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轮复习中考实验题必刷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281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二轮复习中考实验题必刷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281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二轮复习中考实验题必刷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281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二轮复习中考实验题必刷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二轮复习中考实验题必刷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实验1中,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实验2中,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②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③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④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2.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所选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和“→”表示);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用装置F和G做对比实验,发现G中铁丝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银、铜、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为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二中固体X和溶液Y发生了化学反应,则X为___________,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即可得出结论。
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填字母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选择G装置,G与A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水是常见的溶剂,也是一切生命体必须的物质,利用水可获得清洁能源——氢气。
(1)如图,水电解实验中,电源的 B 端为________极。
(2)家用净水器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
(3)为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①通过对比 _________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②相同温度时,把等量硝酸钾放入等量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中,所得混合物有很好的导电性。
6.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进行尾气处理的方法体现了CO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7.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___________结晶的方法提取较纯净的甲。
(3)某同学进行了如图2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溶液c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D装置收集的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放在______,观察细木条是否复燃。
(2)实验室用______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不能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
(3)用E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先装60%体积的水,当集满气体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保留一位小数)。
9.某化学实验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同学选用C、G组合装置制取H2,则a应与__________(填“b”或“c”)连接。
(2)装置C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3)若乙选用A为发生装置要制取O2,其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丙同学选用C、E组合装置制取CO2气体,并将生成的CO2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0.根据如图(省略夹持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甲制取CO2,多孔塑料板上放的药品是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装置乙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填“A”或“B”)通入。
(3)从“仪器用品盒”中选择b、e______(填序号)组装的装置与装置甲操作上的优点相同。
(4)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测定铁和氧化铁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如图所示。
①高温加热前要先通入氢气,目的是______。
②洗气瓶中m、n应选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I、浓硫酸 Ⅱ、NaOH溶液 III、NaHCO3溶液
③干燥管内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
11.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现有的装置①来制取氧气最适宜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装置②制取CO2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如果用装置⑤收集CO2,气体应该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若装置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试剂X可能是______。
12.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浓度为10%~20%的NaCl溶液选种。化学兴趣小组决定进行一次课外活动:帮助科技站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以便选出更饱满的种子。
(1)从下图中选出该实验所需的仪器_____(填字母)。
(2)称取氯化钠过程中,托盘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标尺示数如图1所示,则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g,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g。
(3)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图2中量筒读数视角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4)经检测,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5)将溶液配制完成后,取10g该溶液将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则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g。
13.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上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操作B中______时停止加热。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实验室中用一种固体制取氧气,可选用上述装置_________或_______,(所需药品和用品已齐备)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
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
②把导管移出水面;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④熄灭酒精灯;
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①⑤③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④②
(2)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如果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____________,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出现上述现象。
(3)C、D、E、F都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装置_________和装置________不能用来收集二氧化碳,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
15.如图1、2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微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根据图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粒子,分析其所含溶质与图1中的___________(填“a”、“b”或“c”)点类似:
(3)下列实验能证明b点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色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紫色
C.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加入FeCl3溶液,未产生红褐色沉淀
(4)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结合图3分析推测KOH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CuO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能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氨气
16.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按图进行实验。
(1)上述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______。
(2)甲、乙、丙、丁中有气泡产生的实验是______。
