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255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255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确定的依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总结强调,归纳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4.3.3 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内容在本册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3.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简单计算。
2.通过学习例题,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3.结合实际生活,初步体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重要作用,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评价任务】
1.设计题目,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目标1)
2.从例题的格式中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目标2)
3.列举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写一写与生活联系的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目标3)
【教学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解题步骤:设、写、标、列、答
步骤要完整
要领和关键:三要领 格式要规范
结果要准确
准确书写化学式
三关键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反思】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假如你是长征系列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学完本节课或许你就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简单计算。
2.会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3.初步体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并完成自学检测。
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02-103页内容,掌握以下内容。
1.会默写高锰酸钾制氧气,高温煅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103页练一练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会默写。
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完成自学检测后,小组长组织成员统一答案,标记疑难问题,讨论、质疑。
1.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高温煅烧石灰石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
MnO2
△
2KClO3 2KCl + 3O2 ↑ H2 + Cu Cu + H2O
[ ] : [ ] :[ ] [ ] :[ ] :[ ] :[ ]
若 245g : [ ] :[ ] 2g :[ ] :[ ] :[ ]
若 [ ] : [ ] :48g [ ] :[ ] :32g :[ ]
3.填写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 解: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 2KMnO4 = K2MnO4+MnO2+O2↑
(3) 2×(39+55+4×16) 32
6.3g x
(4)
2×158 6.3g
32 = x
X=0.6g
(5)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三)质疑问难:请同学们将你自学过程及小组讨论过程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准备组际集中解决。
后教环节
△
点拨:
高温
1.(1)2KMnO4 = K2MnO4+MnO2+O2 ↑
点燃
(2)CaCO3=CaO+CO2 ↑
△
MnO2
(3)H2+Cl2=2HCl
△
2. 2KClO3 = 2KCl + 3O2 ↑ H2 + CuO = Cu + H2O
[245] : [149] : [96] [2] : [80] :[64] :[18]
若 245g : [149g] : [96g] 2g: [80g] :[64g]:[18g]
若 [122.5g]: [74.5g] : 48g [1g]: [40g]: 32g :[9g]
3.课本102页
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和自学检测习题,合作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步骤完整,计算准确,时间10分钟)
温馨提示:最好在草纸上整理好步骤后再工整的书写在学案上。
练习:锌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化学方程式:Zn+2HCl= ZnCl2+H2↑)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和自学检测习题,合作完成下面的题目。(要求:步骤完整,计算准确)温馨提示:最好在草纸上整理好步骤后再工整的书写在学案上。
练习:锌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6.5g锌与足量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
点拨:
1.答案:解:设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氯化氢的质量为y。
Zn+2HCl=H2↑+ZnCl2
65 2 136
6.5g x y
65 6.5g 65 6.5g
2 x 136 y
x=2g y=13.6g
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2g,氯化氢的质量为13.6g。
2.★说明:在实际运算过程中,还可以在简化些,具体格式阅读并参照课本103页例题2。
【总结强调】(1)各物质的相对质量不用化简约分。 (2)不是相关量不用标出。
(3)一定注意方程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准确性。
(4)注意单位要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单位要换算成质量。
(5)在实际生产和研究中,所用原料很多是不纯的,在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因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有代入方程式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纯净物质量=不纯物质量×物质纯度
【归纳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1.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3)结果要准确。
2.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渡语:合作探究部分各小组都表现的非常好,那么就让我们测一测到底哪个小组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最好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训练环节
1.4g氧气可与( )g氢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A.1 B.0.5 C.2 D.4
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3.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吨,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
点拨:
1.B 2.D
高温
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
100 44
80%×100t x
=
100 80%×100t
44 x
x=35.2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步骤,常用的计算公式,综合计算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透析,提高检测,学习札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影象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