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学霸联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学霸联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学霸联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学霸联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学霸联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校高二下学期学霸联赛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学霸联赛
    语文试题(一)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责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风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股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道德与法律是古代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不同历史时期,二者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对这两种手段的运用方式也各有侧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德治法治并重逐渐形成传统。当前,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需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共同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德治是对儒家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一种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思想,强调通过严明法令来维护君主统治和社会秩序。许多学者认为,“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的治理思想变化,对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商周之变”是德法关系的一次大变革。“商周之变”颠覆了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把天塑造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确立了天命靡常、与天同心才能以德配天的观金。以德配天要求从内心检视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欲望,从而符合天道的要求。这就使得“礼”这一德的规范化形式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以德节制罚、以德引导政令的治理理念逐步形成。“秦汉更替”是德法关系的又一次大变革。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秦以专任法治而强,实现大一统。代秦而兴的汉朝,经过数十年思想更选,逐渐接受儒家“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德主刑辅”治理思想。到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
    古代中国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具有鲜明特征。为政以德关乎能否服众,一旦失德,就是有违天命,政令、刑罚就会失去正当性。德治法治并重是一种建立在共同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秩序追求,即以价值共识、道德教化、礼制规范以及一定的国家强制,实现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的善治秩序。刑罚也是一种维系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在传统价值取向上只是为了“济德礼之穷”,不可以滥用。德治与法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维系国家长治久安。
    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德治和法治都认同儒家伦理观念,在内在价值方面具有共同基础。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体系和实施体系上都得到充分体现。
    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则”。“典”是指礼法体系的基本经典、基本法则,确定国家治理的主流价值和主要规范。德治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法治之“典”主要是历代的刑书与律典。“则”是各种形态的具体规则,规定行为准则、政务标准等。德治之“则”主要散见于各种礼制、民约与规则之中,法治之“则”主要表现为各种政令、条例、事例和司法成案等。这种“德”“法”各“有典有则”的规范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综合为治的。德治法治并重不仅体现在规范体系的融通上,还体现在实施体系的完备上。古代中国把家庭、家族视为个人人格养成的亲属团体。家被赋予一定的自治权,亲属之间的纠纷有些可以在家的内部自行解决。地方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律典、政令的实施,以强制力保障秩序安定,同时又注重道德教化作用。国家对大典、大政负责,但也允许乡贤、书院、家族、牙行等团体,以内部章程、规约、自律规则等规范形式实行自治。
    新时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和方式与古代有很大差异,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摘编自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配天”的观念使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受到颠覆,也为周代形成“明德慎罚”“以德制罚”的理念打下了思想基础。
    B.德治以价值认同来凝聚共识、感染人心,法治以强制规范整饬秩序、纠正违失。在维系秩序方面,前者是观念,而后者是手段。
    C.官方倡导学习的儒家经典都是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包含礼的体系的基本经典与法则,为其他社会规范形式提供基本价值原则。
    D.当前,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古代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和实施体系上都值得我们遵照和践行。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部分探讨了我国古代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中德治法治并重这一重要特征,从历史演变、鲜明特征、规范与实施体系等角度展开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唐律疏议》中的文字来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德治法治并重,以表明这种治理模式的日趋成熟。
    C.文章在论证德治法治相互融通的规范体系时,既指出德治与法治各自的“典”“则”,又在对比中论证它们彼此的关系,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文章开头提出论述对象,接着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古代中国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结尾点明写作目的。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是我国古代治理思想的两次重要变化,它们标志着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的成熟。
    B.我国一些朝代的州县和乡里设有彰痒亨和申明亭,由德高望重的乡绅旌表嘉善、申诚顽劣,说明地方政府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C.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在组织实施方面,既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又倡导一定范围的自律自治,国家和民间各负其责,提升治理有效性。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是通过立法推动美德落地生根的有益实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4小题,18分)
