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及反思
展开1974年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后经国家有组织的发掘,终于发现了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什么是俑?
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佣最早是替代奴隶殉葬的偶像,除人物俑外,还有动物俑等。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经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与隋唐盛行,宋代因流行纸冥器而渐衰,清代初年消亡绝迹。
3、对秦始皇的了解?
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4、秦始皇陪葬陶塑兵马俑的布局、功能是什么?
秦兵马俑1974~1976年发现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西杨村。先后发掘3座埋葬大型兵马俑葬坑,其中1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2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组成的混合部队;3号坑是军事指挥部。其中1号坑埋葬的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俑达6000余件。秦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写照,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历史功业的纪念。在布局上利用直立静止体的重复,组合关系的多样统一和空前的数量,形成了雕塑群巨大的体量和排山倒海、震撼人心的雄强气势。
秦始皇陵建造的目的?
古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鬼神在冥间的生活和在人间一样,秦始皇要把地上的王国搬入地下。所以,追求像真人一样便成为塑造俑像的指导思想,也是造型艺术表现上十分普遍的规律。从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希望死后升天,仍然过着享乐生活,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秦俑满载着秦始皇的梦想与希望,恢宏的气势显示出秦国“士勇兵利,车坚马良”的强盛局面,体现了秦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映射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向披靡的宏伟景象,再现了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历史场景。陵,主要是一些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埋葬的墓地称为陵,而一般的平民百姓死后埋葬的地方一般称为坟墓。
6、秦兵俑的制作?
兵马俑多用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
秦俑发式?
在发式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其发型有螺旋纹式、波浪式等。发辫有三股、六股,盘曲扭结,走向清楚,丝丝头发,清晰可见,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束发络髻的各种式样。发髻的带头,有呈扇面形,有为折波形,有的则表现飘摆翻卷。
小学美术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a href="/ms/tb_c1171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评述,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阶段,发展阶段,拓展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