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展开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一章 长度单位
1.1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听故事和实践操作活动,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感知1厘米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求知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观察和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突破难点。
教 法:演示讲解法和尝试指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与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田字格本、1角硬币、图钉、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课堂导语: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让我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测量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问困难呢?怎么样克服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实践探究
(1)提出问题,分组活动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试着用拃去测量一下我们课桌的长度。
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同桌间小组交流,反馈实践结果。
教师:我是这样测量课桌的,我测量出课桌有4拃长。
同学:我测量出课桌有5拃长。
(出示多媒体课件动画)
(2)质疑问难,交流汇报
教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学生逐步明白:因为我们测量课桌使用的手的标准大小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得相同的结果呢?
学生汇报:选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统一长度单位
2.教材例2
(1)认识刻度尺
教师:请同学们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数字、“厘米”、小格子、大格子)
教师: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教师:请同学们在刻度尺上找到“0”,“0”在刻度尺的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
(“0”在尺子的最左端,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2)认识厘米
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呢?
课件演示直尺上从刻度0到1的距离就是1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
学生: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从刻度3到4是1厘米... ...
教师:直尺上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一大格子是1厘米。
(3)找一找
教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1角硬币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
三、知识应用
1.用身体量一量
请你用步、庹和拃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品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 )拃。 (2)课桌长约( )拃。
(3)黑板长约( )庹。 (4)教室长约( )
2.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从刻度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
从( )到( )也是1厘米,
从( )到( )还是1厘米。
课时小结: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作业布置:
1.试着测一测数学课本的长度。
2.教材第8页
练习一 第1题、第2题、第4题
3.预习教材第3-4页
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刻度尺 (数字、刻度、“厘米”)
厘米 1厘米
教学反思:
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2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