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叛逆的葡萄
    ①过往岁月的记忆也许是一棵树,它就站在那里,站在暮色笼罩的大地上,离你不远。树的轮廓向你显现出来,但你看不见它的叶子,有时候这叶子会自动飘到你的手上来,你才会发现那一整棵记忆之树的存在。
    ②我读小学四年级那年的冬天,母亲让我去给班主任送一筐葡萄。当时我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但我特别调皮捣蛋,并不受班主任的喜爱。老师喜欢的是那种文文静静、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我即便聪明伶俐、学习又好,但因为调皮捣蛋,就不受宠爱。在小学时代,三年级以后,好学生可以戴上红领巾,就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我总是不能戴上红领巾,而我偏偏又特别想戴红领巾。于是,我母亲让我在快过年的时候去给班主任送一筐葡萄。
    ③那天我右手提着一筐葡萄,踩着吱吱作响的积雪,向老师家走去。我的班主任是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特别严厉的女老师,平时我们都有些怕她,我当时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我在想到底该不该把葡萄给老师送去。我为什么要给她送葡萄呢?她并不喜欢我,一直认为我还没有到戴红领巾的资格,我为什么要向她去讨好和投降呢?
    ④我大脑中两种声音在激烈地斗争着。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我这一天成功地把葡萄送了出去,那么我也许就将获得老师的宠爱,很快就能戴上红领巾。另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我把葡萄送给了老师,等于从尊严上已先矮了一截,我是向老师送了礼才加入红小兵的,这于我的自尊心是受不了的。而且,万一老师收了葡萄最终又不让戴上红领巾呢?这也是一种可能,是那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可能,这样我一定会更加生气,甚至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⑤10岁的我在那年冬天,大脑中进行着十分激烈的斗争,从而使得我去给老师送葡萄的路程显得无比漫长。我想我从来也没有走过那么漫长的路了,而那一筐葡萄也显得越来越沉,把我的身子整个儿拉向一边。那年冬天,天又特别冷,到处都结满了冰,我必须小心翼翼地走过那些很滑的地方。后来,我的目光已经可以看到老师住的房子了。我站住,我又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送了。我躲到校园里一幢房子后边的雪堆旁,决定自己把它吃掉。我足足吃了半个小时,吃得实在太多,太撑了,但也只把筐里的葡萄吃掉了一层,然后,我把剩下的埋进了雪堆。
    ⑥我把一大筐葡萄埋入雪中之后,内心突然之间涌起了一丝喜悦,因为我没有向某种东西屈服,我战胜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尊心,因为我无法面对自己向老师送礼以求得额外好处而自尊心受伤的现实。是的,当我把那一筐葡萄埋入雪堆之后,我一下子轻松了。这是十岁的我生平第一次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然后,我愉快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⑦回到家中,母亲问我把葡萄送给班主任了没有,我说送到了。她又问,那你老师说了什么呢?我说她没说什么,只是挺高兴的。母亲说,你明年就可以戴上红领巾了。
    ⑧第二个学期我仍旧没有戴上红领巾,因为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有成见,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五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换了,新来的老师非常喜欢我,而且常常在班上朗读我写的作文。不久,我就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上了小队长。但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小小的情结,那就是:我有些恨不让我戴红领巾的那位老师。
    ⑨有一年我回新疆探亲,一个人踩着积雪重返小学校园,我在那里转悠了很久。突然,我看见了我曾经的班主任,她已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了。她从我身边走过,并没有认出我来,我想她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是谁。看着她远去的影子,我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再恨她。而且,我对她的恨,她永远不会知道。那是只属于一个十岁孩子的内心风暴。

    1. 梳理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6分)