(3)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丁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中,有气泡冒出。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组别
①
②
③
④
实验温度
20℃
20℃
20℃
60℃
加入溶剂
20g水
20g酒精
20g水
20g水
加入固体
10g硝酸钾
10g硝酸钾
10g食盐
10g硝酸钾
剩余固体
3.8g
10g
2.8g
0g
1.(1)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3)②③④
【解析】
(1)
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①中白磷不能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的白磷接触到氧气,能燃烧。
(2)
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降低了温度,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3)
①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选项错误;
②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可以减少图书的损坏,选项正确;
③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选项正确;
④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选项正确;
故选:②③④。
2.(1)长颈漏斗
(2) b→f→e→g→h(或b→f→e→g) 在h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G中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解析】
(1)
根据图示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的B装置;从b端排出的气体需要经过浓硫酸来除去水蒸气,因此气体需要从f端进入接触浓硫酸,从e端排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方法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因此从e端排出气体应进入g端,故所选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f→e→g→h(或b→f→e→g);
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g端进入,h端排出,若氧气满了则h端能检测到氧气的存在,故验满的方法是:在h端放一个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3)
红热铁丝放入氧气中能燃烧,常温下的铁丝放入氧气中不燃烧,二者对比说明G中铁丝不燃烧的原因是:G中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1)
(2) 铜##Cu 铜片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位于氢的前面,铜和银位于氢的后面,实验一中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了锌位于氢的前面,铜和银位于氢的后面,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二中固体X和溶液Y发生了化学反应,则X、Y可以依次为铜、硝酸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硝酸铜和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即可比较出铜与银的活动性强弱。
4.(1) BE##EB 2KClO32KCl+3O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处,如果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解析】
(1)
实验室选择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净,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加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故填:BE;2KClO32KCl+3O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G装置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左侧U型管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端进入,空气从b端排出,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处,如果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燃着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处,如果熄灭,则二氧化碳已满。
5.(1)正
(2)吸附色素和异味
(3) ①③##③① 水
【解析】
(1)
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如图电源的 B 端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较少,说明是氧气,故B端是电源的正极;
(2)
家用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3)
①根据控制变量法以及结论是“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选择温度相同,溶剂相同但溶解溶质质量不同的实验,实验①③,温度是20℃,溶剂都是20g水,溶质加热的分别是10g硝酸钾、10g食盐,符合控制变量法要求,故填:①③;
②根据相同温度、等量硝酸钾这个要求,通过分析①②,可知水中溶解硝酸钾较多,而硝酸钾不溶于酒精,所以硝酸钾的水溶液中的离子较多,导电性会更强,故填:水。
6.(1)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检验产物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3)可燃性
【解析】
(1)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2)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产物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故填:检验产物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3)
用酒精灯对未反应完全的一氧化碳进行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
7.(1)甲>乙
(2)降温
(3) b 1:5
【解析】
(1)
根据图1,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
(2)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取,故填:降温。
(3)
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即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达到饱和,从图2的数据可知b为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溶剂都没有变,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100g=1:5。
8.(1) 酒精灯 集气瓶口
(2) 大理石或石灰石 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68.4
【解析】
(1)
由图可知,a为酒精灯,氯酸钾加热分解水槽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D装置收集的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细木条是否复燃,故填:酒精灯;;集气瓶口。
(2)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故填:大理石或石灰石;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
集气瓶中先装60%体积的水,当集满气体后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是60%+40%×21%=68.4%,故填:68.4。
9.(1)c
(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2KMnO4K2MnO4+MnO2+O2↑
(4)盐酸浓度大或石灰水浓度太小或石灰水变质等
【解析】
(1)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用装置G来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短管c进入。
(2)
装置C与B相比,C使用了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进而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
在实验室中,可以选择装置A和D或E或G来制取并收集氧气,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故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4)
将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可能原因是,盐酸的浓度太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或石灰水的浓度太小或者石灰水变质等。
10.(1)长颈漏斗
(2) 石灰石##大理石
B
(3)f、g、h
(4) 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Ⅱ I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1)
由图可知,仪器e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板上放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该装置通过开关止水夹,可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乙收集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导管口B通入;
(3)
装置甲操作上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从“仪器用品盒”中选择b、e、f、g、h,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
①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高温,容易爆炸,故高温加热前要先通入氢气,目的是: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②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故应先净化氢气,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氯化氢,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能选择,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氢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且应先除杂后干燥,故洗气瓶中m、n应选下列试剂中的Ⅱ、I;
③该实验是利用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水,根据浓硫酸中质量的变化,得出生成水的质量,从而计算得出氧化铁的质量,从而得到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故干燥管内氧化钙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11.(1)
