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练习题
展开12.5 全球变暖与资源危机
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
【答案】A
【解析】
A. 海水吸热,由液态汽化成气态水蒸气,故A正确;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放热液化成水滴,是液化而不是熔化,故B错误;
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珠,是凝固而不是凝华,故C错误;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熔化成雨水,是熔化而不是液化,故D错误。
故选A。
2.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资源,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将不需要水
B.天空中的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A
【解析】
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水资源将更加匮乏,人类的生活将更加依赖水,因此一定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保护环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答案】C
【解析】
露水的形成是在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白天蒸发的水蒸气,到晚上,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C。
4.著名歌手尹相杰曾唱过“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今年我国北方的确如此,由于连续多日晴燥高温,为此,商丘实施了人工降雨,使全城直接从“烧烤模式”过渡到了“冰雹模式”(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B.冰雹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
C.人工降雨说明人类可以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自由的控制
D.人工降雨所用的干冰是细小的冰块
【答案】A
【解析】
A.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即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蒸发量越大,故A正确;
B.冰雹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人类活动可以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但不是“自由的控制”,故C错误;
D.干冰不是冰,是急剧降温后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态)的固态物,也就是固态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5.“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每个泗阳人的共识.在下面三项中,与我县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 )
①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
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
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①生活污水排入大运河,会造成水环境的直接破坏,做法错误;
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大运河,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做法错误;
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可以防止水污染,做法正确.
故选A.
6.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节约用水.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节约用水意义重大.下面的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A.使用节水洁具
B.洗菜、洗衣剩下的水洗拖把、冲厕所
C.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
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技术
【答案】C
【解析】
A.使用节水洁具,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故A不合题意;
B.洗菜、洗衣剩下的水洗拖把、冲厕所,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故B不合题意;
C.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是为了符合人体健康要求的,不能为了节水而损害人的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故C符合题意;
D.喷灌技术,与以前的大水漫灌相比,防止了水分的蒸发与渗漏,防止了水分的流失,故D不合题意。
7.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戴眼镜的人冬天进入室内,眼镜会模糊-------液化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汽化
D.-10℃的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熔化
【答案】D
【解析】
A.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戴眼镜的人冬天进入室内,眼镜会模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头发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严冬堆成的雪人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故D错误,符合题意。
8.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答案】D
【解析】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故AB错误。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易拉罐的底部,属于凝华现象,不是凝固现象,因此C错误,D正确。
答案为D。
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
10.洛阳地处中原,四季分明,下面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是发生了熔化,此过程吸热
B.夏天荷叶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此过程吸热
C.秋天菊花傲霜,霜是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热
D.冬天户外温度在以下,结冰衣服变干是发生了升华,此过程吸热
【答案】B
【解析】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
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此过程热,故C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
D.结冰衣服变干是发生了升华,此过程吸热,故D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在①过程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此过程属于____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
(2)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在②过程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就形成了云(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物态变化名称);
(3)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这属于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并____热量,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答案】吸热 液化 凝华 熔化 吸收
【解析】
(1)[1]地表水蒸发的过程,需要吸热。
(2)[2]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
[3]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
(3)[4] [5]小冰晶变成小水滴是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2.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_变成水蒸汽.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成小水珠,有的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__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积雪________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流入大海.(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 液化 凝华 凝固 升华 熔化
【解析】
①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②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
③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
④小水滴变成了小冰晶,液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固现象;
⑤积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⑥雪变为了水,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
13.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6℃,沸点是184.3℃。如图所示,把装有少量碘颗粒的试管泡在的水里,试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出现的碘蒸气是由于碘颗粒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中碘颗粒会出现熔化现象吗?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
将干冰颗粒放进干燥的铁罐中,如图所示,铁罐的外壁结了一层薄薄的霜,这些霜是空气中的_______通过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答案】升华 不会 温度低于碘的熔点 水蒸气 凝华 放热
【解析】
[1]固态碘变成气态碘蒸气是升华现象;
[2][3]碘的熔点为,把装有少量碘颗粒的试管泡在的水里,碘的最高温度为,不能达到熔点,不会出现熔化现象;
[4][5][6]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三、简答题
14.水在自然界中是变化莫测的,它忽而变成云、忽而变成雨、有时还会变成冰雹,在不同的季节,又可能变成雾、雪、霜等.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知识,你能说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哪些状态和特点吗?
