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作业(第二课时) 练习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作业(第二课时)第1页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作业(第二课时)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第二课时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化(róng)    育(yùn)   然归来(piān)    (yán)B.簌落下(shù)   (jiě)   销声迹(nì)    度(wěi)[www.*z@z&step.~co^m]C.草连天(shuāi)    (qiáo)    层峦叠(zhàng)    阳(yì)D.风雪途(zhài)    道(suì)   头晕目(xuàn)    见(ku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w^ww&.#*zzstep.com%]A.百感交集          斤斤计较          满院狼藉          昂首阔步B.得心应手          迫不急待          原形毕露          令人喷饭C.在所不          谈笑风生          难能可贵          记忆犹新D.哭笑不得          以物喻人          入木三分          花团锦簇3.本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来源*:中%教#网~@]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5.“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说明拟人     比喻                     B.叙述拟人      比喻C.描写对偶     拟人                     D.抒情比喻      拟人  (一)阅读课内选段,完成6~8题。大自然的语言(节选)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中教网*]8.选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说出2种)?并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气候的威力(节选)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9.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⑴造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灾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出版网]   1.【答案】C(解析:A项,“谚”应读“yàn”。B项,“簌”应读“sù”。D项,“载”应读“zài”。)2.【答案】B(解析:“迫不急待”应该为“迫不及待”。)3.【答案】C(解析:本文是作者的原创,并非改写一说。)4.【答案】A(解析:先通读所有的句子,弄清组成语段后的大概意思,再找出起始句和总结句,中间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最后与选项对照做出选择即可。)5.【答案】C(解析:解答这题,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便知对偶来选择而排除ABD三项。)[%@&:^~教网] (一)[&:@~中教^#]6.【答案】不能。这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逻辑顺序去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解析:细读文段便知,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不可随意交换位置。7.【答案】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解析:本题主要是对高下差异的理解,细读第④段即可概括出答案。8.【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如作比较: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举例子: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选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只要按照题干提示列出两种即可。(二)9.【答案】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解析:通读选文,从第⑤段开头“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一句便可概括出答案。10.【答案】示例:⑴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⑵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解析: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答案并不固定,可调动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只要围绕“造福”和“灾难”举例即可。11.【答案】记叙。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解析:细细品味划线句可知,划线句主要强调大风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属于叙述,据此组织答案,大意正确即可。12.【答案】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解析:细读第④段,从该段内容可知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说明南极的寒冷状况,解答时,据此组织语言即可。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5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第二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第二课时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第一课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第一课时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