    (1)_________________,希望老师批准“我”戴上红领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年级时,换了班主任,“我”加入了少先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⑤段加点词“越来越沉”是因为:(1)__________;(2)______。(4分)
    3. 对本文题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题目表现了“我”是一个既自尊心强,又能坚持自己看法的孩子。
    B. 题目中“叛逆”与“葡萄”的反常搭配,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C. “叛逆的葡萄”含蓄地表现了从“送葡萄”到“埋葡萄”的过程。
    D. “叛逆的葡萄”暗指“我”对老师的恨,体现“我”的忏悔之意。
    4. 以下是A同学对第⑧段画线句的质疑。请你结合文本内容,为A同学的观点提供一个理由。(3分)
    文中的“我”说班主任对他有成见,其实他对自己原来的班主任也有成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早已不再恨她”的原因。(4分)
    答案
    1.(6分,各2分)(1)快过年了,妈妈让“我”去给老师送葡萄(2)在路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不送老师葡萄了。(4)长大后,我不再恨当年的班主任。
    2.(4分,任意两点即可,各2分)(1)冬天到处结冰,路滑不好走,我小心翼翼。(2)“我”在进行思想斗争,路显得无比漫长,感觉提葡萄的时间也变长。(3)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觉得葡萄也越来越重。
    3.(3分)D
    4.(3分)【说明】成见是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文中亦可指偏见。文中“老师的成见”(或“偏见”)指老师不喜欢“我”(不让“我”戴红领巾)。“我”对老师的“成见”主要表现在“我”对没能戴上红领巾的错误归因。
    【示例一】他一直把自己没能戴上红领巾归因于班主任不喜欢自己,而不是自己的调皮捣蛋;【示例二】他认为班主任喜欢文静听话的孩子,不喜欢像他那样成绩好但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自己一直没能戴上红领巾;
    【示例三】他一直认为班主任不让他戴红领巾是因为她“特别严厉”,而不是自己调皮捣蛋。
    5. (4分)【要点及评分】(1)联系文章第①段;(2)联系“我”的性格特点;(3)联系事实;(4)联系老师的形象。以上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各2分。
    【示例】(1)联系第①段可知,过往岁月的记忆常常变得模糊不清,“我”对老师的恨也同样,会随着记忆的淡漠而消失;(2)从送葡萄到埋葡萄,说明“我”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孩子,调皮捣蛋只是“我”对严厉管教的逆反,“我”不会真的恨老师;(3)“我”恨老师的原因是没能戴上红领巾,在换了班主任很快戴上红领巾后,“我”没了恨老师的理由,所以就不再恨老师;(4)老师不让“我”戴红领巾,是因为“我”调皮捣蛋,说明老师坚持原则,与老师的严厉形象一致,长大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会再恨老师。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风雪亥时归
    (1)腊月廿八,风舞雪花。
    (2)列车上,连过道里都塞满了人。陈星身穿旧棉袄,头戴针织帽,还是觉得有些发冷。他手里拿着一张“徐州——信阳”的火车票,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回家,还是不回家?
    (3)几个月前,一个哥们儿出狱时,把在信阳的住址告诉了他。哥们儿说:“外面不好混,需要帮忙的话,就来这里找我。”陈星没有作声。哥们儿拍了拍他的肩膀,很诚恳地说:“我是说真的。我们这些人,出去就比人低一等。但在我那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会有人看不起你。”陈星听了有些心酸,默默地把地址背了下来。
    (4)昨天,他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立刻明白了那哥们儿所言非虚。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发亮的光头和额头上的刀疤,他被盯得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从那里出来后,他直奔火车站买了车票,又在边上的小商场买了顶帽子,把刀疤遮了起来。
    (5)火车在漫天风雪中慢吞吞地行进。邻座是一对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夫妇,那孩子十岁光景,一会儿玩小火车,一会儿玩纸飞机,一刻也闲不下来。
    (6)“嗖”的一声,纸飞机越过陈星的头顶飞上了行李架,小男孩向他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7)“谢谢叔叔。”小男孩说。
