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 八年级上册2.1地势和地形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332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共3页。
《地势和地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
导入新课: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
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
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第一步,分组讨论: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
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
的地图——地势剖面图。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
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
如此。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N线中国地
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
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
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
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
经济联系。
③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
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
工程等。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山脉“走向”的判断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山峰,一——山脉”,让学生填写
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
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
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第四步,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
人说走向。
第五步,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
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 (主要山脉的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