    文本一: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葡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莱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哺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棱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撤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捞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撤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展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撤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文本二: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荷花淀》节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感人故事。
    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直接表明形势紧张。
    C.八路军的撤退不利除了天气原因之外,与八路军和日军力量有差距这个原因也有很大的关系。
    D.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B.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C.小说前后两次先虚后实写到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强化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D.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的是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
    9.结合文本分析小菊和大娘的形象特征。(6分)

    10.文本一和文本二对战争的描写有很大的区别,试结合文本从审美风格的角度分析二者在战争描写上的不同。(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4小题,17分)
    材料一:
    ①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莱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既然敌人已经发觉了,看样子是逃不脱这一关了,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反“夺田”已经布置好了,我们能槁起来!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就是刚才来的那个女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地指了指那筐成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或者带到外地去养着,将来咱们的红军打回来,把她交给卢进勇同志。”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节选自王愿坚《党费》)
    材料二: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②地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材料三:
    “斯佳丽,我这人向来没耐心拼补碎片,骗自己破镜可以重圆。东西碎了就碎了-我宁肯记住它完好时的模样,也不想拼拼补补再一辈子盯着那破过的地方。也许,我若年轻几岁-”他叹口气,“可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我年纪太大,不能再靠彬彬有礼的梦想,一辈子撒谎过日子。我不能跟你一起生活既骗你又骗自己。真希望我能在意你怎么办,上哪儿去,可我办不到。”
    瑞特快快吸口气,轻松却柔和地说:“宝贝儿,我不在乎啦。”
    她默默地看着瑞特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远去。现在她才明白想求助他感情或理性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力气,他那冷静头脑的决定不会动摇半分。现在她才明白他方才话说得轻松,却句句当真。她懂了,因为他身上具有刚强不屈、决不妥协的个性-这些东西她一直想在阿什礼身上找,却一直找不到。
    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现在她才隐约意识到倘若她真了解阿什礼,就决不会爱他了。倘若她真了解瑞特,也决不会失去他。她万分凄凉地想,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
    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
    “现在甭想啦,”她咬咬牙,唤来老护身符,“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
    “可是,”她的心在呐喊,丢开老护身符,心像刀绞般地疼,“不能让他走!一定还有法子!”
    “现在甭想啦!”她又大声说一遍,想把忧伤推开,想挡住滚滚而来的痛楚,“我-对了,明天我回塔拉去。”想到这儿,地心情稍稍平静。
    由于恐惧与失败,她回过一次故乡塔拉,在它坚实的支持下,又恢复了自信,鼓起了奋斗的勇气。既然做到过一次,上帝啊,求你保佑我再来一次吧!怎么做,她却不知道。她现在不愿想,她只要一个容她生存、容她痛苦的小天地,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舔舔自己的伤;一个避难所,好筹划以后的战斗。一想到塔拉,就仿佛有只凉爽温柔的手在抚慰她作疼的心。地仿佛看到那幢白房子在闪光,在欢迎她归来。她仿佛感到,乡间宁静的暮霭正向地徐徐降下,为她视福。她仿佛看到,露珠正悄然滴落在无边的绿野、雪白的棉桃上。还有那未曾拓垦的红土地,枝繁叶茂的松树林,绵延起伏的小山冈。
    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她呆呆地站着,多少小事忽上心头-③通往塔拉的林荫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莱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还有嬷嬷,她突然好想嬷嬷,跟小时候依恋嬷嬷一样,好想把头偎依在她宽厚的胸膛上,任她骨节粗大的黑手抚摸她的头。嬷嬷,是她与过去岁月联系的最后一环了。
    以祖先面对失败决不低头的精神,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
    “一切等明天回塔拉再细想,明天就挺得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
    (节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11.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白鬼赶到门口时,黄新给孩子理头发的细节,表现她危急之下的从容镇定。
    B.材料二中水生嫂一震一吮的细节,刻画出她得知丈夫要参加武装部队时复杂的心理。
    C.材料三中思佳丽看着瑞特离去时觉得喉头疼的描写,揭示了她在错失爱人后的痛苦。
    D.三则材料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特定环境中典型的女性形象。
    1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作用,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也许,我若年轻几岁-”他叹口气,“可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
    A.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
    B.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D.“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13.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请结合材料三,分析作者如何刻画思佳丽的内心活动。(5分)

    14.阅读三则材料中画线语句,综合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使饮语其节度金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游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志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或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舍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刑讯穷竟;刑讯致死。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学:指远游异地,从师求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