    (8)“叔叔,你要去哪里?”小男孩问。“信阳。”他迟疑了一下说。
    (9)“我们也去信阳。你家是在信阳吗?”“不是。”
    (10)“那你为什么要去信阳?你过年不回家吗?”小男孩抛出来一连串问题。他有点心烦,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
    (11)“叔叔,你是哪里人?”小男孩继续问。“别吵叔叔了,人家要休息。”孩子母亲说。小男孩很不情愿地抿住了嘴巴。不一会儿,他又自顾自玩起了溜溜球。
    (12)陈星继续想着心事。信阳,那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却将成为他的归宿。他曾听哥们儿讲起过在信阳的经历。他们有很多人住在一起,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因此想多拉一些人入股。凭着过去混江湖的经验,他觉得多半是非法的传销。但他还是打算去看一下,万一不是呢?眼下,他太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了,否则自己就要在大年三十晚上流落街头了。
    (13)当然,现在还来得及补票,直接回到在孝感的老家。但是,他不确定父亲是否会接纳自己,毕竟他犯事进了牢房,给当村支书的父亲丢了脸。这么多年来,都是姐姐陪着母亲去徐州看他,父亲一次也没去过。虽然他洗心革面,在狱中通过自学还获得了中文本科文凭,但昨天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现实。
    (14)“叔叔,能帮我捡一下溜溜球吗?”小男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他弯腰去座位底下查看。就在这时,“咣当”一声,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头顶沿着帽子流了下来。是牛奶打翻了!孩子母亲连忙递过来一叠纸巾,陈星本能地摘下帽子去接。照面的那一瞬间,他看到她愣了一下,手有点发抖。他垂了眼接过纸巾,默默地擦着头。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15)“咦,叔叔,你头上怎么有个疤?是不是小时候打架把头打破了?”小男孩指着他的额头问,“上学期我和班上的小虎打架,还把手臂抓破了,也有个疤。不过现在快好了。”小男孩捋了一下袖子,露出淡淡的疤痕。“后来我们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说同学之间不要打这么凶。”陈星想起那个被自己一时冲动伤害了的年轻人,下意识地摸了下额头上的刀疤。
    (16)“后来我们就不打架了。老师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是啊,知错能改就好了。”他喃喃地说。
    (17)“叔叔,对不起,我把你的帽子打湿了,天气那么冷,你会着凉的。”他突然有些感动,安慰小男孩说不要紧的。
    (18)“妈妈,我们还有帽子吗?”小男孩转过头去问母亲。小男孩的母亲连忙从包里拿出了一顶深灰色的针织帽。
    (19)“这、不、不,没事,不用在意。”他结结巴巴地说。小男孩拿起帽子塞到他怀里。孩子父亲笑着对他说:“拿着吧,这个是新的。我们是做小商品批发的,成本价拿的。外面很冷,真感冒了,我们会过意不去的。”
    (20)他揉了揉眼睛,把新帽子戴到头上。
    (21)火车继续行驶着,前面就将到信阳站了。他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觉得身上开始暖和起来了。
    (22)他想,等会儿就去找乘务员,补个票到孝感。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
    1. 对第①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的寒冷。
    B. 引出下文列车上一家三口送帽子给陈星的情节。
    C. 为下文火车慢吞吞地行进做了铺垫。
    D. 烘托了陈星因求职受挫而产生的失落、沮丧心情。
    2. 第13段“但昨天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现实”中,“昨天的经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第14段画线句写了男孩母亲和陈星的表现,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___________。(5分)
    4. 从全文看,陈星最后决定补票回孝感老家的主要原因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辰时”指早上7时至9时,“亥时”指晚上21时至23时。结合文意,分析文章结尾句“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3分)
    2.陈星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时,因他的光头和额头上的伤疤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盯。(2分)
