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1-机械效率测量实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316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1-机械效率测量实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316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1-机械效率测量实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316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1-机械效率测量实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1-机械效率测量实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下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
(2)第③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拉动木块;
(2)第①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__;
(3)对比实验①②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__,对比②③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李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
(1)在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实验1、2、3是探究机械效率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当其他因素一定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该因素 (填“关”或“无关”)。
(3) 三次实验是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在B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_______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空白处应填上_________。
(2)若测得G=2.5N,F=1.2N,h1=8cm,h2=20cm,则杠杆机械效率为η=_______。
(3)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有用功_______,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再按如图所示的连接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1)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应该在弹簧测力计________(填“缓慢匀速提升”或“静止”)时读数,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N.
(2)按照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出的拉力F与钩码所受重力G的大小关系为F__(填“>”、“=”或“<”)G/3.
(3)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测量_______,从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4)在此实验中,若仅增加钩码的重力,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较轻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3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4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①处应为______;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②处应为______N;
(3)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比较第______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7、如图是小明用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不计绳重和摩擦,
(1)请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2)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3)若只增加物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
(4)他多次改变物重,并根据实验数据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当物重为4N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8、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 运动。
(2)比较表中“物块重”和“ ”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第三次实验时即“最陡”时,此次实验把物块拉上去的机械效率是 。
(4)分析第1次实验的数据即“较缓”时可知,斜面对物体摩擦力为 N。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种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__(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试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___的措施.
10、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应 向上缓慢拉动。
(2)第2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 。
(4)在第3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 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12、如图所示是某一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小名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悦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表格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1)实验时,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_________运动。
(2)通过比较表格中“物块重”和“___________”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表格实验数据验证了___________(填“小名”或“小悦”)的猜想,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4)第一次实验中,物块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5)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也进行了实验。他在实验中应保持斜面的___________ 不变,改变斜面的___________,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机械效率;比较两次___________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
13、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1)根据表格中所示数据,可发现有一组实验数据所采用的滑轮组与其他不同,这组数据是第 次实验的结果,相对应的滑轮组是 (甲/乙);
(2)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才能正确读数;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①处数据应为 ;编号②数据应为 N;
(4)下列分析中,正确的结论是 和 ;
A.由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B.由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C.由第4、5组数据可知,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5)小明最后用甲滑轮组又进行了一组实验,当物重G为10N时,测得:h=0.3m;F=4.5N;s=0.6m,结果发现机械效率算出来竟然超过了100%,导致小明犯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答案
1、(1)匀速
(2)75%
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自重越大(小、轻),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越低(高、大)(或自重不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同重物机械效率不同,答案合理即可)
2、(1)匀速
(2)60%
A 斜面的机械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1)60%;
物体重力;无关;
(3)2、4、5;越大。
匀速
匀速
(2)83.3%
(3) 不变 变大
(1)缓慢匀速提升 0.8
>
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4)增大
6、(1)匀速
(2) 66.7 2.4
越高
(4) 3、4
7、(1)如下图;
匀速;
变大;
(4)80%。
(1)匀速直线;
沿斜面拉力;
(3)62.5%;
(4)4
9、(1)如下图所示
(2)匀速上升
(3)1.8 74.1
(4)①变大 克服摩擦做功更多②增加提起的物重或减轻动滑轮重
10、(1)竖直匀速;
(2)0.4;88.9%;
(3)2.2;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变小。
11、(1)匀速缓慢;
(2)74.1%;
(3)越大;
(4)0.54;
C。
(1)匀速直线
(2) 拉力
(3)小悦 倾斜程度越大
(4) 3.5
(5)倾斜程度 粗糙程度 机械效率
(1)5;乙;
(2)匀速;
(3)60.6;4;
(4)A;B;
(5)钩码上升的高度或动力移动的距离记录错误。
实验
序号
动滑轮自重G0/N
被提升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①
0.2
6
5
3.2
10
93.8%
②
0.5
6
5
3.4
10
88.2%
③
1.5
6
5
4.0
10
—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物重G/N
拉力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有用功
W有用/J
总功W总/J
斜面机械效率η
①
30°
5
4.2
0.6
1.2
3
5.02
②
30°
3
2.5
0.6
1.2
1.8
3
60%
③
42°
3
2.8
0.8
1.2
2.4
3.36
71%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机械效率η
较缓
10
0.1
5.0
1
20%
较陡
10
0.3
6.7
1
45%
最陡
10
0.5
8.0
1
序号
动滑物重
G动/N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
高度h/m
绳端受到的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6
0.3
55.6
2
0.5
2
0.1
1.0
0.3
66.7
3
0.5
4
0.1
0.3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1.0
0.3
66.7%
3
4
0.1
1.8
0.3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2
5.5
1
36.4%
2
较陡
10
0.4
7.0
1
57.1%
3
最陡
10
0.6
8.5
1
70.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99-热点50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精练)93,共19页。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16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专项练习实验06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含解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