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红楼梦》101-120回练习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186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红楼梦》101-120回练习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9186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红楼梦》练习101-110回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探春即将远嫁,一日黄昏之后,凤姐带着平儿到秋爽斋探望探春,因天气稍冷便命平儿回去拿衣服。凤姐一个人走了不远,先被一只大狗吓了一跳,在往前走竟遇见了贾蓉的先妻秦氏。凤姐吓得毛骨悚然,夜里也没有睡好。 B、小说第一百零三回写的“施毒计金桂自焚身”,写金桂想毒害香菱,在给病重的香菱喝的汤里下毒,几经周折,结果反毒死了自己。但若按香菱的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原意,香菱应该死在金桂之前,方显出悲剧的浓重。而续书为了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不忍让香菱直接因薛蟠的棍棒和金桂的淫威而死。而是等到第一百二十回还扶正、生子,最后死于难产。这样处理,没有体现判词的预示,把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所展现的香菱的悲剧色彩淡化了许多。 C、《红楼梦》在叙述方面善用伏笔。如第一百一十回写到凤姐在大观园里遇见秦氏后到散花寺拜佛求签,求了一支签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几个字。众人都道这是一只好签,只有宝钗私下认为这签必有缘故。这一回实际上是为第一百一十四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张本。 D、醉金刚倪二因酒后辱骂雨村,被雨村拿回衙门惩处。倪二的妻女便求贾芸帮忙找荣府说情。谁想贾芸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又怕被人耻笑,只找理由搪塞。倪二回家后听说这件事十分生气,便发誓有机会就将贾府各种丑事说出来,把他们整垮。后来贾母去世,众人去送殡,倪二便勾结周瑞的干儿子何三抢劫贾府,掳走妙玉。 E、贾府被抄后,湘云出嫁回门,来贾府这边请安。为博贾母欢心,大家高兴,湘云建议给宝钗过生日,大家借此玩乐一番。贾母也乐意,便命鸳鸯拿出二百两银子交给外头,准备两天宴席。但生日这天,大家也不过强颜欢笑而已。特别是宝玉,他见湘云、宝钗都在,只是不见了黛玉,不禁伤心地滴下泪来。 答案:AE(A凤姐带着丰儿E贾母命鸳鸯拿出一百两银子)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包勇,原是甄府的家奴。甄宝玉的父亲甄应嘉和贾府世交,因获罪抄家,贬往边地,写信给贾政推荐他的家仆包勇前来投靠贾府。包勇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仆人。在贾府被抄家后,那些曾依附于贾家的人,有点钱的上等仆人告假推病,不来当差;下等仆人又嫌包勇太负责任,让他们不得清闲而污告他,使他处于孤立无助并被主子误解的地步。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很多人,几次“碰壁”之后,就学乖了,甚至就是“学坏了”。而包勇却是依然没有“学乖”,没有学坏!还是那样忠诚,并在最后一次出场中赶走了强盗。 B、邢夫人为人愚昧、贪婪、刻薄、无情。她对婆婆贾母,平日里阳奉阴违,在老太太的丧礼上,因为贾赦被官府拘押,贾政又拘泥于礼法,她以长房长媳的身份做主,死拿住银子不放松,任凭丧礼混乱潦草,别说主事者凤姐的艰难、贾府的体面,连她自己与贾母几十年的婆媳情分也毫不顾念。清代的评点家洪秋蕃对她的评价是,“处事则糊涂无见,待人则刻薄居心”,可以说非常准确。 C、自从元妃过世,宝玉娶亲,黛玉一死,探春出嫁之后,大观园益发显得寂寥,只有几户看园的人住着。那日尤氏送别探春后,仍从园中的便门回到宁府。没想到当晚便发烧不止,且神志模糊,吃药也不见好。后来请毛半仙起卦,才得知尤氏是撞见了伏尸白虎。后来贾珍贾蓉贾赦也相继生病,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各房的人都是疑神疑鬼的不安静。 D、贾政昧于识人,没有分辨真伪和香臭的能力。围绕在他身边的清客,如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等,没有一位像端人正士。而他所信任的人全是些恶棍、俗物、小人和蠢妇。小说第一百零二回就写到,贾政错信的李十二等人瞒着贾政做了许多坏事,致使贾政被人参了一本,革了外任的职务。 E、贾府被查抄后,贾赦、贾珍被贬往外地,贾母令贾政给他二人打点盘缠,贾政才告知贾母贾府银库早已亏空的情况。