    坐过牢的人会低人一等(或:坐过牢的人会被人看不起、坐过牢的人会不被人接纳)(2人)
    3.男孩母亲突然看到陈星的光头和刀疤时的意外和害怕(3分)陈星以为被人看穿身份后的尴尬和不安(2分)
    4.(1)小男孩说的“知错就改,还是好学生”让他相信父亲也会谅解和接纳知错能改的自己。(2分)
    (2)列车上一家三口送他帽子的友善举动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他对自己被社会接纳有了信心和期待(2分)
    5.早晨出发,晚上到家,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刚刚好。(2分)做出要让家人接纳自己、要让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决定的时机刚刚好。(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大娃
    ①我搬到这儿时,就听见有人“大娃大娃”呼唤他。他矮瘦,身形眉眼说好听点,像孙悟空,实在长得蛮寒碜。怎么会让这么一位担纲门卫呢?有一次我问他,他告诉我姓王,名王大贵,大娃是我老娘叫出来的,老娘看他吃得多,就 叫他大娃了。②老娘就大娃一个孩子,这“孩子”也快五十了。大娃家在离我们不远的老旧公房里。一到中午,他八十岁的老娘,就颠颠地拎着两个保温袋给儿子送饭来。一掀盖子,无论饭菜好坏,大娃总是眉开眼笑,把头凑近,伸出舌头,大呼:香香香!一会儿,风卷残云,全部落肚。老娘说,慢点慢点,别呛着!又对旁人说,看看,傻不傻,真是饿煞鬼投胎啊!③是有人说他傻,另外两个搭班的保安背后常叫他一声:呆子!讥讽他:当了个保安,拿了千把块钱,像是捡了不得了的好差事,整天傻乐,瞎起劲。④大娃的饭可没白吃,不长肉,光长力气。他常邀请小区里男人与他比试扳手劲,可又有谁赢过他呢?这样我才知道,为啥他能当保安。 ⑤我们这个小区二百多户人家,三个保安,日夜轮班转。照理,值夜班时是不能睡的。可到了后半夜,另两个保安常被睡虫俘虏去。唯有大娃,到了后半夜,神气更足。腰里别着报警器,手上端着电筒,走东转西,四处扫。⑥正是这番扫,有一次深夜两点半,果然扫到一个贼。那贼怀里揣得满满刚跃出窗,哪知竟有悟空样的人像是从天而降,立马被擒,脖子被手钳牢,差点没勒死。过后,小区人对大娃刮目相看,纷纷夸赞:大娃,你是人小秤砣大!大娃说,嘿嘿,我早知道,夏天窗开着,贼专拣后半夜下手,我能不防吗,他精,我比他更精!⑦大娃在岗,从不闲着,规整乱停的车子,驱走乱发广告的人,清扫不识相人随手扔下的垃圾……有时他不当班,白天也会到这儿,东看看西转转。有一年雪天,他收养了一条快被冻死的流浪狗,经过照料和治疗,小狗变活络清爽了。又听了老娘意见,给狗起名小娃。以后,大娃到哪,小娃跟到哪。渐渐小娃也随了大娃爱管闲事的性。⑧这件事太突然。这天本不是大娃当班,他又带着小娃溜达到这儿来,到了小区绿地里,看到有辆白色的保时捷竟停在草地一角,后车轮把黄杨树也压倒了!大娃转身奔到门卫室问主人是谁,自己去揿那户人家门铃。⑨那人下来了,一个壮汉。大娃与之论理,那人竟污言秽语骂起人来。一旁小娃突然冲到壮汉脚旁,撒了泡尿,随后咬住壮汉裤腿,狂叫猛跳。周围人都笑了起来,壮汉恼羞成怒,猛地拎起小娃朝前方一块风景石扔去。小娃惨叫一声,顷刻倒地不动了。⑩大娃抱起小娃,傻了片刻,随后向壮汉扑去。壮汉不经打,一会趴在地上哼着起不来了。清醒后,大娃自己报了警。警车来了,把壮汉和大娃带走了。上车前,大娃把身上的保安服脱下,裹住了已经闭眼的小娃,泪水涟涟对周围人说,帮帮忙把它交给我老娘吧。⑪大娃这一去,再也没见来上班,让大家怪想他。听说他打断了壮汉一根鼻梁两根肋骨,又听说大娃因付不起赔偿,案子好长时间才了结。过了些日子,有人打听到 大娃已在一处高档住宅区里重新当了保安,据说这份工作还是警察给介绍的,薪金要比此地高。后有知情者说,大娃原是六十年代初大饥荒时的弃婴,当年他老娘挖野菜时遇到了躺在小沟里的他。(文字有改动)
    1.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3分)
    2.下列对文中相关信息阐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加点词语使用了引号,这个引号表示此处的孩子有特殊含义。B.文中多处有“傻”字,第③段画线处的“傻”含有讥讽大娃的意味。C.第④段画线处是设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没有谁赢过他。D.第③段“刮目相看”的意思是小区人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娃。
    3.第⑤—⑩段主要写了大娃三件事,请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4分)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和业主打架。
    4.文中人们对大娃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从(1)_______到(2)__________再到(3) ________。(6分,一个方框内填写一个字)
    5.最后一段的画线句能否删除?为什么?(4分)
    答案
    1.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大娃做保安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样子(2分)。
    2.C(3分)
