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设计表学校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科(版本)鲁教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 章节第九章第一节学时第一课时年级六年级 教材分析本节课从整体上介绍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的影响。首先教材通过图片和资料简单介绍了青藏地区,给我们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雪山和冰川的景观图等介绍了青藏地区海拔高的主要特点,由此引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的特征,还有太阳能丰富以及众多和气候有关的旅游景点,接着从自然环境中走出来,分析当地农牧业的特征,受海拔高的影响,青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高寒牧区,著名的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等,青藏地区能源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之中,由于昼夜温差大,因此营养物质积累多,农作物产量高,受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的影响,当地居民多吃糌粑,住帐篷和碉房。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经过前面北方、南方、西北地区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地图或者资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地理位置特征了解其自然环境,再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当地农牧业的状况,还可以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分析其工业特点及分布。不足之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不足,在教学中要注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展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P85图9.3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通过阅读教材P85图文资料、P86~87“活动”,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3.通过阅读教材P88图文资料,了解青藏地区农牧业的特征,阅读P89图文资料,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特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青藏地区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措施本节内容讲述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有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本节地理信息丰富,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形象的影像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地图或资料,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提取主干知识,锻炼学生析图、用图的能力。教学方法讨论学习法、自助探究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环境触摸一体机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过程与方法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今天我们来继续探索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青藏地区》,在学习之前,大家来观看一个这样的小视频。播放《酥油茶制作》视频,布达拉宫图片,导入新课。教师:视频中的酥油茶是青藏地区的传统美食。你们的偶像王源在观看这个视频之后,对青藏地区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7月份准备去青藏地区旅游,让你帮他做一个攻略,大家能接受这个挑战吗?学生:能。教师:王源去青藏地区可不是纯粹为了玩的,他有他的旅行目的,他的旅行目的是什么?哪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学生: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理解青藏地区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3.了解自然环境和农牧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酥油茶的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设计情境,中学生感兴趣的TFboys成员之一王源想去青藏地区旅游,将学生带入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旅游准备篇 教师:老师在课前已经让大家做了攻略,王源应该穿哪套衣服去青藏地区呢?带哪些物品呢?学生A:带氧气袋。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教师:还有什么?学生B:羽绒服。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教师:非常好。还有什么?学生C:防晒霜。因为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要注意防晒。老师: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我们还需要带上太阳镜,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大家在做攻略时,肯定会看到这幅图片,这是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哪名同学能根据这幅图给大家讲解一下青藏地区的范围。学生D: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青藏地区的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老师:大家给这位同学鼓掌。哪名同学能根据老师的板图填充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 同学E上黑板填充主要山脉。教师:大家看E同学填写是否正确?学生:正确。教师:大家继续观察这张图片,通过图例可以看出,青藏地区的海拔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海拔高。播放另一张图片。教师:大家观看这张图片,这幅图仿佛我们置身于青藏地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藏地区的地形的什么特点?学生:近看是川。教师播放从远处观看青藏地区的图片。教师:这张图片呢?给了你什么感觉?学生:远看是山。教师:除了给你远看是山的感觉,还有什么感觉?学生:寒冷。教师:刚刚咱们学会了青藏地区的海拔高,一个“高”,一个“寒”,促成了青藏地区的的自然特征——高寒。那么青藏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学生:高原山地气候。教师:王源同学自己也做了一些的了解,他想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具体有什么特点?他找到了这样两张图片,大家一起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4分钟)学生根据小组合作探究结果用PPT演示讲解。学生F:通过这两幅图看出,拉萨无论是一月份还是七月份,气温都比成都低,所以是冬寒夏凉,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再看这幅图片,拉萨的一天内的气温都比成都低,气温日较差也比成都大。最后,拉萨的年日照时数是3005小时。成都的年日照时数是1239小时,相差1766小时,约等于74天,拉萨一年接受太阳光照的时间要比成都多74天。教师:给F同学鼓掌,讲的非常好。因为拉萨的年日照时间长,所以它有了一个美称“日光城”。 旅游进行篇 教师:了解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之后,王源准备出发了,除了同学们建议他带的东西,老师还建议他带上了中国旅行地图册及照相机,他得我们拍下美丽景观呀。王源也确实给我们拍下了青藏地区的美丽景观,但是他很调皮,他让我将这些图片做成视频,之后让大家来回答他在当地看到的景观有哪些。大家来观看这个小微课。教师播放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及景观微课教师:视频播放结束,老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小游戏,在PPT中老师做成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经典动画形象,在每个形象的背后都有相应衣食住行等,需要同学们回答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等有哪些。准备好了吗?拿命同学首先接受挑战。学生G:我选小灰灰。教师:好,我们来看看小灰灰后面的是什么。传统民居。学生G:碉房和毡房。教师:非常好,请坐。接下来哪位同学迎接挑战?学生H:喜羊羊。教师:喜羊羊后面藏的是主要的农作物。学生H:青稞和小麦。依次将每个形象翻开,带领学生将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景观、农作物及畜种学习完。教师:这一轮咱们赢了,王源没有考住我们。但是他有给我发来了微信,他真的遇到问题了。咱们一起来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合作讨论二。(4分钟)教师:讨论结束,哪名同学能将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给大家。学生I:青藏地区的牧区为高寒牧区,主要的牲畜有藏绵羊、臧山羊、牦牛;青藏地区的农业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是这里热量充足,水源充足。而青稞和小麦在青藏地区颗粒饱满的原因是因为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低。教师:大家给学生I鼓掌。气温低使作物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助于养分的积累。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能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处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此知识点,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 通过多媒体播放微课点拨,增强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旅游回忆篇教师:王源的青藏之旅结束了,通过他的这次旅行,你学会了什么?哪个小组能上来将思维导图填充完整。A小组上黑板填充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搭起整节课课程框架。达标反馈对应习题训练趁热打铁,巩固知识,综合运用。布置作业A层: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B层:请复习本学案C层:请将自主学习部分背会及时巩固复习,将所学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在学生眼中,青藏地区是一个神秘的地区,这就引发了学生探索青藏地区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在新奇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样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基本能够掌握如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和主要牲畜(牦牛)等重要的知识点。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虽然知道了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但是具体分析原因的时候,有的同学表达不清楚,这就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系统,只是形成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而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还有学生在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只是观察图片,不深入思考,这样就影响了教学进程的推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采用多种手段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机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