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选高中化学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2节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作业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选高中化学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节第1课时盐类的水解作业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选高中化学择性必修第一册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节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作业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选高中化学择性必修第一册第4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1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作业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选高中化学择性必修第一册第4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3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作业含解析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常数,则平衡后的溶液中( C )
A.c(Ba2+)=c(SOeq \\al(2-,4))=kspeq \f(1,2)
B.c(Ba2+)·c(SOeq \\al(2-,4))>Ksp,c(Ba2+)=c(SOeq \\al(2-,4))
C.c(Ba2+)·c(SOeq \\al(2-,4))=Ksp,c(Ba2+)>c(SOeq \\al(2-,4))
D.c(Ba2+)·c(SOeq \\al(2-,4))≠Ksp,c(Ba2+)
2.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C )
A.AgCl>AgI>Ag2CrO4
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解析:设Ag2CrO4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x,则CrOeq \\al(2-,4)的浓度为0.5 x,则有Ksp(Ag2CrO4)=x2×0.5 x=0.5 x3=2.0×10-12,则有x=eq \r(3,2×10-12)≈1×10-4,因为AgCl饱和溶液中c(Ag+)=eq \r(1.8×10-10)≈1×10-5,所以Ag2CrO4>AgCl,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的Ksp越小,c(Ag+)越小,即AgCl>AgI,Ag+浓度大小顺序为Ag2CrO4>AgCl>AgI,故选C。
3.磷酸钙用于制造乳色玻璃、陶瓷、涂料、媒染剂、药物、肥料、家畜饲料添加剂、糖浆澄清剂、塑料稳定剂等。磷酸钙容易形成结石。
已知在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c(Ca2+)=2.0×10-6 ml·L-1,c(POeq \\al(3-,4))=2.0×10-6ml·L-1,则Ca3(PO4)2的Ksp为( B )
A.2.0×10-29 B.3.2×10-29
C.6.3×10-18 D.5.1×10-27
解析:Ca3(PO4)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Ca3(PO4)2(s)3Ca2+(aq)+2POeq \\al(3-,4)(aq),c(Ca2+)=2.0×10-6ml·L-1,c(POeq \\al(3-,4))=2.0×10-6ml·L-1,则Ksp[Ca3(PO4)2]=(2.0×10-6ml·L-1)3×(2.0×10-6ml·L-1)2=3.2×10-29。故选B。
4.在25 ℃时,FeS的Ksp=6.3×10-18,CuS的Ksp=6.3×10-36,ZnS的Ksp=1.6×10-24。常温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6.3×10-36ml·L-1
B.25 ℃时,FeS的溶解度大于CuS的溶解度
C.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FeS沉淀生成
D.向饱和ZnS溶液中加入少量ZnCl2固体,ZnS的Ksp变大
解析: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eq \r(6.3×10-36)ml·L-1,故A错误;由FeS的Ksp=6.3×10-18、CuS的Ksp=6.3×10-36可知,FeS的溶解度大于CuS的溶解度,故B正确;ZnS的Ksp=1.6×10-24,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ZnS沉淀生成,故C错误;向饱和ZnS溶液中加入少量ZnCl2固体,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ZnS的Ksp不变,故D错误。
5.已知常温下Ksp(AgCl)=1.80×10-10、Ksp(AgI)=8.5×10-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AgCl、AgI的各自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为AgI>AgCl
B.AgI悬浊液中加入少量KI粉末,平衡AgI(s)Ag+(aq)+I-(aq)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C.向浓度均为0.01 ml·L-1的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当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I-的浓度为4.72×10-9ml·L-1
