
【答案】(1)c (2)b
(3)不饱和
(4)A
4.(2019·宿迁)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
C.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
D.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5.(2020·山东省初三)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6.(2020·广东省福田教科院附中初三月考)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 ,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1.把X是40 ℃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后,判断错误的是
A.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Y可能是饱和溶液
C.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
D.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2.关于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喝了汽水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 g,所以硝酸钾属于可溶物质
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汽油中溶解性大
3.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100 g水。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水64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即25∶9)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4.(2020·安徽省初三期末)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
20
40
60
80
溶解度 /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
D.80℃的高氯酸钾溶液冷却至40℃肯定有晶体析出
5.(2020·河北省初三期末)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6.(2020·广东省乐昌一中初三月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7.(2020·邹城市第八中学初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8.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甲或乙,图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a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该温度时,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该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
9.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1)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2)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3)如图所示,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则在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10.(2020·山东省初三期末)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和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制得 Na2CO3和 NH4Cl.NaCl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写“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2)交点P的一条意义是_____。
(3)t3℃时,将不同质量的 NaCl 饱和溶液和 NH4Cl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此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大于”“小于”“等于”“无法判断”之一)
1.(2019·株洲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饱和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
D.碳酸饱和溶液的浓度比硼酸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2.(2019·泸州中考)以下是Na2CO3、NaHCO3的溶解度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0℃
10℃
20℃
30℃
40℃
50℃
60℃
Na2CO3的溶解度(g/100g水)
7.1
12.5
21.5
39.7
49.0
48.5
46.0
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A.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
B.60℃的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可得到NaHCO3晶体
C.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
D.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NaHCO3会部分析出
3.(2019·广安中考)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T1℃时,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0℃时,两溶液的质量仍然相等
B.温度为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C.温度为T2℃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4.(2019·咸宁中考)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B.t2℃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C.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固体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D.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2019·连云港中考)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D.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挥发)
6.(2019·平凉中考)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4)温度为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7.(2018·温州中考)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8.(2018·海南中考)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9.(2018·上海中考)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 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 ℃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 ℃,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 ℃,有晶体析出
10.(2018·宿迁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将t2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D.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 g
11.(2018·重庆中考)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在40 ℃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8·南京中考)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绘图)
(2)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___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20 ℃时,在50 g水中加入12.5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在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拓展
1.【答案】B
【解析】A、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选项A错误;B、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选项B正确;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选项C错误;D、配制好的6%的NaCl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不慎撒漏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浓度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给它的饱和溶液升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就会出现浑浊,随着晶体的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越来越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选B。
3.【答案】A
【解析】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则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的硝酸钾,所以①中加入20g硝酸钾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②中共加入50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③是升温至50℃,溶质为50g,则为不饱和溶液;④再加入30g硝酸钾,溶质为80g,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⑤降温至20℃溶解度减小,④→⑤可析出晶体的质量=80g﹣31.6g=48.4g,为2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A、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②⑤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③中的溶质的质量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B错误;C、保持温度不变,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的硝酸钾,则应加入5.5g,才是饱和溶液,不是4.5 g,故C错误;D、④→⑤可析出晶体的质量=80g﹣31.6g=48.4g,不是53.9gKNO3晶体,故D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错误;B、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甲物质在2℃时的溶解度为12g,则甲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一定大于10g,所以甲物质属于易溶物质,故说法正确;C、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说法错误;D、由于溶液的浓度不确定,在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无法判断,故说法错误。故选B。
5.【答案】C
【解析】A.15℃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只能说明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溶质质量需要知道溶液质量或者溶剂质量才可确定,此选项错误;B.35℃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即3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甲,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得到50g+20g=70g甲溶液,此选项错误;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选项正确;D.降低温度,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此选项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磷酸二氢铵因溶解度迅速减小而析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氯化钠的量又少,所不析出,过滤可得较纯净的磷酸二氢铵;C.在l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Ce2(SO4)3因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NH4H2PO4的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不析出晶体;D.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70%;故选D。