    B.经:可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或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还可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C.差: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在本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
    D.首服:即“首伏”,可指头上的冠戴服饰,也可指坦白服罪。文中指的是前面一个意思。
    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不爱做官。他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
    B.华佗医术高超。他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医书,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于是华佗将医书烧掉。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①。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
    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抄。
    注释:①浮玉:喻指金山。
    19.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0.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刺《赠弹筝者》)
    21.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6分)
    风雨五千年,华章不断;文明万古芳,千载相传。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文明之邦”,这种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礼仪制度自古以来就是“立国经常之大法”“周旋之节文”。荀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国运昌隆之基,也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历史一脉相承,文明仍在延续。“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水涨船高”,讲文明礼仪,守社会公德,( )。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举手投足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也要构建匹配时代的社会文明,让美德与善举挤压自私与冷漠,唤起人们心中的文明因子,并让它开枝散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文明习惯,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给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提升自我修养不但是国运昌隆之基,还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
    B.提升自我修养既是古人国运昌隆之基,又是立身行世之本。
    C.不仅提升自我修养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也是国运昌隆之基。
    D.提升自我修养不仅是古人立身行世之本,更是国运昌隆之基。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让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是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
    B.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文明生活方式
    C.让文明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D.唤醒数千年来镂刻于我们民族血液中的道德范式与人文自觉就是使文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答案】D.D项,“证明了《史记o股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错误,原文第二段为“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股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o股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故选D.
    2.【答案】B.B项,“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错误,以偏概全,原文倒数第二段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故选B。
    3.【答案】D.D项,“直至股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错误,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说明早就有依凭,甲骨文的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故选D.
    4.【答案】B。A项,“以德配天”的观念使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受到颠覆”错误,原文第二段“商周之变颠覆了商朝“祖先即为天神”的天命观”可见,颠覆商朝天命观的是“商周之变”而非“以德配天”的观念,该观念也是在“商周之变”后确立的。C项,“官方倡导学习的儒家经典都是阐释德治义理的经典”错误,原文第五段“德治之'典主要是官方倡导学习的一系列儒家经典”可见,并非“都是”而是“主要是”。D项,“古代德治法治并重的重要思想在规范和实施体系上都值得我们遵照和践行”错误,根据原文第六段“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是“借鉴”而非“遵照和践行”。
    5.【答案】C.C项,“又在对比中论证它们彼此的关系”错误,文章第五段只是列举出它们各自的典和则分别是什么,并没有把它们二者进行对比。
    6.【答案】A.A项,“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标志着古代中国德治法治并重的治理模式的成熟”错误,原文第二段“到隋唐时期,”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的德治法治并重模式日趋成熟”可见,“商周之变”与“秦汉更替”并不能标志治理模式成熟。
    7.【答案】B。B.“直接表明形势紧张”错误。这是间接描写战争,应该是“暗示形势紧张”。故选B.
    8.【答案】C.C.“先虚后实”错误。第一次写到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故选C.
    9.①小菊:矜持内敛。听出李连长到来,小菊虽然“又惊又喜”,但并未直接表露,还嘱咐大娘小心点,听说李连长要过河,“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可见小菊是个矜持内敛的姑娘。战士牺牲后,作者描写小菊用力织布、发呆等神态动作含蓄地传达了她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②大娘:热情直爽。大娘听出李连长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老金,可见大娘是一个热情直爽的人。得知战士牺牲后,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也符合她直率的性格。
    10.①《碑》展现出的是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文本一战斗场面描写得惊心动魄,如“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那飞蝗一样的子弹”;作战环境极为恶劣,多次写到天气寒冷、河水结冰,如“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满天满地霜雪”;并重点刻画了战士们的巨大牺牲以及老金一家的悲痛,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呈现出沉重壮烈的风格。
    ②《荷花淀》展现的是清新明快的审美风格。文本二中《荷花淀》选段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如“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显得轻松明快。重在描写战士们打捞战利品的情景,并未凸显战斗的残酷。
    11.【答案】D.D.“三则材料都通过外貌”错,三则材料中“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紧接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没有外貌描写。
    故选D.
