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章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2)(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9164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章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2)(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9164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章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2)(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9164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生物苏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重要生理活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呼吸作用。不仅植物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活细胞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但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基于学生对人体的呼吸现象的熟悉,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却不是很了解,正是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构成了学习动机第一要素---强烈的探知欲。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另外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实践经验的支持,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并通过分析对比实验,让学生找出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从而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对于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将对比实验中的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这样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让感性认识归纳转变为理论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2)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研究求实、严谨的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2)通过分析植物呼吸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关注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生物学科与生活相结合的意识,使学生能辩证的看待事物。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2.教学难点:分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五、教学准备实验装置及教具:萌发的新鲜豆芽、萌发的烫熟豆芽、绿色新鲜植物、绿色烫熟植物、黑色塑料瓶、透明塑料瓶、止水夹、连通管、量筒、澄清的石灰水、打火机、蜡烛、保鲜膜密封的水果、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电影中有种特别的树叫红树。播放红树的视频,提出问题:红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红树的特征:有气生根,能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具有呼吸作用。用电影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植物的呼吸作用》。 小组合作:实验一 一、呼吸作用的实质1、实验一: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讨论(1)引导学生演示: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课件出示二氧化碳的特性: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引导小组进行探讨:实验过程①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蔬菜和沸水烫过的同种蔬菜且都为100g?②为什要用黑色装置装蔬菜?③你能对实验进行改进吗?学生演示对澄清石灰水吹气,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过程。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探讨中使实验思路更清晰,为后面的实验操作能成功开展做充分的准备。装置准备教师播放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视频。学生认真观看实验装置准备,和开展实验过程的视频,思考相关注意事项。为实验一的有序进行做铺垫。小组实验(1)注意事项观看完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实验注意事项,并归纳总结注意事项:①倒6ml澄清石灰水,再开止水夹;②填标签,整理;③注意操作安全;④小组合作、提升效率。(2)小组实验 教师巡视小组,指导学生有序严谨的进行实验,并拍摄小组的实验照片。 学生自主回答,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一: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在实验中,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表达交流教师展示实验照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出两组对照实验的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实验一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黑色塑料瓶中哪个是新鲜叶片,哪个是烫过的?(3)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对照实验的结果,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实验结论:植物体中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被彻底分解后最终转变成了二氧化碳。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对对照实验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为后面的演示实验做准备。 课堂演示:实验二 2、实验二: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思考回答(1)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还需要什么物质的参与呢?我们怎么才能检验氧气呢?(2)要使实验成功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氧气可以助燃。 学生回答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步骤。 通过设问,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实验演示老师指导4名同学进行演示实验。4名同学进行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实验过程。课堂演示,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实验效果更有说服力。表达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实验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两组对照实验的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提升学生的推理、表达能力。试一试:师生归纳教师提问:植物的呼吸作用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吗?引导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过程,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学生归纳呼吸作用的实质,提升总结能力。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也为后面学习呼吸作用的意义做铺垫。闻一闻 教师提出问题:多数情况下植物都能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可是如果为了保存将水果密封起来植物还能呼吸吗?请两名同学闻一闻密封后哈密瓜的气味。引导学生分析有特殊酒味的原因。学生闻密封哈蜜瓜的气味。学生猜测水果贮藏一段时间后产生酒味的原因。让学生自己闻一闻,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更加真实可信,符合生物学科实事求是的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总结归纳二、呼吸作用的意义教师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除了人和植物,其他生物有呼吸作用吗?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植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呼吸作用到底为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呢?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2.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提供能量。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了解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课堂教学手段更多样,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思考。进一步认同呼吸作用对于生物的重要性。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果有人在冬季将许多生长旺盛的植物移入卧室内,这样做对人体的健康是否有利?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晚上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不释放氧气,但植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造成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对人类健康不利。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探究教师提出课后探究问题:有哪些外界因素会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弱呢? 学生课后学习。 培养学生课后自学的能力,提升兴趣! 九、板书设计植物的呼吸作用(原料)氧气 有机物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产物)二氧化碳+水 能 量 十、教学反思: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所以,在课堂中,我运用了播放微课视频、手机投屏软件:希沃授课助手,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2.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设计了实验部分,我借助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课堂演示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等两个课堂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并且从两个实验当中的直观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这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抓住了每个学生的“眼球”,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3.本节内容十分注重学习的延续性,从课前就让学生一起参与准备的实验装置、学生录制微课的视频,这样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生物作用自然学科的严谨性、科学性,任何实验的成功都需要实验者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课堂中除了完成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的知识性的学习外,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后还将学习延伸到了课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但在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一样,有些学生解答问题不是很透彻,口头表达需要多加强,老师对于部分学生的引导还需要加强。在小组合作实验中,也要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争取每个小组都能巡视到,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这样能让实验更有实效性,争取当堂问题及时解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