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应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 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对应课程标准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中“我与他人和集体” 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有讲到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中国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和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学生知道尽孝应在当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框题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家理解。教学难点:孝在当下。2.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本框是学习下面内容的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爱,觉得是应该的,孝亲敬长是长大后的事情,现在只有尽力学习就好。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材料的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对家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孝亲敬长应该从现在开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起。【教学方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策略】围绕相关案例,从社会生活走向经济生活再走向家庭生活,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其对“家”的理解。【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白板和笔等【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 情 导 入 出示十字绣图片《家》 这副十字绣挂在老师家客厅的墙上,老师非常喜欢它,猜一猜老师为什么喜欢它! 老师喜欢这句话:“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可是我们是否认真的思考过家意味着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题《家的意味》。 板书:家的意味 猜测老师喜欢这幅十字绣的原因。 教师在导入时力求生动、形象、具体,贴近生活。 深入浅出, 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 讲 授 新 课(一)生命的居所 第一站:体验家庭的内涵、及家庭关系的确立1、家的特点 教师展示:(多媒体显示)教材第71页方框的内容师问: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请与大家分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家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 2、家庭的含义和确立家庭的几种情形 教师展示:(多媒体显示)教材第72页“相关链接”内容教师:那么,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几种? 师生共同归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确立的形式: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过渡:一个家庭建立以后,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呢?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说说“家”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71至72页后回答。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在自学中掌握相关知识,在展示中运用有关知识。 第二站:感悟家的作用、意味 1.家的功能 教师展示:(多媒体显示)教材第72页“探究与分享”图片师问:谈一谈对家庭这些功能的认识。 教师展示:(多媒体显示)教材第73页“阅读感悟”图片 家庭除了具有这些功能,对我们还意味着什么呢?请阅读两则小故事。提问:阅读了这两个故事,你对家又有了哪些认识?教师小结: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2.从“家”字感受汉字的魅力展示汉字“家”的多种写法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文字家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展示英文家的单词师:英语只是字母简单的组合,没有深层的含义,可是中国人却赋予了英文家family更深的内涵。请看视频!播放视频《家——有爱就有责任》 3.中国人心目中的家过渡:中国人对家有着更加深厚的情感,每到春节临近,无论有多么繁忙,无论回家的路途多么遥远,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的脚步,请看视频《回家的路》播放视频《回家的路》展示“春运”图片并提问:你从图片中春运的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在旅途最艰难的时候,“家”是心中的信念,再难也要回家,再难也要团圆,才是“家文化”的意涵。家中守候的人同样以焦急、激动和喜悦的心情精心准备 。回家之后的喜悦,家人团聚,一起吃“团圆饭”,共同享受春节气氛,分享生活经历,烘托祥和温馨的气氛。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额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4.传家训 树家风家规、家训、家风是中国人特有的家文化。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什么是家规、家训、家风! 过渡: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离不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用心呵护。那么,我们应该为家里做些什么?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呢? 谈对家庭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抚养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的理解 阅读故事 谈对家的理解分享与爸爸妈妈之间温暖而感人的故事 感受汉字的美,解释汉字“家”的意义分享英文中代表家的单词观看视频,体会家的责任 观看视频学生谈感受,谈看法 交流展示收集的“家规”、“家训”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那些内容应该继承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让学生知道家是情感的纽带,心灵的港湾。家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 激发学生的思考、回忆,体会中华文化下“家”的特点。体会中国人对家的情感和家的意味 使学生知道自己每个人都在家风的熏陶中成长。 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第三站:践行家庭责任——孝亲敬长1.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很多名人的家规家训中都有孝亲敬长的内容,这说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什么?(2)如果不尽孝,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吗?出示教材74页“相关链接”“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图片这些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师:有人说,“作为初中生,还没有经济能力,所以还不能孝敬父母,等我长大了,挣了钱,一定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初中学生在孝亲敬长方面能做些什么? 出示教材74页“方法与技能”教师总结: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总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朗读“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总结:孝亲敬长也是我们应尽的法律义务 学生讨论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碗等;帮爸爸妈妈洗脚;把学习成绩搞好;与父母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表现阅读材料 理解感悟“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通过讨论明白“尽孝在当下”,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履行孝亲敬长的义务,从而践行孝亲敬长。三、 课堂小结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你还有哪些困惑,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分享收获与感想通过小结,加深学生对家的内涵的理解,用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长。四、结束新课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播放音乐视频《家是温暖的港湾》 学生听音乐看视频 跟唱再次体会家庭的温暖,将对家的热爱的情感延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七课 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