    12.【答案】C.例句破折号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A.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B.标示插入语:C.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D.标示话题的转换。故选C.
    13.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烘托思佳丽的失望、麻木、痛楚。
    ②通过第三人称叙述,全面自由表现思佳丽的心理变化。
    ③运用大量的内心独白,显示思佳丽内心的矛盾纠结,以及由痛苦到稍稍平静的变化过程。
    14.①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白洋淀、塔拉庄园都是人物生活的环境:
    ②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用吆喝声和脚步声渲染紧张的氛围,烘托内心的焦急;用静谧的氛围烘托女人的安详:用充满生机之景,烘托逐渐轻松的心情。
    ③象征。宁静诗意的白洋淀,象征着美丽的家园,也暗示保卫家园的重要性;塔拉庄园抚慰了思佳丽因情感挫折带来的痛苦和沮丧,是她精神家园的象征。
    15.【答案】C.句子大意是: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又精方药”“其疗疾”都是独立句子,要断开,“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据以上分析排除A、B两项。“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据此排除D项。故选C。
    16.【答案】D.D.“文中指的是前面一个意思”错误,“首服”在文中的意思是“坦白服罪”。
    故选D。
    17.【答案】A。A.“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曲解文意。从原文第2段“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故选A。
    18.(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1)“近”,短时间;“济”,成功、治好;“恒”,经常。
    (2)“实”,确实:“工”,精巧、精致,引申为高明:“县”,通“悬”,系、相关;“含宥”,包涵宽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消除了。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大发一下怒气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附手下人不要追赶。那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晴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解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荷或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于是将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19.【答案】D.D.“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错误,两首诗词都有忧伤。比如“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江妃出听雾雨愁”可看出忧伤。故选D.
    20.【答案】B.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意思是夜晚,一个人在北窗下弹筝,由于晚上寂静,古筝的声音格外响亮,更显得寂寥愁闷。(弹筝的时候)弦挑的太长就容易折断,心里忧伤,曲调也随着心思信马由缰(没有按照曲谱而弹)。这首小诗写弹筝者技艺高超。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意思是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意思是崔七打扮漂亮,坐在楼上,手中的琴弦奏出哀愁的音乐。请你去给他说,不要再弹奏了,再弹下去,我的头发就要全白了,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崔七琴技高超。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意思是银制的假指甲弹着五十弦的古筝,美妙动听的筝声使得海风骤起,大雁也想停下听听。相识的人们啊究竟有多少离情别怨,似水的月光洒满停泊在扬子江头的船中。《赠弹筝者》前两句说弹筝者技巧高明及筝曲给人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沉浸在筝曲之中,感慨万千,同时点明了弹筝的地点、环境。故选B.
    21.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落月摇情满江树”写出了作者在看到辽阔永恒的自然景象后产生出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喟叹,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的广阔空间。
    22.【答案】D.A项,“不但”与“还是”搭配不当:同时“国运昌隆之基”与“立身行世之本”的递进关系位置不当。B项,“既是......又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表达并列关系,而“国运昌隆之基”与“立身行世之本”递进关系。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主语“提升自我修养”后面。D项修改恰当。故选D。
    23.【答案】A。这一段主要是倡导“文明礼仪”的,因而“让文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主语能使语段的语言更连贯。BC两项,全句缺少主语。D项,主宾位置颠倒。故选A。
    相关试卷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六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六次调研考试语文答案,共6页。

    2023届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