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243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共2页。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2020年 9月 8 日
教学内容:P7例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类比,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厘米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米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内容:例8。
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能猜猜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水平。
每周一,我们的少先队员要升国旗,唱国歌,行敬礼,注视着国旗缓缓升起;
根据已学知识点:一般来说,比米尺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比米尺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方法二:借助参照物。
食指,田字格宽度大约1厘米,13个食指,田字格宽度大约是1柞长度,旗杆不可能这么矮。
把旗杆的高度和小男孩的身高对比一下,小男孩身高1米多些,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说明旗杆的高度超过了10米;也可以把旗杆的高度和米尺进行比较,13米就是13把米尺连接起来的长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验证判断的正确性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和身边的教学楼进行比较,旗杆和教学楼差不多高,所以,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原来要确定物体的长度单位有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这一节课,我学会了:在选择长度单位时,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或借助参照物去判断。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批 注
教学(后记)反思:
学生初学厘米和米,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在长度观念上的混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针对学生在应用时出现的长度单位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厘米和米,用手比划1厘米和l米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对1厘米和1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紧接着课件出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感知、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任务单,课中任务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