    3.⑴深夜擒贼⑵收养流浪病狗(4分)
    4.质疑 认可(或夸赞) 思念 (共6分)
    5.不能删。理由:内容上,交代了大娃身世;揭示了大娃和小娃之间的命运关联,都是被收养;体现大娃娘善良、有爱心。文章的主旨是要歌颂普通人工作尽职、善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等可贵品质,文末这一句深化了文章主旨(以上要点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结构上,与文章开始部分交代大娃的长相、姓名、家居等情况首尾呼应,相互补充,使大娃形象更加全面;与前文呼应,暗中交代了前文大娃暴打壮汉的原因,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结尾这句话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结构上答出1点得1分,表达效果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杰克太太的救赎
    ①20年前,埃弗森向邻居杰克先生借了100万智利比索(约1613美元),说过一个星期就还。埃弗森和杰克不仅是邻居,而且还是好朋友,杰克非常信任埃弗森,杰克没让埃弗森打借条。他说:“兄弟,我还不相信你吗?我们可是多年的好朋友!”说罢,杰克又向埃弗森低声耳语道:“这是我多年积余的私房钱,我太太还不知道,等你这笔钱还了,我就去做水产生意,我要让我太太过上幸福的生活。”
    ②杰克和埃弗森生活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郊郊外的贫民窟里。没想到,3天后,贫民窟里一伙毒贩内讧,发生了枪战,正路过这里的杰克被一颗流弹击中,当场殒命。
    ③杰克突然死亡,让埃弗森十分震惊。在一阵悲痛之后,他忽然想起向杰克借的100万智利比索没有打借条,如果自己不说,杰克太太一定不知道,自己就可以悄无声息地吞下这笔钱。
    ④埃弗森一边帮助杰克太太料理杰克的后事,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杰克太太一边抽泣,一边喃喃自语:“亲爱的杰克,你对我说过的那笔钱的事,我记得的,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⑤埃弗森听了,惊出了一身冷汗。
    ⑥由于杰克突然去世,杰克太太的生活陷入更加贫困之中,她开始在建筑工地做苦工,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⑦为了减轻心里的罪恶感,埃弗森搬到了圣地亚哥南郊郊外的贫民窟里,并用那100万智利比索做起了水产生意。
    ⑧没想到,埃弗森的水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没几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终于搬到贫民窟对面的富人区了。
    ⑨一年一年过去了,埃弗森早就将当初借杰克100万智利比索的事,忘到九宵云外。他每天过着灯红酒绿、豪华奢侈的生活,他常常一掷千金,眼睛眨都不眨。他有的是钱,他认为自己就该好好地享受生活。
    ⑩一天,埃弗森从外面回来,看到别墅门口,几个保镖正在驱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那老妇人看到埃弗森,惊喜地喊道:“埃弗森先生!我是杰克太太,我终于找到您了!”
    ⑪埃弗森看着那妇人,愣了好一会儿,惊讶地问道:“杰克太太?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⑫杰克太太眼含热泪,哽咽道:“埃弗森先生!为了找您,我找得好苦啊!20年啦,我终于完成了杰克的遗愿了!那个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今天终于可以了结了。”
    ⑬这句话,仿佛像一声惊雷,埃弗森一下子站立不稳,脸色全变了。他努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嗫嚅道:“我想起来了,我和杰克是有那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当时因为悲伤和难过,我将欠款的事给忘了。”
    ⑭只见杰克太太从包里拿出厚厚一沓钞票,说道:“这是杰克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我今天终于还清了,里面还有1万智利比索的利息。”
    ⑮“什么?杰克借了我100万智利比索?”埃弗森惊讶地问道。
    ⑯“是的,杰克去世的前几天,曾神秘地对我说,我借了埃弗森100万智利比索,我要去做水产生意,等我赚了钱,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几天后杰克就去世了。我也不知道他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投到什么地方做生意了。为了还清这笔钱,我到建筑工地做苦工,当搬运工,进山当伐木工……20年啦,今天,我可以告慰杰克了,我真幸福啊!”
    ⑰说罢,杰克太太开怀大笑,那灿烂明媚的笑容,好像是从她内心深处发出来的。
    ⑱埃弗森颤抖地接过杰克太太递过来的100万智利比索,突然双膝跪下,大喊一声:“上帝啊!怎么会是这样啊!”
