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4.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互转化的条件。【教学重难点】1.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溶液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的吗?2.溶液的宏观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m(液)=m(溶剂)+m(溶质)探究思考:哪些物质可以做溶剂,哪些物质可以做溶质?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二、乳浊液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1.洗衣粉洗衣服2.洗发水洗头发3.洗餐具时滴加洗洁精效果更好思考: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试分析二者原理是否相同?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创设情境故事:“小花熊喝糖水的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有几个同学笑了,好似有过与“小花熊”相似的经历。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演示实验现象:①5g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1.三步操作分别产生怎样的实验现象?2.又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