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1 相交线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1 相交线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境导入,教学建构,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定位
1.1从课型上看属于新授课,因此它的目标主要是方法建构,包括识记、模仿、训练三个部分。识记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什么是垂线?垂直的符号表示与判定;模仿、训练主要是解决使用垂线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涉及到垂线的一个基本事实。
1.2从内容上看,之前学生已了解过垂直的概念及画法,学生对两条直线相交已有认识,在直观、表象的层面已有认知。本节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垂直这一特殊相交关系的本质特征。本节课垂线的教学极其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垂线段、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
1.3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特点上来看,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受几何知识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垂线概念中所蕴含的性质,而对垂线的基本事实的获得只是通过画图、折一折等方法获得的,由于其文字表达极其精炼并且准确:“有且只有”,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表述和理解都有难度。但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喜欢和别人比较,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和进取心,富有激情。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喜欢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新知识,这是我们信息化教学的后盾。
1.4教学模式: 我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协助交流”的学习方式、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2.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互相垂直”的含义、符号表示、判定。
(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等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掌握垂线的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通过对垂直定义正反两方面的推理、画垂线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重点:垂线的定义和基本事实。
难点:探索和理解垂线的基本事实。
教学进程
【创境导入】
讨论:一张纸的用处?
其实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
一张纸除了画画写字之外,它还可以发出声音。你有哪些方法?
这张纸在发出响亮的声音同时还留下制作时的足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足迹。你能用笔画一画这些足迹吗?
这好像我们刚刚学过的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相交线的哪些知识?你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
4、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几何画板)直线AB、CD交于点O,绕点O转动直线CD的过程中,图中不变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变化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若∠AOC=90°,回答∠BOD、∠AOD、∠BOC等于 度,为什么?这四种角的数量关系有几种这种情况?此时直线AB、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引入课题
【教学建构】
1、检查预习
教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我们还要学习哪些知识呢?同学们已经课前预习,通过以下问题来检测大家预习的情况。
(1)举出生活中垂直的实例,展示生活中垂直的图片。
(2)下面图形中,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 )
E
F
M
N
O
O
E
A
B
(3)试一试、填一填:如图
记作: ,垂足为 . 记作: ,垂足为O
或者MN⊥EF于O 或者AB⊥OE于O
(4)掌握如下推理过程
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AOD=90°时,则AB⊥CD,垂足为O。
①判定:∵∠AOD=90°(已知)
∴AB⊥CD(垂直的定义)C
O
A
D
B
反之,若直线AB与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②性质:∵ AB⊥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让学生是用∠AOC、∠BOD、∠BOC进行尝试。
动手操作
过渡语:认识了垂线,知道了垂线的特征,如何根据定义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
(1)如图,已知直线l,作l的垂线。 l
问题: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l
A
(2)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上的一点A ,作l的垂线.
你的操作结论是: 。
l
B
(3)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外的一点B ,作l的垂线.
你的操作结论是: 。
小结:由(2)(3),你得到的结论是: 。
(4)教师补充,垂线的基本事实,在平面内,并提问:
eq \\ac(○,1)“过一点”包括几种情况?
eq \\ac(○,2) “有且只有”是什么意思?
(5)画下列图形的垂线:
(2) (3)
【数学应用】
基础训练
1.过点P 向线段AB 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 )
2.(1)如右图,若直线m、n相交于点O,∠1=90°,则_____。
(2).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B⊥CD,那么∠BOD=____。
3.如图,已知直线AB、CD都经过O点,OE为射线,
若∠1=35°,∠2=55°,则OE与AB的位置关系是 .
4.如图所示,∠BAC为钝角。
(1)画出点C到AB的垂线;
(2)过点A画BC的垂线;
(3)过点B画AC的垂线.
提升训练
5.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BC、BD为折痕,折叠后A'B与E'B在同一条直线上,则BC与BD的位置关系是 。
6.如图,BO⊥AO,∠BOC与∠BOA的度数之比为1:5,
那么∠COA=_____,∠BOC的补角为______度。
7.如图所示,OM平分∠AOB,ON平分∠COD,OM⊥ON,
∠BOC=26°,求∠AOD的度数.
8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作∠DOE=∠BOD,OF平分∠AOE.
(1)判断OF与OD的位置关系;
(2)若∠AOC∶∠AOD=1∶5,求∠EOF的度数.
【回顾反思】
让学生自己总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本节课还有什么问题、新发现。
A. B. C. D.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迎新,操作交流,巩固拓展,畅所欲言,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1 相交线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