这时贾母深明大义,命人将自己的箱笼都打开,将自己几十年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按各房一一分派完毕,连宝玉、惜春、李纨母子都没有漏过。另外,她又单给贾琏一千两银子,作为送黛玉灵柩回南方的费用。 答案:CE(C贾赦没有生病E她又单给贾琏五百两银子) 二、简答题 1、简述查抄贾府的经过。 答案:元春死后,贾府种种劣行触怒皇上,贾府被奉旨查抄。在贾琏房中,抄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贾赦、贾珍、贾琏被押走。贾母、凤姐惊吓病倒,后来贾琏放回,贾赦、贾珍被割去世袭官职,发配边疆。2、“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位,请陈述理由。 【答案一】我更喜欢林黛玉。虽然薛宝钗恬淡、宽厚,具有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但林黛玉清秀灵幻的外在美、善良坦诚的内涵美、天才才女化身的艺术美的形象更深深地征服了我,赢得了我的由衷地喜爱。 【答案二】我更喜欢薛宝钗。虽然林黛玉清秀美丽,善良坦诚,很有才华,但薛宝钗的恬淡、宽厚,温柔豁达的性格,美丽端庄的面容,更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大家闺秀的卓越气质,深深地赢得了我的喜爱。(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将美丽的景物与人物的精神相互融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意境,如黛玉葬花时的飞燕飘絮,衬着落花流水;宝黛在沁芳闸同读《西厢》时的落红阵阵,衬着白瀑银练;还有湘云醉卧石凳的红香散乱,衬着蜂蝶飞舞;宝琴折梅时的红梅衬白雪等等。试举其中一例加以分析,并说明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湘云醉卧”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蜂蝶闹攘,芍药花飞,湘云醉卧其间,梦中“唧唧嘟嘟”地说酒令。如此优美的意境衬出湘云的浪漫不羁,憨态可掬。美丽的景物使人物更添神采,而人物的精神使景物更具气韵。(示例) 4、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答案:同意。宝玉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包括亲近,爱惜、尊重、同情等。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委屈,不仅“劳形’,为之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这样的对不幸者的关切相知之情是难能可贵的。(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红楼梦》练习 111-120回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一百一十一回写到,贾母去世以后,鸳鸯想到老太太死后自己或做妾或配人的结局,倒不如死了干净,于是上吊自杀。鸳鸯之死,一切照着她自己的估计与准备而实现。她既对自己的命运看得很透彻,因此,也无所留恋,可以说她是主动地迎接死,而不是仓皇之间受到了死的袭击。 B、《红楼梦》序曲说妙玉:“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续作者高鹗根据这一序曲,将妙玉的结局写成忽然被强盗劫走,最后不甘受辱而死。但评点家王昆仑认为这一结局写得太过于残酷粗暴。 C、赵姨娘是个可恨之人,但也有可怜之处。小说第一百一十二回写到她的惨死,不管她是否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阴司的严惩,在她暴病惨死的过程中,周围人对她的冷漠的确叫人寒心。她曾经同床共枕的丈夫贾政听说她中了邪了,冷冷地说了一句:“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邢王二夫人也都撒手不管;亲生的儿子贾环也想跟着大伙走;惟有周姨娘感慨:“做偏房的下场头不过如此!”自荐留下来照顾她。 D、贾府中的种种丑恶,使惜春“将那三春勘破”皈依佛门,决意在“青灯古佛旁”了此一生。小说后四十回里,写了惜春的一些故事,如王夫人等都在铁槛寺为贾母守灵,委托惜春看家,于是她经历了妙玉被劫,家财被盗,这使她更加看破红尘,最后,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并要求紫鹃随身伺候。正所谓:“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E、贾府世交甄应嘉被复还原职,马上要起身征剿贼寇,顺道来拜祭贾母,并与贾政辞行。宝玉因此终于有缘一见甄宝玉。谁知谈起话来,竟十分的不投机,因为甄宝玉的话题无非是仕途经济、显身扬名之言,宝玉听了烦闷之极,又不好冷淡,只得将言语支吾。 