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文专题 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对点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智力,第二段将人和动物的智力作了比较证明人的智力高于动物的智力,从开头和两段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选文告诉我们什么是智力。 .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分析:说明文有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本文讲的是智力,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3.第二段选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作比较、列数字: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打比方、列数字: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综合起来只有三种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4.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征是:准确性、科学性。这里体现了准确性的特点。
二、知识点及技巧归纳
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1.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指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英雄不朽》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自然的语言》。
2.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3.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f:J
科学性 准确性 严谨性
考点一:说明方法讲解
常见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做规定性说明
①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答题模板: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的本质属性,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例】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列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音、无震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目前正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的时速以达到500公里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公里。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明了超导磁浮列车的本质特性,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分类别:
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
①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②中学理科科目有数学、化学、物理、生物,文科科目有英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
答题模板 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使说明条理更加清楚。突出了说明对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例】荆楚民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农业生产的,在荆州各县市,农民种田必唱山歌,自古以来,相沿成习,如薅草歌、打麦歌、车水歌、载秧歌、扯草歌等等。有反映爱情生活的,如石首市广泛流传着这么一首《婚姻自由歌》"如今婚姻自当家,不用你媒婆子两头夸。姐看郎好姐就嫁,郎看姐好就娶她。相好的情人成了家,妇女们不再受欺压。"还有把生产劳动与男女爱情结合起来的,如江陵传统的民歌《火烧把》"郎在高山薅粟苗,姐在家中把火烧,磨子推,箩筛摇,冷水调,猪油包,锅里焰,灶里烧,脚踏门槛手叉腰,口里喊,手又招,喊我的情哥回来吃火烧,看我的火烧泡不泡。"也有劳动之余打趣逗乐的,如公安民歌《栽秧歌》"泡种下秧一百一,手拿黄秧七十七,谷儿怀胎还要水,姐儿怀胎还要郎。"
对荆楚民歌涉及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突出了荆楚民歌内容广泛的特点。
★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举出实际事例,使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①我国名胜古迹十分多。诸如故宫,孔府,普陀山,明孝陵等。
②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答题模板 列举了××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例】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小品建筑》
这一段列举紫禁城建筑群的例子,就是为了更具体地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群体性这一鲜明的特点,使读者对这一特点有更具体真实的认知。
★列数字:
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①我国有差不多13亿人。
②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
答题模板 通过一系列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科学性。
【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这一段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准确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太和殿高达雄伟的特点。使说明更科学准确。
★作比较:
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②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答题模板 用××(熟知的事物)和××(要说明的对象)做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
【例】这一带(江苏沿海)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这一段用三峡水电站和江苏沿海风电场作比较,突出了江苏沿海风电资源丰富、建设难度小、环保节约等特点。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打比方:
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①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②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答题模板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形象、更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ㄚ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探测仪器比作眼睛,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些仪器能够承担不同任务、获取各种信息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考点二:说明文语言
【教师活动】
科学性 准确性 严谨性
关于语言的常见问题及规范的答题格式: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格式:①说明这个词语的意思,起限制作用;②在文中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③使说明更加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格式:①不可以;②说明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说明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④原文用这个词更加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限制性词语:“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格式:①不能删;②这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不符合实际,太绝对(太武断)了。③原文使用这个词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能删。
种子的生存策略
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粽的种子。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粽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小种子虽然不能携带更多营养物质,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例如壳斗科栎属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
(选自《大自然》有删改)
1.文章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3分)
2.分析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4分)
(1)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
(2)它们是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3.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4.文章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
1.(3分)生理特点、传播方式、应对困境的方法
2.(4分)(1)“装备精良”是指大种子含有更多营养物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种子自
身的生理特点。(2)“前赴后继”是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也紧跟上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种子随风传播时连续不断的情形。
3.(4分)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世界上最小种子小的程度。
4.(3分)不能删。“或许”表示猜测(估计、不能确定),删去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气,和事实不符。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意】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打比方和举例子的区别: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效果检验
能藏善跑的草兔
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
②草兔的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
③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
④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
⑤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法”。
⑥草兔善于隐蔽。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
⑦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捕。
⑧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
⑨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
(文/姜雅风,有改动)
1.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_______、_________、避敌能力和________ 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3分)
2.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请分条概括。(3分)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
1. (3分)体貌、食性、繁殖
2.(3分)善于隐蔽;踩出“兔道”,快速躲避;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
3.(3分)作比较,(把兔道的宽度与成人鞋的宽度作比较),突出“兔道”之窄。
4.(3分)“兔丁兴旺”说明了草兔产仔多,繁殖能力强,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
强化提升
筷子
【材料一】
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需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会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得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发育。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材料二】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叫“箸”,大约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愉悦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用筷子吃饭,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十分方便。有人做过这样的测定,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而且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材料三】
我们中国的筷子,各式各样,原料也各异。最为出名的有驰名中外、价廉物美的杭州天竺筷。这种筷子是用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有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这种筷子下圆上方,漆花瑰丽,筷子头上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还有象牙、玉石雕刻而成的各类高档筷子。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材料四】
今日西餐桌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桌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1.材料主要介绍了与筷子有关的那些内容?(3分)
2.材料一中加点词语“有人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3. 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用筷子与用刀叉,哪一种进食方式更文明?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3分)
说明方法
表现形式
作用
表达方式
语言标志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更加具体、真实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简要概括事例)的例子,具体可信的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如”、“例如”、“又如”、“譬如”、“据说”等。
列数字
列举具体数字
使说明更加科学、准确、具体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直观地说明了……
数词(概述、序数、小数、百分数、分数、度数、倍数)
分类别
按照某一标准分门别类来说明
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晰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层次分明、有条理地说明了……的特征。
“有几种(类)”、“一种是……另一种是……”等。
作比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进行比较
有力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
“而……”、“比……和……”、“也”、“相对于”、“较……”等。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
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和生动性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像”、“是”、“当做”、“好比”等。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使说明更加科学、准确、简明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准确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科学完整的判断句)如“……是……”、“这就是……”、“……叫……”等。
作引用(引资料)
引用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的资料(言论、传说等)更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号(引用言论、资料、传说、民谣等)。
画图表
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对事物的解说更加直接和具体
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表格、插图、照片等进行说明的方法。
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解释。
使说明通俗易懂
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特征(性质),使其更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
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直观具体。
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1.“筷子”的来历(是汉文化的产物);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及用筷子的好处;筷子的种类很多以及筷子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2.不能。“有人说”表明只是一种说法,尚未得到证实,说明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是有待证实的说法;删掉后,则变成肯定说法。“有人说”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出具体数字表明使用筷子可以活动多个关节和肌肉,说明了使用筷子的好处,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用筷子更文明。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仍摆脱不了原始、野性的痕迹。而筷子是手的延长,早就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6 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6 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6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36说明文阅读之句段作用-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5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35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5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35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