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
展开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第1节 运动的水分子 项目一 |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课题 | 运动的水分子 | 课型 | 新授 | ||||
课程标准 | 通过对水分子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水分子和水的天然循环。 | ||||||
教 | 知识目标 | (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 |||||
能力目标 | (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 ||||||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 (1)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增强节水意识。 |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 ||||||
教学重点 | 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变化。 | ||||||
教学难点 | 难点:初步学会从微观粒子运动的角度理解物质的宏观变化,初步建立物质的微粒观。 | ||||||
教学方法 |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 ||||||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充分自学,找到问题和发现,实验探究(量筒、烧杯、品红),小组合作学习。 | ||||||
教学环节与内容 | 设计意图 | ||||||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投放图片“云、雨、雪”图片,请学生欣赏,以及联想到诗人的诗句。 [问题]云、雨、雪,是水在自然界当中的三种不同的状态,在诗人的笔下变得诗情画意,绚丽多彩,诗人所描绘的这些美丽景色当中,涉及到哪些化学知识呢?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逐一揭晓答案,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来解答以上问题。(板书) 二、问题诱导,建立认识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设想封闭在针筒中的2ml水煮沸,会有什么现象? [问题1]注射器在加热前活塞不动,而加热后活塞才逐渐向外移动,为什么? [问题2]水加热由液态→气态,体积增大,你认为在这个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猜想。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投影]资料:(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2)水分子的体积不变! 展示分子间隔示意图 [小结]微观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解释现象]1、雨后的马路变干的过程。 2、烧水开后,壶盖被掀起。 三、实验出真知 请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想一下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动手实验—做个探索者。 【制定方案,设计实验】 1、取两支50ml的量筒,一支加入20ml水另一支加入20ml酒精,然后将两种液体混合,静置后观察混合后的体积。 2、取两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加入等体积热水,另一个加入等体积冷水,分别加入少量等量品红(由品红分子构成),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观察感知】 布置任务: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交流,得出结论】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并对每一个实验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分子特征: 1、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 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学以致用】 学生自主练习。 水的天然循环 问题: 请仔细观察图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回答: (1)水是由哪些途径进入大气的?又以什么样的途径返回大地的? (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3)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什么? 【深入社会—做个实践者】 【播放视频】问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1.水的三态变化(固、液、气)(物理变化) 2.分子的特征 3.水的天然循环 五、快乐练兵 1.(07河北理综)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理论解释的是( )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2、(07黑龙江哈尔滨)下列事实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 A.蔗糖是白色固体,说明分子用肉眼可以看见 B.油菜花旁香味浓郁,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干冰升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三、水的天然循环 七、布置作业: 以“我是一个小小的水分子”为题写一篇科普性的小文章。 |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肃认真,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激发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通过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综合运用于自身生活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体会让化学走进生活,服务生活,解释生活。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时,通过现场的实践,拓展了视野,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让学生知道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增强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梳理规整,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通过练习检测,帮助学生形成对分子的整体认识。同时指出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为下一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科学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形成对本节课的整体认识,明确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原理,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感知学习的乐趣。
| ||||||
课后记 |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话剧表演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水的三态变化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的教学素材,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程对培养学生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物质和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 ||||||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案设计,共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共4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