(2) 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a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浓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等
【解析】
(1)
装置①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最适宜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
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所以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集中在⑤下部,所以从a通入,则如集满二氧化碳会从b排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所以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
装置④中的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说明没有和水、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所以③中的试剂X可能吸收水蒸气或吸收二氧化碳或都吸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试剂X可能是浓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等。
12.(1)BDEG
(2) 24.2 121
(3)D
(4)ac
(5)30
【解析】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所以所用仪器为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等,故选填:BDEG。
(2)
称量时,所用砝码的质量为20g,游码示数为4.2g,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为24.2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得出,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3)
读量筒示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所以答案D。
(4)
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也可能是溶剂水的质量偏大导致。氯化钠固体不纯会导致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用生锈的砝码称量会导致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大;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会导致氯化钠的实际质量偏小;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配制完的溶液有洒出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c。
(5)
根据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来变, 求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再用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减去原溶液的质量,即为加入水的质量,所以稀释后的溶液的质量为:。
13.(1)DACB
(2)C
(3)加快溶解速率
(4)有大量固体析出
【解析】
(1)
粗盐提纯时,先取出一定量的粗盐,然后放入烧杯内溶解,之后过滤出不溶性杂质,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相对纯净的氯化钠,故顺序为DACB;
(2)
A溶解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A操作正确;
B蒸发过程中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蒸发,B操作正确;
C过滤操作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没有玻璃棒,且漏斗尖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
D固体取用时用药匙,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D正确。
故选C;
(3)
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
蒸发过程中,出现大量固体,剩余少量液体时就熄灭酒精灯,利用蒸发皿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以防止固体飞溅烫伤别人。
14.(1) AC AE B
(2) 气泡冒出 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
(3) D E D,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或E,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
【解析】
(1)
若在实验室中用一种固体制取氧气,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可选用上述装置AC或A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故填B。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如果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出现上述现象;
(3)
C、D、E、F都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E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用D装置收集。
15.(1)
(2)c
(3)B
(4)BD
【解析】
(1)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根据图2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所含的粒子有氢离子,表示溶液呈酸性即盐酸有剩余,此时溶液中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盐酸中的氯化氢;在图1中a点pH大于7代表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b点pH等于7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pH小于7表示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其所含溶质与图1中的c点类似。
(3)
A、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无色,不能证明b点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故能证明b点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只要滴入稀盐酸就会引入氯离子(氯化钠中也有氯离子),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故不能证明b点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加入FeCl3溶液,未产生红褐色沉淀,只能说明不含氢氧化钠,无法证明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盐酸过量,故不能证明b点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故填B。
(4)
A.氯化钡和氢氧化钾不反应,故说法不合理;
B. 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故说法合理;
C. 氢氧化钾不能与CuO反应,故说法不合理;
D.氢氧化钾显碱性,能与铵态氮肥反应生成氨气,故说法合理。
故填BD。
16.(1)酸与指示剂作用
(2)甲、丁
(3)
(4)ZnCl2、CaCl2
【解析】
(1)
酸可以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反应,上述甲、乙、丙、丁分别研究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反应,没体现酸碱指示剂与酸的反应,故填: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2)
甲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丁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故填:甲、丁;
(3)
乙试管中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填:;
(4)
由分析可知:丁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倒入甲、乙、丙试管中的剩余物充分反应后的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说明甲、乙、丙试管中的剩余物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发生的反应为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与氯化铜反应生产氯化锌与铜,所以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锌和氯化钙,可能有氯化铜和氯化氢,故填:ZnCl2、CaCl2。
实验
发生反应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甲
氯化锌
乙
氯化铜
丙
氯化铜
丁
盐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和氯化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必刷20题-实验探究题(江苏专用),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文件包含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困难题①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困难题②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中档题①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基础题③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中档题②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中档题④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基础题①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中档题③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中档题⑤docx、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必刷100题-科学探究题之实验的解释与结论基础题②docx等10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冲刺必刷题(4)-2022年广东中考化学冲刺必刷题含解析答案,文件包含中考冲刺必刷题42022年广东中考化学冲刺必刷题解析版docx、中考冲刺必刷题42022年广东中考化学冲刺必刷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