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课堂达标含解析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节化学反应的方向课堂达标含解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的调控课堂达标含解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1节电离平衡课堂达标含解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课堂达标含解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第2课时ph的计算课堂达标含解析练习题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共14页。
第二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90分钟,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现象不能用影响反应的外界因素来解释的是( C )A.在28 ℃时,鲜牛奶约3 h变酸,但在5 ℃的冰箱中,鲜牛奶48 h才变酸B.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很小;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氧气的速率明显加快C.将大小相等的镁片和锌片投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前者产生氢气的速率明显大于后者D.将大小相等的铁片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0.1 mol·L-1及1 mol·L-1盐酸中,后者产生的速率明显大于前者解析: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低温下,反应速率较慢,鲜牛奶在低温条件下变质比较缓慢是外部因素导致;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很小,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氧气的速率明显加快,二氧化锰在其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为外部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大小相等的镁片和锌片投入同浓度的稀硫酸,外部因素相同,但镁比锌活泼,故产生氢气速率更快,为其内部因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 mol·L-1盐酸浓度大于0.1 mol·L-1盐酸,铁片大小相等,浓度大的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为外部因素。2.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N2浓度可以使H2转化率达到100%D.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可以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解析:增大压强相当于减小体积,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反应速率也增大,故A正确;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故B正确;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故C错误;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被破坏,平衡移动,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D正确。3.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H2+N2的平衡常数为( A )A.a- B.aC.a D.a-2解析: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该温度下,2NH3N2+3H2的平衡常数K1=,NH3H2+N2的平衡常数为K2=()=a-。4.将1 mol N2O5置于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2N2O5(g)2N2O4(g)+O2(g);②N2O4(g)2NO2(g)。达到平衡时,c(O2)=0.2 mol·L-1,c(NO2)=0.6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B )A.3.2 B.0.2C. D.解析:N2O5分解得到N2O4部分转化为NO2(g),平衡时c(O2)=0.2 mol·L-1,c(NO2)=0.6 mol·L-1,则:平衡时c(N2O4)=2c(O2)-c(NO2)=0.2 mol·L-1×2-×0.6 mol·L-1=0.1 mol·L-1,平衡时c(N2O5)=-2c(O2)=0.5 mol·L-1-0.2 mol·L-1×2=0.1 mol·L-1,故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0.2。5.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2(g)+I2(g)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百分含量w(HI)=w(I2)④c(HI):c(H2):c(I2)=2︰1︰1⑤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⑥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A.②⑤⑨ B.①②③④C.②⑥⑨ D.③⑤⑥⑦⑧6.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A.使用铁触媒,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B.过量空气有利于SO2转化为SO3C.打开汽水瓶盖,即有大量气泡逸出D.将盛有NO2气体的密闭容器浸泡在热水中,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解析: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选;增加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开汽水瓶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2NO2N2O4 ΔH<0,N2O4无色,加热平衡逆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深,故D不选。7.下列叙述与下图对应的是( B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由图②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2C(g) ΔH<0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B+3CD.对于反应2X(g)+3Y(g)2Z(g) ΔH<0,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解析:图①,t0时充入NH3,v正应与平衡点相连,A项错误;增大压强先达平衡,p2>p1,温度高先达平衡,T1>T2,加压平衡右移,C的百分含量高,升温平衡逆移,C的百分含量低,B项正确;从图像知,0-t1时刻,A的浓度减少:(2.0-1.2)mol·L-1=0.8 mol·L-1,B的浓度增加0.4 mol·L-1,C的浓度增加1.2 mol·L-1,浓度变化比等于方程式系数比,且反应可逆,反应方程式为:2AB+3C,C项错误;从图④知,升温,y降低,对反应2X(g)+3Y(g)2Z(g) ΔH<0,升温逆移,Y的含量升高,故y不能表示Y的百分含量,D项错误。8.在盛有足量A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一定,加入B,发生反应:A(s)+2B(g)4C(g)+D(g) ΔH<0,在一定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当温度升高后,则图中θ>45°B.若再加入B,则正、逆反应速率均逐渐增大C.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D.上述反应只能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9.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对K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K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B.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C.温度越高,K一定越大D.如果m+n=p,则K=1解析:K越大,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K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一定,K一定,与压强无关,B项错误;因该反应的热效应不确定,故C项错误;K=,故由m+n=p,无法判断K的大小。10.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符合图中(Ⅰ)所示关系,φ(C)表示C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由此判断,对图像(Ⅱ)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C.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解析:据图像(Ⅰ),在压强不变时,由曲线斜率知T1>T2。