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登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
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习过程】
一、通过预习课前自主完成
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因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又被称做。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杜甫生活在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落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二、预习检测(9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猿啸( )渚清( )双鬓( )
2“三吏”( )、( )、( )
“三别”( )、( )、( )
三、资料链接
杜甫一生潦倒,“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但死后受到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不过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学的范围。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四、课内探究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了几种景物?诗人借助这些景物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进行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2)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使用了什么写法?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2)“登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登台?它又蕴涵着怎样的情感?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2)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达标检测】
1.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
2.写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而生无限悲凉之意的句子是:
3.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着笔,从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的两句是:
4.诗中巧用对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慨叹的诗句是:
5.诗中以长江滚滚奔流的壮阔意境向人们展示自然规律,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的诗句是:
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作业布置,美文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8.2 登高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8.2 登高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