【答案】冰雹、雪、霜是固态,固态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雨、水是液态,液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气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且容易被压缩。
【解析】
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冰雹、雪、霜是固态,固态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雨、水是液态,液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气态的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且容易被压缩。
重点突破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mm的细颗粒物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μm的细颗粒物,故B错误;
C. 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故C正确;
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热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有水雾而模糊起来
B.北方寒冬,玻璃窗的内侧会出现“冰花”
C.把4℃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口周围有“白气”,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外壁会“出汗”
【答案】C
【解析】
A.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的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故A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B.北方寒冬,当窗琉璃的温度低于0℃以下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冰花,故B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C.把4℃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降温可以达到凝固点,但之后不能继续向外放热,无法结冰。故C不能发生,符合题意;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外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气”;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饮料罐外壁上,会发现饮料罐外壁“出汗”。故D能发生,不符合题意。
3.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
A.冰棍“冒”出的“白气”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
【答案】C
【解析】
A.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固态的钨,变成钨气体,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故C正确;
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4.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汽化、凝固 D.液化、凝固
【答案】A
【解析】
雾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属于液化;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雪,属于凝华过程。故A正确,BCD错误。
5.在降雪来临之际,西安市政下发了“以雪为令、雪停路净”的命令,要求全市相关部门做好及时融雪、除雪工作,保障百姓的安全出行。下列有关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雪过后,万籁俱寂,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大雪吸收了一部分
B.在雪中撒融雪剂是为了提高雪的熔点
C.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因为凝华过程和熔化过程都需要吸热
D.阳光照射下的雪格外刺眼,是因为白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答案】A
【解析】
A. 大雪过后,万籁俱寂,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大雪吸收了一部分,此选项说法正确;
B. 在雪中撒融雪剂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故B错误;
C. 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因为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属于放热过程,雪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C错误;
D. 阳光照射下的雪格外刺眼,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故选:A
6.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水蒸气凝华在玻璃窗外表面形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在玻璃窗的内表面形成的
C.“雾”是水蒸气液化在玻璃窗内表面形成的 D.“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AC、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水滴,所以“雾”会出现在内表面。故A错误、C正确;
BD、室内温度高,玻璃温度低,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生成冰晶,所以“窗花”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BD错误。
故选:C。
7.关于冰山上的积雪,说法正确的是
A.积雪只能熔化成水,流入江河湖海 B.积雪只能升华成水蒸气散布在空中
C.积雪既能熔化成水,也能升华成水蒸气 D.积雪变成水蒸气只能先熔化再汽化
【答案】C
【解析】
积雪不仅能熔化,而且能升华.积雪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吸热会熔化,变成水流入江河湖海;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散布在空中;故选C.
8.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由于汽化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在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固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答案】D
【解析】
A.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冰雕因发生升华会逐渐变小,故错误。
B.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室内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沾在镜片上,故错误。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故错误。
D.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故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9.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雾的形成是液化 B.露的形成是熔化
C.霜的形成是凝华 D.雪的形成是凝固
【答案】AC
【解析】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10.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B.大雪:“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寒:“冰封万里雪皑皑”,水结冰时需要吸热
D.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主要是由液化形成的
【答案】ABD
【解析】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正确;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
C、水结冰时,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错误;
D、雨主要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到地面,故D正确。
三、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特定条件结合物态变化知识分析:
(1)若该物质的温度为t,且tA<t<tB,该物质处于_____态
(2)若该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I区域时,该物质要_____热。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的物态变化。
(4)若该物质温度刚达到t,且t=tA,继续短暂加热,该物质的温度会_____(选填“上升”或“不变”)。
(5)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的温度处于_____区域(选填“I”、“Ⅱ”、“Ⅲ”)。
【答案】液 放 凝华 不变 Ⅲ
【解析】
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固态,温度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物质是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
(1)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tA<t<tB,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则该晶体物质处于Ⅱ区域,是液态;
(2)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Ⅰ区域时,该晶体物质的温度降低,要放热;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4)若该物质温度刚达到t,且t=tA,处于熔化过程,继续短暂加热,温度不变;
(5)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是气态,其温度(高于沸点)处于Ⅲ区域。
1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________(填“吸”或“放”)热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成小冰粒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成水滴形成了雨.雨后空气清新,河边的杨柳婀娜多姿,与水中的杨柳对影成双,这里的“影”是由于光的 ________形成的.
【答案】 吸 升华 反射
【解析】①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粒.
②水中杨柳的“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的杨柳的虚像.
13.在玻璃板上滴些水,然后把一只搪瓷盘放在上面,并向盘中倒人适量的干冰,过一会儿,玻璃板和盘就会粘合起来,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过程中需要从周围的物体________,使玻璃板上的水温________,直到________.
【答案】升华 吸热 降低 凝固成冰
【解析】
干冰是容易升华的物质,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玻璃板的温度降低,上面的水遇冷凝固成冰,因此玻璃板和盘子就会粘合起来。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升华;吸热;降低;凝固成冰。
四、简答题
14.情景1:如图是教义市蓸西河滑雪声人工造雪的场景,工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和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这些小水滴变成冰晶,也就是人们看到的雪花.
情景2,今冬,我省降雪较少,多地为了缓解旱情,在温度较低的天气利用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进行了人工降雪.
请解释;
(1)人工造雪和人工降雪中雪的形成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降雪时雪的形成原因.
【答案】(1)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人工降雪,它是在具备了降雪条件时,人工向高空云层中撒些吸热的干冰或使水气结冰的凝结核,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从而降雪,人工降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2)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升华从空气这吸收热量,使的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越大,形成雪花降落.
【解析】
(1)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人工降雪,它是在具备了降雪条件时,人工向高空云层中撒些吸热的干冰或使水气结冰的凝结核,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从而降雪,人工降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2)直升机向空气中喷洒干冰,干冰升华从空气这吸收热量,使的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越大,形成雪花降落。
五、综合题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答案】熔化:冰、雪变成水 凝固:水结冰 汽化:水变成水蒸气 液化:水蒸气变成水 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 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D
【解析】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2)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作法正确;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作法正确;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作法正确;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作法错误.故选D.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124-125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备作业解析版docx、124-125升华与凝华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备作业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资源危机,珍惜每一滴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五节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达标测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