    [注释]救赎:圣经中把耶稣为解救世人,洗脱世人的原罪而献身叫救赎,现泛指拯救。
    1.成语“九宵云外”中的错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埃弗森从圣地亚哥西郊郊外搬到南郊郊外,不只是为了减轻心里的罪恶感,还为了水产生意的方便。
    B.杰克太太找到埃弗森时的“惊喜”和埃弗森见到她时的“愣”“惊讶”,折射出二人对债务截然不同的态度。
    C.“100万智利比索”是全文的线索,突出了作品的主题——真正的友情是无价的。
    D.埃弗森最终能“双膝跪下”是因为他本质并不坏,并且一直心怀愧疚。
    3.下列对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要让我太太过上幸福的生活”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杰克很爱他的妻子,他存私房钱的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让他的妻子过得更好。
    B.“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埃弗森对于杰克的死并不悲痛,他只在意如何归还杰克的钱。
    C.“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通过肖像描写既表明了时间间隔之久,又暗示了杰克太太为还款所付出的劳动之艰辛。
    D.“当时因为悲伤和难过,我将那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给忘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埃弗森的狡猾。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的含义。(6分)

    5.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点,请你说说它的作用。(6分)
    答案
    1.宵 霄
    2.B
    3.B
    4.(1)指杰克太太的自我拯救(1分)。她误认为自己丈夫欠了埃弗森100万智利比索,于是勇敢地主动背负起债务,历尽艰辛,终于攒够了钱还清债务,获得灵魂上的解脱。(2分)(2)指杰克太太对埃弗森灵魂的挽救(1分)。杰克太太以自己的善良与责任感,让真正负债的埃弗森受到强烈的心灵冲击,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愧疚,给他提供了灵魂的参照。(2分)
    5.结尾的特点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也称欧·亨利式结尾(1分)。本文结尾还债的人变成了杰克太太,不仅出乎埃弗森的意料,也出乎读者预料(2分)。但这个结尾在上文又有多处伏笔,如:这笔借款没打借条,给误会创造了可能性;杰克死后杰克太太提到债务一直语焉不详等(2分)。这种结尾艺术能给读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冲击,发人深省,让人回味无穷(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一点一横长
    邓跃东
    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外村小学读书。他两眼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写不好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
    ③“写错了,重来!”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一声,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④但是,伙伴们在水田捉泥鳅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上,声音闷闷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渐凝重。
    ⑤不远处,一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了他才看到我在练毛笔字。公众号:语文教与学。于是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
    ⑥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我想着那个老师说的爷孙俩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小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静悄悄的。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照进来,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读图。
    ⑦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
    ⑧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起写写毛笔字。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迹,便无心去深入练习了。
    ⑨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摩不多,常是目临。有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
    ⑩人不见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1.第①段加点的“棱角”在文中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2分)
    2.细读文章第②—⑥段,梳理爷爷磨去“我”棱角的过程。(6分)
    3.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对文章标题的妙处,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体现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
    B.兼具语言的节奏美和意蕴美。
    C.强调了点和横写法上的区别。
    D.暗含作者对爷爷的绵长思念。
    5.简要说说你对第⑩段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顽皮,无人能管束的性格
    2.(6分)(1)为伙伴的欢叫声而心痒不安(2分)(2)点横渐渐凝重(1分)(3)有时允许“我”写完字后出去玩一会儿(2分)(4)人安静下来(1分)
    3.(4分)通过环境描写(1分),烘托了温馨的氛围(2分),表现了祖孙关系的和谐融洽(1分)。
    4.(3分)C
    5.(5分)爷爷虽已去世,但他曾经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我”(2分);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感激和思念(2分);对爷爷和“我”“对弈”时光的短暂而深感遗憾(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摆渡人
    (1)三月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三山坳采枞树菇。我们起了个大早赶到大同水库的渡口,请求摆渡人把我们送到三山坳的入口。
    (2)诺大的大同水库,只有一条孤零零的渡船,渡船上只有孤零零的一个摆渡人。摆渡老人的胡子、头发全白了,他看起来和他的渡船一样老,悠闲地坐在船舷上抽着旱烟,长竹篙还没被打湿,看来今天他还没有做成一笔生意。
    (3)听我们说要去三山坳,摆渡老人头也不抬地伸开五个手指,那意思是管我们要五块钱渡费。
    (4)爸爸一咬牙,说:“行吧。”爸爸又说:“下午三点,还得麻烦你去三山坳把我们接回来。”
    (5)摆渡老人又伸开五个手指。
    (6)爸爸又咬咬牙,说:“行。”
    (7)摆渡人说:“钱口现在就给,不给钱就不撑船。
    (8)爸爸气得牙痒痒,没想到大清早就碰到这么个“势利眼”,但也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口付了钱。
    (9)我像麋鹿一样兴冲冲地跳上渡船,船很快就开了。骨瘦如柴、麻杆一样的摆渡老人,撑起船来却是虎虎生威。他将长长的竹篇插入水库,再用力一撑,我们的船便像大鱼一样向北岸游去。
    (10)三山坳的枞树菇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枞树菇。我相信,只要你喝过一碗枞树菇汤,你就会一整天盼着喝第二碗。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盼望中决定去采枞树菇的。
    (11)船终于靠岸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船。“老人家,别忘了下午三点来接我们。”临下船时,爸爸仍不忘提醒摆渡老人。
    (12)老人的船开走了,我们也急不可耐地钻进了树林采蘑菇。
    (13)时间就在我们不知不觉的采集中到了下午三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树林赶到河边,却不见渡船等在那里。
    (14)摆渡老人当真把我们给忘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我们站在岸边一直等了三个小时,连船影儿也没看到。
    (15)“早知道他是个势利的人,肯定不会来接我们了!”爸爸虎着脸说。“这种人啊,一点儿诚信也不讲,当初就不该先把钱交给他!
