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展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2)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
2.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展示王珪的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提出问题:楚汉战争的结果怎么样? 过渡: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 | 自由讨论和回答。 | 激发兴趣,引起求知的欲望。 |
探究新知 | 1.西汉的建立 (1)刘邦建国 请学生阅读教材,概述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 (2)汉初的社会景象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幅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材料1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2 | (1)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①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②都城:长安。 ③建立者:刘邦,史称汉高祖。 (2)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
| 2.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假如你是汉高祖,看到这样景象你会怎么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 讲述: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
学生讨论、归纳。
|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 3.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施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又采取什么措施发展生产? 展示材料: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我讲故事: 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提出问题:缇萦救父之后,文帝废除哪些刑法? 请学生讲述文帝节俭的事例,提出问题:作为统治者,文帝为什么要勤俭治国? (2)文景之治 材料1 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货财。 材料2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汉景帝后期出现什么现象呢?
动脑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 材料2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①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②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③“以德化民”中的德,是什么意思?对现在的治国有现实意义吗? |
分析史料,回答问题。
讲故事,回答问题。
举例子,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②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③仁德。有现实意义,如:我国现在既依法治国,又以德治国。 |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论从史出”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读史明智。
|
巩固练习 | 1.“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倒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话描绘的情景发生在( ) A.汉高祖后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的结果 ④轻徭薄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某班要举行“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图片”展,要求配上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事迹相符合的是( ) A.①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②汉文帝参与了楚汉战争 C.③汉景帝以“节俭”称誉史册 D.④秦始皇统治期间秦朝灭亡 参考答案: 1.C 2.D 3.A | 回答问题。 | 巩固基础知识,启发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
中考链接 | 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参考答案:D | 回答问题。 | 熟悉中考题目。 |
作业布置 |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 学生讨论做作业。 |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新课,知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在本节课中的应用点,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