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相互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知识检测
课堂小结 | 教师:有这么一片神奇的土地:春夏秋冬一天来!男人爱把花帽戴!条条井水连起来!围着火炉吃西瓜!骆驼比车跑的快!那么这片神奇的土地到底是哪里啊? 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草原和荒漠 教师展示几幅景观图片,并配以诗句,使学生从这些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到西北地区一个非常显著的自然特点——干旱,由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过渡到西北地区位置与范围的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相互讨论,最后归纳: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教师引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同桌合作找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区,并用课件展示。最后归纳得出: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是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称为三山夹两盆。 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得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干旱的原因:距海遥远、山脉阻隔→海洋上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并归纳其河流特征: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区。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将景观与其对应的拍摄地点(甲、乙、丙)连线,最后归纳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过度)教师从西北地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引出农牧业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教师展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畜种的分布示意”图,让学生齐读课文,了解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知道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找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并找出主要的畜种,尤其强调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 教师让想一想:除了畜牧业,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还有哪些出路?引出灌溉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读“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找出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灌溉所用的水源。最后归纳: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展的非常好,因此被称为“塞外江南”。 教师展示“坎儿井的俯视图”和“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新疆绿洲居民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并分析坎儿井结构中竖井、暗渠的作用及成因。 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 → 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 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西北地区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3.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湖水 B、河 水 C、地下水 D、雨水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5.观赏沙漠景观,参观坎儿井,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应该去( ) A贵州 B新疆 C山东 D广西 课件展示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与“疆”字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新疆地形的印象。
加深学生对西北地区干旱环境的印象,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通过对牧区特点的认识,理解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道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通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认识,突出人地关系,融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当堂巩固,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老师只是引导、点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拉近西北地区与学生的距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和“对终身发展地理”二大理念。通过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理解,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地理教学中。 |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