    (16)就在这时,我看到大同水库的水面上亮起了一星微火,一只船掌着渔灯向我们开来!船越来越近,终于靠岸了。我们借着渔灯看清了摆渡人的面庞——摆渡的不是先前的老人,而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17)“不好意思,现在才来接你们。”摆渡少年说。“怎么搞的,现在才来!”爸爸气呼呼地说。
    (18)“实在对不起,我爷爷在大竹埦挖野竹笋时不小心摔断了腿,来不了了。我们本来要把他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去,但他说他早上答应了几位渡客,嘱咐我今天无论多晚也先要把你们渡回去,他自己还躺在大竹埦的泥地里······”少年说着留下了眼泪。
    (19)我看见爸爸坐在船舱里慢慢地低下了头,他一定是在为错怪摆渡老人而羞愧吧——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地错怪一个好人。
    (20)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大同水库早已经干涸,河上早就没有了渡船,但我依然会想起那两位摆渡人,以及黑夜里的那盏渔灯。

    1.第(7)、(8)段中的“口”处,应依次填( )( )。(2分)
    A.的 B.地 C.得
    2.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3.对第(9)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摆渡老人身体外形的瘦弱,为了反衬其身体素质的强健,所以撑起船来虎虎生威。
    B.写瘦弱老人撑船却虎虎生威,为了表现老人工作十分卖力,所以才有后文摔断了腿。
    C.写摆渡老人身体瘦弱撑船却虎虎生威,为了表现老人收到十元摆渡费后的兴奋心理。
    D.写瘦弱老人撑船却虎虎生威,表现他工作态度认真,为后文派孙子接客人作了铺垫。
    4.文中多次提到“渔灯”。表面上,“渔灯”指的是 ;
    实际上,作者借此暗喻了 (4分)
    5.在自己不小心摔断了腿之后,爷爷会对孙子说些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进行推测。(不超过80字)(5分)
    爷爷说:“ 。”
    答案
    1.(2分)C B
    2.(6分)
    (1)(1分)气得牙痒痒
    (2)(2分)到了约定时间,摆渡老人没有来,只来了一位少年
    (3)(1分)坐在船舱里慢慢低下了头
    (4)(2分)摆渡老人兑现对渡客的承诺(不顾自己受伤需要治疗),派他未成年的孙子来接渡客(如果写“自以为是地错怪了一个好人”,只能得1分)
    3.(3分)D
    4.(4分)夜晚渡船用的照明工具 摆渡人温暖而诚信的心灵
    5.(5分)(称呼1分;交代事件缘由2分;嘱咐孙子去摆渡客人2分)示例:孙子啊,早上我收了几位渡客的钱,答应下午要去接他们的。现在天黑了,你赶紧去,帮我把他们渡回去吧!先别管我,快去吧!
    七、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最后的剃头匠
    温秀秀
    ①第一次见长庚师傅,我年纪还小,那天,见一小老头站在门口喊我太公的名字。小老头穿着一身黑布衫,头戴一顶军绿色的帽子,肩上还挎着个脱皮很厉害的黑色皮袋,眼睛微微眯着,问我太公是否在家。大人说,村子里时常有抓小孩卖的人贩子,我双眼一瞪,对他很提防:“你找我太公做什么?”小老头说:“小囡囡,我是来给常茂公剃头的。”
    ②我进屋喊太公,告知他剃头的人来了。太公虽然年纪大,但腿脚利索,边走边说:“长庚生,你来了,今天不是十六哇。”“是的,十六那天家里有事,我就提前来了。”小老头说。
    ③太公剃头很勤快,每月十六雷打不动,长庚师傅都是上门服务。头很快就剃好了,洗干净,用白毛巾擦干水迹。长庚师傅又换了一把剃刀给太公刮脸,动作比刚才慢,神情专注。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等长庚师傅用海绵擦拭四周,便开始解开白麻布,一抖,麻布上的碎发全都掉到地上。长庚师傅问:“今天怎么样?”不等太公回话,我便感叹道:“真干净!”长庚师傅冲我一笑,连忙把剃刀和麻布收拾妥了,接过太公给的两块钱,提起那个旧皮袋与我们告别。[A]太公摸了摸光头,满意地回房写毛笔字去了。
    ④后来,我上学了,少有碰到过长庚师傅上家里来。过了数年,听说长庚师傅如愿抱上孙子了。直到上初中寄宿后,我放假回老家,发现太公的花白头发很茂盛了。看样子长庚师傅已经缺了好几个“十六”了,太公似乎也没有另找他人的意思,[B]经常摸着头喃喃自语。又过了些时日,我终于又看见了长庚师傅那个脱皮的袋子,只是站在天井旁给太公剃头的换成了一个年轻人。
    ⑤压不住好奇心,我打破了他们之间的静默,问道:“长庚师傅怎么没来?”年轻人声音很轻:“我父亲前段时间过世了。”太公叹了口气:“走得还安稳吗?”年轻人接话:“嗯。半夜他叫我,他没由来地吩咐我,叫我记得每个月十六上常茂公那。我当时困得厉害,就应了他,他才又闭眼。等早上叫他,发现他已经走了。这些年他总是要我给他剃头,说这手艺不能丢了,总还有人需要。”太公抿着嘴,久久没开口。
