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_2 教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_2 教案第1页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_2 教案第2页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_2 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图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讲授新课:
    1.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记录。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38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km。基隆离福州仅276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为主,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工业品,到90年代,主要出口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
    (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
    (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
    (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课堂活动:完成教材。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堂并指导;然后学生用多媒体站台展示答案,教师指导。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四、知识要点与检测: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五、反馈练习:
    1.填空:
    (1)台湾省位于我国 ,隔 与我国 省相望,由 及 、 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 为主,其中最高峰是 。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 部,还穿过我国的 、 和 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 ”的美誉, 是最著名的树种。
    2.选择:
    (1)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是( )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2)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东部 B.台湾西部C.台湾中部 D.台湾北部
    (3)台湾产业构成中( )
    A.第一产业最高 B.第二产业最高
    C.第一、第二产业为主 D.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判断:
    (1)台湾盛产各种水果。
    (2)台湾树种丰富是因为台湾从南向北分布有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台湾的出口商品中农矿产品占很大比例。
    4.在填充图上填出:
    (1)台湾附近海域、隔海相望的大陆省区、邻国。
    (2)台湾主要城市。
    答案:1.(1)东南沿海 台湾海峡 福建 台湾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2)山地 玉山(3)中南 广东 广西 云南(4)亚洲天然植物园 樟树
    2.(1)B (2)B (3)D
    3.(1)× (2)× (3)×
    4.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台湾省概况
    2.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3.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4.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活动与探究
    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台湾
    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2
    2300多万
    638人/km2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