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目标,教学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课 第三框《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科书相关内容】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题。【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三框内容,通过前两节课《家的意味》和《爱在家人间》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了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了解现代家庭生活的内容,丰富现代家庭生活。增强家人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家庭。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代际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学情分析】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自己,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由此本节课基于以上学情,引导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代际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了解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从而与父母和谐相处,共创和谐家庭。 二、目标【教学目标】目标1:学生能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比较传统家庭和现代家庭的不同,归纳现代家庭的特点。目标2:学生能结合自身经历,探讨自己提出的现实家庭家庭问题的解决对策,认识到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概括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目标3:学生能通过完成探究活动,总结历史演进中家庭的变与不变,感受家庭美德的力量,认同家和万事兴的观念,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如何建设和谐家庭【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 “黏合剂”【教学策略】情景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学生填写前置作业,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三、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播放视频:《有爱就有责任》提问:视频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的责任是什么?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耳熟能详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问题的提出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埋下了伏笔:让家更美好,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环节一:一、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一)、学习目标1.说出自己的家庭结构,概述现代家庭的特点。2.掌握建设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并扮演好家庭“黏合剂”的角色。3.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如何建设和谐家庭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 “黏合剂” 二、检查预习情况:观点提练 阅读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小组内组员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明确目标,学习有方向。 检查预习情况,便于接着的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环节二:现 代 家 庭 面 面 观听爷爷奶奶话家常:过去vs现代请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下表,并归纳总结出现代家庭的特点比较点过去的家庭现代家庭家庭结构、规模成员多、规模大、常常是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成员关系复杂。 家庭成员沟通方式聊天、书信为主,聊天更多是上辈对下辈指令。 家庭氛围 比较严肃、常常是父母长辈对幼辈指令式、专制型的家长较多。 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家庭生活内容较单调,重物质,轻精神。 现代家庭特点有: 小组内讨论交流,结合自身经验,比较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不同之处。对于学生的列举进行系统的知识总结和补充,让学生感受现代家庭的变化和特点。 环节三:和 谐 家 庭 我 出 力一、出示现代家庭可能出现的矛盾 二、出示三个情景和相关问题:情景一“小明进入初中后成绩中等,在同学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篮球。周六,小明在完成计划内的学习任务后,出去打篮球。爸爸下班到家1小时后,小明满头大汗得回来,爸爸认为小明在家不学习,火冒三丈,小明却觉得十分委屈……(1)、爸爸为什么会生气?小明为什么觉得委屈呢?(2)、爸爸和小明各自应该怎么做才能化解双方的误会呢? 情景二:小明一家平时分工明确。奶奶负责管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每次吃饭之后剩菜剩饭她都不舍得倒掉,不管剩多少都会合并一下,放进冰箱,两顿吃不完吃三顿……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说,剩菜有害健康!妈妈指出奶奶的错误,奶奶很不高兴,还说更年期的妈妈爱挑剔,俩人冷战中,这该怎么办呢?(1)请分析妈妈和奶奶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2)小明该怎么办呢?请你出出主意 情景三:小明妈妈怀上了二胎,小明觉得宝宝生下后,这个家就没他的地位了,便以“离家出走”相要挟,成绩也直线下降。妈妈看到小明反应这么激烈,整天愁眉不展。奶奶感慨到:昔日温馨的家庭氛围去哪儿了……(1) (1)小明的家庭出现了哪些变化呢?(2) (2)小明该怎样面对家庭的变化呢? 三、归纳总结1.影响家庭和谐的原因:①、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②、在—个家庭中,祖辈、父辈、子辈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带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家庭和睦。③家庭发生变化:如家庭成员的增加或减少,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的工作、身体和情绪等变化,也可能带来家庭氛围的变化2.怎样创建和谐家庭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②、有效交流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学生观看图片,并诉说自己的家庭矛盾 用1分钟阅读三则材料,通过投标的形式标的本组想要解决的的问题。然后小组利用5分钟的时间分析材料并讨论解决问题,形成相关的书面答案。 思考总结影响家庭和谐的原因、怎样创建和谐家庭。认真聆听同学的见解和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下一步解决问题作铺垫。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感受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的情景,并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和对策。改变学生对于家庭矛盾不作为的错误想法和做法。增加对家庭的热爱,增强创建和谐家庭的信心,传播家庭美德。 环节四:总结、提升一、让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 二、教师点拨归纳:(1)中国人历来提倡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家庭的和睦需要全体成员共同的努力。祖辈、父辈、自卑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思考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所获所得 感悟升华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整理和点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板书设计归纳、梳理知识点。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巩固练习学案对应练习自主完成选择题;巩固知识,强化训练。 结合实际生活,巩固知识、情感体验。 课后作业一、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并进行展示: 二、选一种自己常用的表达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让学生了解家庭美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力求从学生已知的、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道法问题,让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倍增,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如,“二胎问题”、“亲子冲突”等。本课教学,教师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家庭生活环境、相关家庭知识背景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家的幸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本课通过“与爷爷奶奶话家常”“和谐家庭我出力”等探究活动,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力,即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了学生的独特个性,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教学真实高效。教学设计的不足在于对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不足,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效果会更如突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让家更美好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依据,教学内容分析,学情依据,学教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让家更美好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