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展开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近地面风向、高空风向的规律;运用等压线图,判读风向、风速。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热力环流原理,让学生掌握风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三种力;
通过观察不同等压线图,让学生掌握近地面风向、高空风向的规律;
通过等压线图,让学生掌握判读某点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近地面、高空风向的规律及判读;
风速大小的判断。
五、教学思路:
情境导入“古诗背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风的概念和受力→老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流、画图,掌握不同类型风向规律→在具体的等压线图中应用所学规律,判读某地的风向和风速。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①引导学生进入情境1“古诗背诵”
②设问:什么是风?风是怎么形成的?
背诵“风”的诗句,思考,什么是风?风是怎么形成的?
从背诵熟悉古诗中进入风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回顾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问题: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为本节课新内容学习做好铺垫。
内容一
一、大气水平运动——风
阅读课文P38、P39,说一说:
(1)什么是风?
(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风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影响?
(4)说一说,完成表格,并用红笔划出主要特点。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完成表格,并用红笔在教材上画出主要力的特点。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以“说”为主,完成简单内容的学习。
内容二 活动一
二、风的形成和种类
活动1:观察教材(北半球)的图2.14、2.15、2.16,完成下列问题:
(1)三种类型风分别对应哪个图?并说出受力情况。
(2)三种风的最终风向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观察图,讨论交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二
活动2:画一画,(南半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受力及风向
动手画一画,完成南半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受力及风向。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检测学生活动1的掌握程度。
活动三
活动3: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和风速
在等压线图中,如何判读某地的风向和风速?
①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②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③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完成教材P40活动;
学习等压线判读的一般规律;
学会判读等压线图中某地的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上图中,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 )
A.只有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2、一架飞机在南半球高空中自东向西飞行,如果飞机是顺风飞行,则高压在飞行员的 ( )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
读图文信息,审题,回答课堂相关练习。
课堂巩固所学知识与规律;
加强提取解读信息能力和审题能力。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热力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