降温(T1→ T2)时,φ(C)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不变时,由曲线斜率知压强p2>p1,增大压强(p1→p2)时,φ(C)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故x<2。由图像(Ⅱ)知,保持体系压强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B的转化率、φ(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减小,而A、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1.已知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1。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D )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故A项正确,D项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且达到平衡时需要的时间短,故B项正确;C项有无催化剂只影响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不影响平衡移动,故正确。12.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的反应为6H2(g)+2CO2(g)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B.平衡常数:KM>KNC.生成乙烯的速率:v(N)一定大于v(M)D.当温度高于250 ℃,升高温度,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解析:升高温度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B项正确;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所用催化剂在250 ℃时催化活性最高,温度继续升高,其催化效率降低,所以v(N)有可能小于v(M),C项错误,D项正确。13.25 ℃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所示: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20.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B.该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1 600C.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析:X的浓度变化了0.05 mol·L-1,所以达到化学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0.05 mol·L-1÷0.1 mol·L-1×100%=50%,A项错误;Y的浓度变化了0.15 mol·L-1,Z的浓度变化了0.1 mol·L-1,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K==1 600,B项正确;对于一个确定的可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14.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1,c(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C )A.9 B.16C.20 D.25解析:由c(H2)=0.5 mol·L-1可知反应②所消耗的c(HI)=1 mol·L-1,而平衡时c(HI)=4 mol·L-1,则c(NH3)=4 mol·L-1+1 mol·L-1=5 mol·L-1。即反应①平衡体系中c(NH3)=5 mol·L-1,c(HI)=4 mol·L-1,那么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c(NH3)·c(HI)=5×4=20,故正确答案为C。15.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C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增大压强(缩小容积)或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的认识,难度一般。由于这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所以t0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左移动,此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A项错误;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可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但反应速率增大,B项正确;如果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由图可知乙条件下先达到平衡,所以应该是乙使用了催化剂,且平衡时甲、乙两条件下的CO转化率应相等,C项错误;如果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同样应该是乙条件下温度高于甲条件,那么从甲升温到乙,平衡向左移动,CO的转化率下降,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16.(8分)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根据上图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0.003 mol·L-1·min-1__;反应达到平衡时c(H2)=__0.03 mol·L-1__。(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①③__。①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②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④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解析:(1)由图可知10 min时达到平衡,v(CO)=v(CO2)=0.03 mol·L-1÷10 min=0.003 mol·L-1·min-1。由化学方程式得c(H2)=c(CO2)=0.03 mol·L-1。(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百分组成不变,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O2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逆反应速率。所以①③可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17.(10分)有一化学反应:aA+bBC,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得v0=kcm(A)cn(B),其中k是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为测得k、m、n的值,在298 K时,将A、B溶液按不同浓度混合,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编号A的初始浓度/mol·L-1B的初始浓度/mol·L-1生成C的初始速率/mol·L-1·s-111.01.01.2×10-222.01.02.4×10-234.01.04.9×10-241.02.04.8×10-251.04.01.9×10-1(1)依表中数据可求得m=__1__,n=__2__,k=__1.2×10-2__,k的单位是__L2·mol-2·s-1__。(2)若a=m,b=n,当c(A)=c(B)=2.0 mol·L-1时,求以B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__v(B)=1.92×10-1mol·L-1·s-1__。解析:(1)将1、2数据代入v0=kcm(A)cn(B)可得解得m=1,将表中1、4数据代入v0=kcm(A)·cn(B)可得,解得n=2,将m=1,n=2及数据1代入v0=kcm(A)cn(B)可得:k×1.01×1.02=1.2×10-2,解得k=1.2×10-2(L2·mol-2·s-1);(2)将(1)得出的m=1,n=2,k=1.2×10-2L2·mol-2·s-1和c(A)=c(B)=2.0 mol·L-1代入,v(C)=(1.2×10-2L2·mol-2·s-1)×(2.0 mol·L-1)×(2.0 mol·L-1)2=9.6×10-2 mol·L-1·s-1,由于b=n=2,所以v(B)=2v(C)=9.6×10-2mol·L-1·s-1×2=1.92×10-1mol·L-1·s-1。18.(14分)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的真空容器(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恒温(T1 ℃)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物 质 浓度/mol·L-1时间/minNON2CO201.0000100.580.210.21200.400.300.30300.400.300.30400.320.340.17500.320.340.17(1)10~20 min的时间段内,以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0.009 mol·L-1·min-1__;(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3)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CD__(填序号字母);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B.2v正(NO)=v逆(N2)C.