D.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物质中:①20 mL 0.01 ml·L-1 KCl溶液;②10 mL 0.02 ml·L-1 CaCl2溶液;③30 mL 0.05 ml·L-1AgNO3溶液,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6.变色镜片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了适量的溴化银和氧化铜的微晶粒。AgBr、AgI分别是难溶于水的淡黄色固体、黄色固体,已知常温下,AgBr的Ksp=5.4×10-13、AgI的Ksp=8.5×10-17。
(1)现向含有AgI的饱和溶液中:
①加入AgNO3固体,则c(I-)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加入更多的AgI固体,则c(Ag+)__不变__;
③若加入AgBr固体,则c(I-)__变小__;而c(Ag+)__变大__。
(2)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与AgBr、AgI无关),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B、E__。
A.两种难溶盐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B.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溶液中存在两种可以与同一沉淀剂生成沉淀的离子,则Ksp小的一定先生成沉淀
E.难溶盐电解质的Ksp和温度有关
F.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原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使难溶盐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sp变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沉淀的转化。
(1)①加入AgNO3固体,使c(Ag+)增大,AgI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I-)变小。②加入更多的AgI固体,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各离子浓度不变。③因AgBr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所以加入AgBr固体时,使c(Ag+)变大,而使AgI的溶解平衡向生成AgI的方向移动,c(I-)变小。
(2)A项中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小,溶解度越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根据Ksp判断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B项中因温度不变,故再次达到平衡时,Ksp与溶解度均不变,B正确;Ksp是各离子浓度的幂之积,C错误;D项中生成沉淀的先后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D错误;E正确;同离子效应不会改变Ksp,F错误。
7.Ⅰ.已知:Cu(OH)2(s)Cu2+(aq)+2OH-(aq),Ksp=c(Cu2+)·c2(OH-)=2.2×10-20。当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幂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
(1)某CuSO4溶液里c(Cu2+)=0.022 ml·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使之大于__5__。
(2)要使0.22 ml·L-1 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为__6__。
Ⅱ.向50 mL 0.018 ml·L-1 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l·L-1稀盐酸,生成了沉淀。如果溶液中c(Ag+)和c(Cl-)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sp=c(Ag+)·c(Cl-)=1×10-10,则:
(1)生成沉淀后溶液中c(Ag+)是__1×10-7ml·L-1__。
(2)沉淀生成后溶液的pH是__2__。
B 级·能力提升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常温下CaCO3的Ksp=3.4×10-9,CaSO4的Ksp=4.9×10-5,将CaCO3与CaSO4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产生CaCO3沉淀
B.产生等量的CaCO3和CaSO4沉淀
C.产生的CaSO4沉淀更多
D.产生的CaCO3沉淀更多
解析:二者都是AB型钙盐,其溶度积常数越大溶解度越大,将CaCO3与CaSO4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CaCl2溶液,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生成的沉淀越多,根据题干信息知,溶度积常数:CaCO3
A.T ℃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
B.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 ℃时,Ag2CrO4的Ksp为1×10-8
D.图中a=eq \r(2)×10-4
解析:一种物质的Ksp只与温度有关,A正确;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后,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c(Ag+)减小,而图像中由Y点变成X点的过程中,c(Ag+)保持不变,B不正确;T ℃时,Ag2CrO4的Ksp=c(CrOeq \\al(2-,4))·c2(Ag+)=(1×10-5)×(1×10-3)2=1×10-11,C错误;温度不变,Ksp=c(CrOeq \\al(2-,4))·c2(Ag+)=(1×10-5)×(1×10-3)2=5×10-4×a2,解得a=eq \r(2)×10-4,D正确。
3.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D )
A.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B.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C.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2×1021
