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电是什么 同步教案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2022年)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177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自然界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教育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分析得出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和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的生活是不开电的,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电?
延伸提问: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同学们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引出课题:既然电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天空中的闪电是电么?电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闪电的图片)
(1)提出问题:电是什么?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使物体带电?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刚刚的闪电产生来思考)
(2)教师用摩擦起电机演示闪电产生,肯定(纠正)学生的回答
结论:物体有了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说明什么是轻小物体。体积小,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在铁架台上展示两种轻小物体,方便接下来的实验)
问题:那怎么使物体带电呢?
生:摩擦
(3)实验: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摩擦起电现象。观察、归纳结论。
(4)教师提问:摩擦起电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体会到摩擦起电现象吗?请举例说。(PPT展示几个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
二、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能吸引轻小物体
问:那么这两个物体(上述的玻璃棒与橡胶棒)所带的电是一样的么?
生:(相互靠近,吸引是异种电荷,排斥是同种电荷)
教师实验验证
现象:橡+橡(橡胶棒)——排斥
玻+玻(玻璃棒)——排斥
(橡胶棒)+(玻璃棒)——吸引
延伸实验,说明自然界中有且只要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定义为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定义为负电荷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律和它们之间间相互作用规律。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相互排斥的两物体肯定带同种电)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提问:相互吸引的两物体肯定带异种电么?)
阅读p59 加油站了解电荷量及其符号
解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用该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三、验电器:
1、提出问题: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构成的?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让学生观察实物、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回答提出问题。
3、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教师 分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玻璃棒接触验电器(说明验电器只能够检验物体是否电,而不能检验具体带何种电荷)
4、教师通过“加油站”介绍静电感应现象。
四、静电的利用与防护
板书设计
1、一些物体被磨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只能够检验物体是否电,而不能检验具体带何种电荷
4、使物体产生电的方式: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电磁波,电磁波的特征,电磁波的危害与预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一节 电是什么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