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4)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减小体积,增大氮气浓度__;(5)一定温度下,随着NO的起始浓度增大,则NO的平衡转化率__不变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析:(1)10~20 min以内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0.009 mol·L-1·min-1;(2)固体物质不代入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3)C(s)+2NO(g)N2(g)+CO2(g)。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和反应平衡状态压强相同,所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错误;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之比,当v正(NO)=2v逆(N2),反应达到平衡,故B错误;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混合气体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反应中碳是固体,平衡移动气体质量变化,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4)已知T1 ℃时该反应平衡浓度为c(N2)=0.3 mol·L-1;c(CO2)=0.3 mol·L-1;c(NO)=0.4 mol·L-1;K==≈0.56;而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依据平衡常数计算得到c(N2)=0.34 mol·L-1;c(CO2)=0.17 mol·L-1;c(NO)=0.32 mol·L-1;K==≈0.56,化学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平衡常数不变说明改变的条件一定不是温度;依据数据分析,氮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浓度减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可能是减小体积后加入氮气;(5)一定温度下,随着NO的起始浓度增大,C(s)+2NO(g)N2(g)+CO2(g)。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一氧化氮浓度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平衡不移动,一氧化氮的平衡转化率不变。19.(14分)CO2的固定和利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作用,CO2加氢合成甲醇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减排压力,还是其综合利用的一条新途径。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反应CO2+3H2CH3OH+H2O,测得甲醇的理论产率与反应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高甲醇产率的措施是__降温、加压__。(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在220 ℃、5 MPa时,CO2的转化率为__25%__,再将温度降低至140 ℃,压强减小至2 MPa,化学反应速率将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CO2的转化率将__增大__。(3)200 ℃时,将0.100 mol CO2和0.275 mol H2充入1 L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若CO2的转化率为25%,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1.04__。(4)已知:CO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CO(g)+2H2(g)===CH3OH(g)ΔH=-90.1 kJ·mol-1写出CO2与H2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CO2(g)+3H2(g)===CH3OH(g)+H2O(g) ΔH=-48.9 kJ·mol-1__。20.(14分)研究处理NOx、SO2,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SO2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SO2。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SO2(g)+NH3·H2O(aq)===NH4HSO3(aq) ΔH1=a kJ·mol-1②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 ΔH2=b kJ·mol-1③2(NH4)2SO3(aq)+O2(g)===2(NH4)2SO4(aq) ΔH3=c kJ·mol-1则反应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 ΔH=__(2a+2b+c)kJ·mol-1__。(2)NOx的排放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有人利用反应C(s)+2NO(g)N2(g)+CO2(g) ΔH=-34.0 kJ·mol-1,用活性炭对NO进行吸附。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测得NO的转化率α(NO)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①由图可知,1 050 K前反应中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__1_050_K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增大__;在1 100 K时,CO2的体积分数为__20%__。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1 050 K、1.1×106 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4__(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3)在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用CH4还原NO2,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在相同条件下,选用A、B、C三种不同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N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活化能最小的是__A__(填字母标号)。(4)在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中CO和NO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2=-746.8 kJ·mol-1。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逆=k逆·c(N2)·c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填“>”“<”或“=”)k逆增大的倍数。②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则=__0.25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结合盖斯定律①×2+②×2+③可得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ΔH=(2a+2b+c)kJ·mol-1;(2)①1 050 K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正向进行,NO转化率提高,在1 100 K时二氧化氮转化率为40%,设通入二氧化氮2 mol,反应三段式为C(s)+2NO(g) N2(g)+CO2(g)起始量 2 0 0变化量 2×40%=0.8 0.4 0.4平衡量 1.2 0.4 0.4CO2的体积分数=×100%=20%。②在1 050 K、1.1×106Pa时,NO的转化率为80%,则C(s)+2NO(g) N2(g)+CO2(g)起始量 2 0 0变化量 2×80%=1.6 0.8 0.8平衡量 0.4 0.8 0.8平衡时p(NO)=0.2 p总,p(N2)=0.4 p总,p(CO2)=0.4 p总,则Kp==4;(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大,观察图2可知,选用A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大,先达到化学平衡,选用C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最小,所以选用A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小,选用C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大;(4)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k正增大的倍数<k逆增大的倍数;②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40%,则2NO(g)+2CO(g)N2(g)+2CO2(g) 1 1 0 0 0.4 0.4 0.2 0.4 0.6 0.6 0.2 0.4平衡时v正=v逆,则k正·c2(NO2)·c2(CO)=k逆·c(N2)·c2(CO2),则===≈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