D.无法利用Ca(OH)2制备NaOH
解析:Ksp[Mg(OH)2]
4.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如图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 )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l·L-1
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恰好被完全沉淀(浓度为0)
D.若把0.1 ml·L-1 NaCl溶液换成0.1 ml·L-1NaI溶液,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解析:加入NaCl之前,pAg=0,所以c(AgNO3)=1 ml·L-1,A正确;由于x点c(Ag+)=10-6ml·L-1,所以Ag+视为沉淀完全(但浓度不为0),则加入的NaCl的物质的量n(NaCl)=n(AgNO3)=0.01 L×1 ml·L-1=0.01 ml,所以V(NaCl)=eq \f(0.01 ml,0.1 ml·L-1)=100 mL,B正确,C错误;若把NaCl换成NaI,由于Ksp(AgI)更小,所以恰好反应时c(Ag+)更小,pAg更大,与图像不符,D错误。
二、非选择题
5.已知:25 ℃时,Ksp[Mg(OH)2]=5.6×10-12,Ksp[Cu(OH)2]=2.2×10-20,Ksp[Fe(OH)3]=2.8×10-39,Ksp[Al(OH)3]=1.3×10-33。
(1)①25 ℃时,向浓度均为0.1 m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Cu(OH)2__(填化学式)沉淀。
②将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A)与过量氨水(B)反应,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B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①25 ℃时,Fe3+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3.57×10-4__。
②25 ℃时,若向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来调节溶液的pH,可得到红褐色沉淀。若调节后溶液的pH为5,则溶液中Fe3+的浓度为__2.8×10-12ml·L-1__。
(3)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1.0×10-5 ml·L-1时,可认为已沉淀完全。现向一定浓度的AlCl3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当Fe3+恰好完全沉淀时,测得c(Al3+)=0.2 ml·L-1,此时所得沉淀中__不含有__(填“含有”或“不含有”)Al(OH)3。
解析:(1)①因为Ksp[Mg(OH)2]>Ksp[Cu(OH)2],生成Cu(OH)2所需要的c(OH-)小于生成Mg(OH)2所需要的c(OH-),因此先生成Cu(OH)2沉淀。
②若要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则应先加入氨水。
(2)①K=eq \f(c3H+,cFe3+)=eq \f(c3H+·c3OH-,cFe3+·c3OH-)=eq \f(K\\al(3,w),Ksp[FeOH3])=eq \f(1.0×10-143,2.8×10-39)≈3.57×10-4。②pH=5时,c(Fe3+)=eq \f(2.8×10-39,10-93)ml·L-1=2.8×10-12ml·L-1。
(3)Fe3+恰好完全沉淀时,c3(OH-)=eq \f(2.8×10-39,1.0×10-5)ml3·L-3=2.8×10-34ml3·L-3,c(Al3+)·c3(OH-)=0.2×2.8×10-34ml4·L-4=5.6×10-35
关节炎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NaUr)晶体,有关平衡如下:
①HUr(尿酸,aq)Ur-(尿酸根,aq)+H+(aq)(37 ℃时,Ka=4.0×10-6)
②NaUr(s)Ur-(aq)+Na+(aq)
(1)37 ℃时,1.0 L水中最多可溶解8.0×10-3ml尿酸钠,此温度下尿酸钠的Ksp为__6.4×10-5__。
(2)关节炎发作多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温度降低时,尿酸钠的Ksp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__放热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37 ℃时,某尿酸结石病人尿液中尿酸分子和尿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2.0×10-3ml·L-1,其中尿酸分子的浓度为5.0×10-4ml·L-1,该病人尿液的c(H+)为__1.33×10-6 ml·L-1__,pH__<__7(填“>”“=”或“<”)。
解析:(1)尿酸钠的Ksp=c(Na+)·c(Ur-)=8.0×10-3×8.0×10-3=6.4×10-5。
(2)由题给信息,关节炎是因为形成了尿酸钠晶体,说明②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sp减小。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生成尿酸钠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c(HUr)=5.0×10-4ml·L-1,c(Ur-)=2.0×10-3ml·L-1-5.0×10-4ml·L-1=1.5×10-3ml·L-1,根据:
Ka=eq \f(cH+×cUr-,cHUr),c(H+)=eq \f(4.0×10-6×5.0×10-4,1.5×10-3)ml·L-1≈1.33×10-6ml·L-1。
Ksp
3.4×10-9
6.8×10-6
4.68×10-6
5.6×10-12
2.8×10-39
物质
CaCO3
MgCO3
Ca(OH)2
Mg(OH)2
Fe(OH)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第2课时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第2课时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3课时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