答案:CD(C宝钗暗地里托周姨娘照应赵姨娘D紫鹃自愿去服侍惜春)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写宝玉病中魂魄出了窍,来到太虚幻境,重阅了“金陵十二册正册”,竟然有所领悟。后来又见到了迎春、凤姐、秦氏等人,这些人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并称其为神瑛侍者。醒来后宝玉把神魂所历的事呆呆地细想,便哈哈笑道:“是了,是了。”从此宝玉竟像换了个人,不但厌弃功名仕进,也把儿女情缘看淡了。 B、贾赦病重,贾琏前去探望。凤姐的哥哥王仁乘贾琏不在家,提议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为奴婢,对贾府却哄骗邢夫人王夫人说是要嫁给那王爷作偏房。平儿觉得事情蹊跷,便私下里打听,终于知道了真相。最后幸好有刘姥姥帮忙将巧姐和平儿带到乡下自己家里,暂时躲避。 C、宝玉出家以后,袭人本想一死,但怕对不起贾府。回到自己家里死吧,又怕对不起哥哥。她只好嫁了优伶蒋玉菡。嫁后,才知道丈夫对她又那么好,自然也不应该对不起丈夫了,结果就只好活下去。这是续作者高鹗给与袭人的难堪的嘲讽。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不必对袭人责之太深,讥之太刻。大某山民评蒋玉菡、花袭人之姻缘曰:“虽曰夫优妇婢,居然一对玉人,亦称良匹。” D、“纨者,完也。”李纨是一个“标准寡妇”,是一种被礼教强制而牺牲的典型人物。小说后四十回写李纨的结局是儿子贾兰中举,以后又做了高官,李纨得到封诰,大概总是“善终”的了。然而原作所写李纨,从青年就失去“绣帐鸳衾”而长期生活在骄奢淫逸的包围中,她不知通过多少矛盾与痛苦,才能保持自己不得不苦守的封建节操,直到贾兰长大,中举,做官。这不是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生命已经断送完了吗? E、按照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贾府最终败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说后四十回基本上完成了这一悲剧结局,但留下了“延世泽”及“兰桂齐芳”的光明尾巴,似不尽合雪芹原意。 答案:AB(A后来又见到了迎春、凤姐、秦氏等人,只是没人理会他B贾环提议将巧姐儿卖给一外藩王爷家为奴婢) 二、简答题 1、简述凤姐托孤的故事。 答案:贾府被抄后,贾母去世,刘姥姥三进贾府,没想到贾府已败落不堪,内忧外患,凤姐见姥姥,往事难回首。凤姐病重,临终含泪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并从手腕上褪下一只金镯子交给她,村妇刘姥姥却拒收了,但她爽快地答应了日后照顾巧姐。 2、简述宝玉出家的故事。 答案:贾政从任上写信回家,要宝玉和贾兰(李纨之子)在今年秋季赴考。赴考前,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宝玉就趁赴考的机会,独自出走了。多少天后,大雪封江,贾政官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见宝玉,宝玉已做了和尚。 3、《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进荣国府。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 答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作者安排这一人物的用意是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的变化,并且借助这样一个穷苦人的切身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阅读下面文字,简述薛宝钗和袭人“谏痴人”的过程。 却说宝玉送了王夫人去后,正拿着《秋水》一篇在那里细玩。宝钗从里间走出,见他看的得意忘言,便走过来一看,见是这个,心里着实烦闷,细想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答案:宝玉自从与癞头僧交谈后,性情大变,似有悟道出家之意,宝钗等人十分担心。一天,宝玉拿着一本《秋水》细看时,宝钗便拿古圣贤之道相劝,劝他不要抛却人伦,让他用功读书,加上袭人也在一旁相劝,宝玉似乎被说服了,与贾兰一起准备参加考试,宝钗却还是半信半疑,最后宝玉进静室用功读书后,宝钗才放心。 5、《红楼梦》第五回中有这样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请简述。 答案:这段判词写的是王熙凤。其中的“一从”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成一个“休”字,是指她最终要被休弃的。王熙风的娘家在金陵(即现在的南京)。被休后的她只有哭着回去,下场更悲哀。但续书写王熙凤因病而亡,这与曹雪芹的原意显然不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红楼梦》同步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