考点冲关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可知:X溶液恒温蒸发20 g水,变为溶液Y,没有晶体,则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也可证明X不是饱和溶液;溶液Z有晶体析出,则Z一定为饱和溶液。A、X溶液恒温蒸发20 g水,变为溶液Y,没有晶体析出,则X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B、X溶液恒温蒸发20 g水,变为溶液Y,没有晶体析出,则Y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C、Y溶液降温后有晶体析出,则Y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Z大,故选项正确;D、X溶液到Z溶液,溶质和溶剂都变小,因此X和Z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A、喝了汽水,常常打嗝,这说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错误;B、影响物质溶解度因素有溶质、溶剂性质和温度,错误;C、判定物质是否是可溶的依据是物质在20 ℃时的溶解度,不是0 ℃时的溶解度,错误;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例如碘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汽油中溶解度大,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A、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100 g水,由溶解度的概念,其涵义是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正确;B、20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100 g水,由其涵义可知,在20 ℃时,136 g食盐饱和溶液中含有食盐36克,错误;C、由溶解度的涵义可知,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正确;D、由溶解度的涵义可知,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A、由表格信息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正确;B、2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g,即该温度时,1.68g高氯酸钾溶解在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g 高氯酸钾加入 98g 水中,高氯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正确;C、6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3g,溶质的质量分数=6.8%,即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正确;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那么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A、烧杯②中的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故是饱和溶液,正确;B、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①中是氯化钾溶液,故错误;C、烧杯②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故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正确;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故温度升高至t2℃时,烧杯②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由图中可知:①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②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t1℃到t2℃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由于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B、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故B正确;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减小。t1℃到t2℃,温度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故C错误;D、由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此时试管内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故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适用蒸发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故A错误;B、 6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的甲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30g,能得到80g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无法确定将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溶质的析出质量,故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该温度下,a点之前,b点以后,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该温度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25,可计算出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C错误;D、由图像可知,该温度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5,可计算甲的溶解度是50 g。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1)<
(2)26.5%
(3)变浑浊 AB
(4)B
【解析】(1)60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是38.4 g、169 g,所以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2)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所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最分数为×100%≈26.5%。(3)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浓硫酸或氢氧化钠。(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A、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故A错误;B、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C、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硝酸钾,故C错误。
10.【答案】(1)小于 (2)t2℃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3)等于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溶解度;
(2)交点P的一条意义是:t2℃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
(3)t3℃时,将不同质量的 NaCl 饱和溶液和 NH4Cl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2℃,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直通中考
1.【答案】B
【解析】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推理错误;B、盐类物质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硝酸铵,说法正确;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析出晶体,说法错误;D、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且溶质种类不同,碳酸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硼酸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说法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A、40℃到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40℃的饱和Na2CO3溶液升温到60℃,会析出晶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所以NaHCO3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的是碳酸钠,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2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30℃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Na2CO3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NaHCO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转化为NaHCO3质量会增加,而20℃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所以20℃的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足量CO2,生成的 NaHCO3会部分析出,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为T1℃时,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0℃时,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两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B、温度为T1℃时,它们的溶解度都小于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C、温度为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故A正确;B、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g:100g=1:4,故B正确;C、将t3℃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固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10℃时,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小,错误;B、由图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KCl的大,正确;C、由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D、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
6.【答案】(1)t1
(2)B
(3)降低
(4)t1<t<t2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
(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水。
(4)温度为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t1<t<t2。
7.【答案】C
【解析】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乙和丙,均有未溶解的晶体。故选C。
8.【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D、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A、t1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 g,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 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 ℃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t1 ℃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 g,乙为恰好饱和的溶液,乙升温至t2 ℃,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t1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 g,t2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 g,加入的硝酸钾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t1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 g,丙降温至t1 ℃,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升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C、t1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 ℃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2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错误;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 g,正确。故选D。
11.【答案】(1)50%
(2)C
(3)160 降温结晶
【解析】(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50%。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C,因为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3)在4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M 80 g,则100 g水中最多溶解M 160 g,故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 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2.【答案】(1)如图所示
(2)24
(3)不饱和 20%
(4)在60 ℃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
【解析】(1)依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依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24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3)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所以在50 g水中加入12.5 g硝酸钾固体,允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4)在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g。这句话的含义是:在60 ℃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习考点27 溶解度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习考点27 溶解度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27 溶解度-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考点27 溶解度-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11 元素: 这是一份【专项练习】2021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 考点11 元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