    ⑥过了一会儿,年轻人似乎很为难,终于还是开口了:“常茂公,我媳妇今年又生了一个,家里三个娃了,我准备去外面找些事做。您也知道,这些年来我父亲走这么远就来您这一家,别人家早不叫他剃头了。您放心,我父亲吩咐过了,我一定会来,只是,您看能不能两个月来一次?”太公闷声说了一句:“不能。”男子拿着剃刀尴尬地笑着,不知如何是好。“以后别来了,你放心去做事吧!既然是我说的,你父亲定不会怪罪你的!”太公的口气不容拒绝。
    ⑦那一次,年轻人没有接太公给的钱,太公厉声道:“拿着!”男子接过钱道了谢,拿着皮袋离开了。我走过去默默倒了脸盆里的水,花白的发丝顺着水流淌过长沟。
    ⑧太公摸了摸光头,走出门去,路上林木葱茏,一如长庚师傅来时的模样。
    1.本文围绕长庚师傅叙述了四件事,请概括。(6分)
    (1)_______________;
    (2)长庚师傅为太公剃头手法娴熟,一丝不苟;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长庚师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 本文多处写到太公“摸头”动作,请谈谈以下两处相同动作背后的不同情味。(4分)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说说作者借标题“最后的剃头匠”中“最后”一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多次写到长庚师傅的脱皮皮袋,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皮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更好突显长庚师傅生活贫闲。
    B.皮袋是长庚师傅精神的象征,是其执着品质的外显形式。
    C.皮袋也暗示了剃头匠这一古老落伍行当的终将消逝。
    D.皮袋的老旧脱皮和标题“最后的剃头匠”形成了呼应。
    5.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案
    (1)长庚师傅因十六那天家中有事提前来给常茂公剃头;(3)长庚师傅临终嘱咐儿子要记得每月十六上门为常茂公剃头;(4)长庚师傅多年来让儿子为他剃头,以传承剃头手艺。 信守承诺、手艺精湛、对手艺的珍惜与热爱。
    A处:太公对长庚师傅的手艺的满意、赞许。B处:太公对许久未等到长庚师傅的担心、牵挂和期盼。
    请说说作者借标题“最后的剃头匠”中“最后”一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①表达作者对一生孤独坚守剃头手艺的长庚师傅的赞美、钦佩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旧式剃头手艺日渐消失的怅惘之情。
    A
    5..太公摸头的动作描写,表达了对最后一次享受旧式剃头手艺的珍惜和遗憾,也和前文多次摸头形成照应;“林木葱茏”的景物描写既隐喻赞美了长庚师傅的美好品质,“林木葱茏”又与“一如长庚师傅的模样”一句,共同营造了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感,表达对长庚师傅无尽的怀念;留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
    “我”的表现
    爷爷对“我”的态度
    “我”的变化
    眼神飘向窗外的春燕
    巴掌落到桌面
    字逐渐规整
    (1)
    巴掌扫到头上
    (2)
    每天下午规矩地练字
    (3)
    (4)
    爸爸“没想到”的表现
    导致爸爸“没想到”的具体事件
    第一次
    (1)
    大清早,爸爸碰到一个“势利眼”——摆渡老人要求先行支付渡费,且价格不菲。
    第二次
    爸爸气呼呼地说
    (2)
    第三次
    (3)
    (4)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联系实际探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联系实际探究,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7日《大公报》,有删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共5页。

    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阅读二轮复习专项:文学类文本(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选文,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