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4 不做“小马虎”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4 不做“小马虎”教案,共2页。
《不做“小马虎”》教学反思 顺昌县实验小学 林霞教学内容分析:《不做“小马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好好学习”德目中“认真完成作业 ”的要求设置的。 本课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马虎危害大,学习、做事时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做作业 认真、细心,不马虎”。在讲马虎的危害大时,应着重分析“看错符号。抄错数、写错字”等,学习中的小马虎有什么危害。导行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做作业 要认真,做到“四仔细”。注意渗透责任心的教育。除了让学生认识到马虎危害大,还应激发责任感,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马虎现象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做到不马虎,首先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做到学习、做事不马虎。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常因马虎而抄错题、算错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因马虎做错事、耽误事。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能力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责任心,没有形成学习、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马虎危害大,学习、做事时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 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马虎的危害;2.知道要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3.初步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4.学习使用交流、讨论等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后记与反思:马虎现象在儿童生活中比较常见,学习上算错数,生活中丢三落四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本课中,我通过编故事、看图片使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通过分析、讨论生活中的马虎现象,师生共同想办法,使学生学会了克服马虎的方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在玩中培养的学生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的习惯。首先,在导入部分,我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马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第一个探究活动中,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马虎和克服马虎的办法。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在生活中找马虎,克马虎;在游戏中找马虎,克马虎;在学习中找马虎,克马虎。其中,在生活中找马虎依据课本图片中出现的学生常出现的小马虎为例开展活动,添加一个“扣扣子”的体验环节,让学生明白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要学会沉着和细心;第二个环节通过轻松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游戏也需要自己的认真观察和细心检查;学习中的马虎这个环节我较为重视,因为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常因马虎出现一些错误。所以,我以漏题为例引导学生寻找马虎的原因和克服马虎的办法。为了让全体参与,我采取小组互相查找作业本中的小马虎,并且互相交流克服马虎的好办法,然后记录下来,最后进行汇报。加深学生学习克服学习中马虎的办法。第三个部分,以绘本故事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探究马虎的危害有多大。首先以课本中《小马虎添麻烦》为例,请学生认真阅读,并且试着做个“小小故事家”说说小故事。我再已提问的方式发出疑问,如果小马虎一直没有改掉马虎的坏习惯,当他长大了,变成了大马虎,他可能做了医生,司机,修理火车的技术人员…后果会怎样?最后,通过板书进行总结本课我学到的知识,那你们学到了什么?以此引导学生一一进行发言。然后,通过动手做“克服马虎”的小便签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提升本课学习的重点。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出现了诸多不足,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的讲解多过于孩子的发言,一直课堂中没能真正地发挥孩子地主体性地位;课堂教学中,语速过快,导致孩子们无法听清楚我的问题,起立回答的问题也就变成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增加教学负担,让课堂时间变得不够充足;缺乏课堂教学机制,在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未能做到“眼观四方,耳听八方”导致班级纪律有点混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少给孩子鼓励。低年级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表扬,以此激励他们在课堂中遵守纪律,好好表现;再有,就是在课堂竞赛机制上,过于分散进行奖励,教师来回走动过多,导致时间花费太多,使活动无法按部就班地进行,让活动成为了形式。综上所述,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针对低年级教学,应时刻记得课堂中不断地表扬,以获得学生对这节课和对老师的关注。再者,在教师教学机制上,还需多锻炼自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4 不做“小马虎”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 不做“小马虎”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 不做“小马虎”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