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章 热和能 单元测试 同步习题 初中物理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2022年)
展开第十九章 热和能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30分)
1.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
A.关于分子结构的理论 B.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
C.关于原子核结构的理论 D.关于电子结构的理论
【答案】B
【解析】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是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C.原子核带负电
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
【答案】A
【解析】①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整体带正电。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但只占有原子核内极少空间;③电子带负电,它是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故选:A。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B.破碎的玻璃,很难复原
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
D.栀子花开,香味扑鼻
【答案】C
【解析】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属于水分子的蒸发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破碎的玻璃,很难复原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C符合题意;D、栀子花开,香味扑鼻是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通常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C.常见的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拍打衣物可以将尘土拍出,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解析】A、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A错误;B、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故B正确;C、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故C错误;D、用力能将尘土从衣服上排出,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故选:B。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热水中墨水扩散的速度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A错误;B、扩散现象的实验,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分子是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故B错误;C、两端面磨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够吊起钩码,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D、橡皮塞从试管口被推出去,是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能够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为0℃,内能也为零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答案】C
【解析】A、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物体的温度为0℃,其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一个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高,故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所含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
7.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大
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大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A、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说明分子动能相同,而体积不同,说明分子势能不相等。所以,内能不相等。故A错误。BCD、冰熔化成水时要吸热,0℃的水具有较多的内能。故C、D错误,B正确。故选:B。
8.在图所示的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柴火烧水B.弯折铁丝C.冬天搓手取暖 D.钻木取火
【答案】A
【解析】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使纸的内能增加;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搓手取暖,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锯条会发烫,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由此可知,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是不同的。故选:A。
9.关于图所示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在燃烧的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塞子被推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C.水在沸腾之前,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的
【答案】D
【解析】A、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对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水蒸气会将塞子推出,即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故B正确;C、水在沸腾之前需要加热,即水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D、由图可知,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故D错误;故选:D。
10.下列关于图示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塞子被水蒸气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塞子冲出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
C.该实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玻璃瓶中空气的内能
D.该实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塞子的机械能
【答案】B
【解析】A、塞子被水蒸气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A错误;B、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其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做功冲程相同,故B正确;C、该实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玻璃瓶中空气的内能,故C错误;D、该实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塞子的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
11.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主要是因为( )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沙子的比热容较大
C.沙子是固体 D.水是液体
【答案】A
【解析】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昼夜温差大;与沙子是固体、水是液体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B.将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也变为一半
C.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小
【答案】C
【解析】A、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故A错误;B、把水倒掉一半,比热容不变,仍为4.2×103J/(kg•℃),故B错误。C、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C正确;D、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沙漠地区多砂石,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吸热条件下,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故D错误。故选:C。
13.2015年12月,我国发射了世界上观测范围最宽、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卫星的火箭常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低的沸点 D.较高的热值
【答案】D
【解析】卫星的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D。
14.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种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乙是吸气冲程,只将空气吸入气缸
C.丙是排气冲程,靠飞轮的动能来完成
D.丁是压缩冲程,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
【答案】B
【解析】A、甲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此时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B、乙图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吸入气缸,故B错误;C、丙图中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靠飞轮的动能来完成,故C正确;D、丁图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此时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气缸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B
15.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B.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答案】B
【解析】A、完全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必须是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才是燃料的热值;故A错误;BC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热值大小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质量、燃料的燃烧程度无关,当燃料不燃烧时,热值仍存在,故CD错误,B正确。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且无错选得 4 分;部分选对且无错选得 3 分,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6.下表提供了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请你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比热容都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其比热容不发生变化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酒精升高的温度比较大
D.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需要吸收4.2×104J的热量
【答案】CD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水银(液体)的比热容0.14×103J/(kg•℃)比冰(固体)的比热容2.1×103J/(kg•℃)小,故A错;B、水和冰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其比热容发生变化,故B错;C、水的比热容比酒精的比热容大,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小,酒精升高的温度大,故C正确;D、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J的热量,则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0℃,需要吸收4.2×104J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C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燃料热值越大
D.扩散现象表明,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解析】A、一杯水和一桶水比较,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但都是水,物质种类、状态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C、根据Q=mq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燃料,其热值越大,故C正确;D、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CD。
1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大
C.物体的温度降低,它一定放出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AB
【解析】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故物体一定具有内能,故A正确;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可能变大,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尽管温度不变,但是它的内能是增加的,故B正确;C、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温度降低,也可能对外做了功,故C错误;D、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也许是对物体做功,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D错误。故选:AB。
19.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大,是水 B.a的比热容小,是酒精
C.b的比热容大,是水 D.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答案】BC
【解析】如图所示,在某一定时间时,a的温度的变化量比b的温度变化量大;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分析,a的比热容小,是酒精;b的比热容大,是水,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
20.在试管内装一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燃烧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活塞弹出管口时,试管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C.活塞弹出后,试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
D.活塞弹出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答案】AD
【解析】A、酒精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C、活塞弹出时,水蒸气对活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故BC错误;D、活塞弹出时,水蒸气对活塞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也是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所以活塞弹出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正确。故选:AD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分子间存在着 。
【答案】无规则运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改变内能的途径有 和 。并分别举一例子加以说明:
例一: 。
例二: 。
【答案】做功;热传递;用锯锯木头,锯条会发热;烧水做饭
【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例如:用锯锯木头,锯条会发热,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烧水做饭就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3.在热机的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带走,这是利用水 的特性。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展后,水的内能____________。
【答案】压缩 比热容大 增大
【解析】在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带走,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汽油机的温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大
24.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吋间后,观察到软木塞冲出试管口。
(1)软木塞冲出试管口,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 _________。
(2)此过程中,水蒸气减少的内能_____ 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这与热机的__ ______冲程相似
【答案】运动状态 大于 做功
【解析】(1)软木塞冲出试管口,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由于存在热量的散失,故水蒸气减少的内能大于软木塞增加的机械能;该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25.当水烧开时,我们会看到水蒸气将壶盖顶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则此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 次。
【答案】做功;10
【解析】(1)当水烧开时,我们会看到水蒸气将壶盖顶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2)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1200r/min,则该飞轮每秒钟转2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飞轮转20圈,共10个工作循环,共40个冲程,共做功10次。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6分)
26.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填体积或质量)。
(2)加热2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甲液体比热容 乙液体的是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质量;(2)等于;(3)小于
【解析】(1)要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本领,需要取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2)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
(3)甲和乙相比,在达到相同温度时,乙需要加热的时间更长,说明它吸收的热量更多,因此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五.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2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建设生态优美,幸福宜居的新农村,我市部分农村地区已用上绿色能源﹣天然气(q天然气=4.2×107J/kg)。求:
(1)完全燃烧200g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大小;
(2)若这些热量的25%被初温为30℃,质量为12.5kg的水吸收,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c水=4.2×103J/(kg•C))
【答案】8.4×106J;70℃
【解析】(1)完全燃烧200g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Q放=mq=0.2kg×4.2×107J/kg=8.4×106J;
(2)由题知,水吸收的热量:Q吸=25%Q放=25%×8.4×106J=2.1×106J;
由Q吸=cm△t得,水升高的温度:
△t===40℃,
则水的末温:t=t0+△t=30℃+40℃=70℃。
29.为了保障学生安全,我县城区运行着一批大鼻子校车,如图所示有一款大鼻子校车满载时总重为2×105N,最大功率是80kW,若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时受到阻力是车总重的0.02倍,百公里耗油量是25L,已知柴油热值为4×107J/L.求:
(1)完全燃烧25L柴油放出热量;(2)校车消耗25L柴油做的机械功;
(3)校车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时的效率;(4)校车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答案】1×109J;4×108J;40%;20m/s
【解析】解:(1)由Q=Vq得,完全燃烧25L柴油放出热量:
Q=Vq=25L×4×107J/L=1×109J。
(2)由题意知,f=0.02G=0.02×2×105N=4000N,
因校车是匀速运动的,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牵引力:F=f=4000N,
则车消耗25L柴油做的机械功:W=Fs=4000N×100×103m=4×108J。
(3)校车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时的效率:
η=×100%=×100%=40%。
(4)由P===Fv得,校车以最大功率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v===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