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再落实
展开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再落实
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碳、硅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i和NaOH溶液的反应
Si+2OH-+H2O===SiO+2H2↑;
②SiO2和NaOH溶液的反应
SiO2+2OH-===SiO+H2O;
③SiO2和C的反应
SiO2+2CSi+2CO↑;
④SiO2和氢氟酸的反应
SiO2+4HF===SiF4↑+2H2O;
⑤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SiO+2CO2+2H2O===H2SiO3↓+2HCO;
⑥Mg在CO2中燃烧
2Mg+CO22MgO+C;
⑦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Ca2++2OH-+CO2===CaCO3↓+H2O;
⑧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OH-+CO2===HCO;
⑨除去CO2中的CO
CO+CuOCO2+Cu;
⑩生产普通玻璃的原理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2.氯气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Cl2和H2O的反应
Cl2+H2OH++Cl-+HClO;
②Cl2和NaOH溶液的反应
Cl2+2OH-===Cl-+ClO-+H2O;
③Cl2和石灰乳的反应
Cl2+Ca(OH)2===Ca2++Cl-+ClO-+H2O;
④把Cl2通入Na2SO3溶液中
Cl2+SO+H2O===SO+2H++2Cl-;
⑤将Cl2和SO2混合通入H2O中
SO2+Cl2+2H2O===4H++2Cl-+SO;
⑥将Cl2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Cl2+H2S===S↓+2H++2Cl-;
⑦将浓盐酸和MnO2混合加热
MnO2+4H++2Cl-Mn2++Cl2↑+2H2O;
⑧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Cl2↑+H2↑+2OH-;
⑨将浓盐酸与漂白液混合
Cl-+ClO-+2H+===Cl2↑+H2O;
⑩将浓盐酸与KClO3溶液混合
6H++5Cl-+ClO===3Cl2↑+3H2O;
⑪向KMnO4固体滴加浓盐酸
2MnO+16H++10Cl-===2Mn2++5Cl2↑+8H2O;
⑫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3.硫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溶于热的烧碱溶液生成两种钠盐
3S+6OH-2S2-+SO+3H2O;
②把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
H2S+Cu2+===CuS↓+2H+;
③Na2S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浑浊
2S2-+O2+2H2O===2S↓+4OH-;
④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2Cu+SCu2S;
⑤将SO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
SO2+2H2S===3S↓+2H2O;
⑥把H2S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
H2S+2Fe3+===S↓+2Fe2++2H+;
⑦S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SO2+Ca2++2OH-===CaSO3↓+H2O;
⑧SO2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
SO2+Br2+2H2O===SO+2Br-+4H+;
⑨用足量氨水吸收SO2尾气
2NH3·H2O+SO2===2NH+SO+H2O;
Cu和浓硫酸的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⑪C和浓硫酸的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
⑫把浓H2SO4滴到Na2SO3固体上
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
4.氮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N2和H2的反应
N2+3H22NH3;
②把NH3通入水中
NH3+H2ONH3·H2ONH+OH-;
③实验室利用NH4Cl固体、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④NH3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
⑤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
NH+HCO+2OH-===NH3·H2O+CO+H2O;
⑥NO2溶于水
3NO2+H2O===2H++2NO+NO;
⑦NO2被烧碱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钠盐
2NO2+2OH-===NO+NO+H2O;
⑧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O和NO2混合气体恰好被烧碱溶液吸收生成一种钠盐
NO+NO2+2OH-===2NO+H2O;
⑨Cu和稀HNO3的反应
3Cu+8H++2NO===3Cu2++2NO↑+4H2O;
⑩Cu和浓HNO3的反应
Cu+4H++2NO===Cu2++2NO2↑+2H2O;
⑪Fe和过量稀HNO3的反应
Fe+4H++NO===Fe3++NO↑+2H2O;
⑫C和浓HNO3的反应
C+4H++4NOCO2↑+4NO2↑+2H2O;
⑬浓硝酸见光分解
4HNO34NO2↑+O2↑+2H2O。
二、新型无机框图推断题
1.熟记典型物质
(1)金属及其化合物:Na、Na2O2、Na2CO3、NaHCO3;Al、Al2O3、Al(OH)3;Fe、FeCl3等。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C、CO2;Si、SiO2;Cl2、HClO;S、SO2、H2SO4;N2、NO2、NH3、HNO3等。
2.重要物质的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NO2(红棕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HCl。
(2)溶液中的有色物质: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紫(红)色]。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3)有色固体:(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S2、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KMnO4、I2;(紫)红色固体:Cu。
(4)有色沉淀: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Al(OH)3、BaCO3、CaCO3、CaSO4、MgCO3等;②红褐色沉淀:Fe(OH)3;③蓝色沉淀:Cu(OH)2;④黑(褐)色沉淀:CuS、FeS。
3.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金属单质:Al。
(2)两性物质: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以及氨基酸等。
(3)弱酸弱碱盐:如(NH4)2CO3、CH3COONH4等。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Ca(HCO3)2、NaHSO3等。
4.熟悉常见的转化关系
(1)直线型转化关系
ABC
①X为O2
Na―→Na2O―→Na2O2
N2―→NO―→NO2或NH3―→NO―→NO2
S―→SO2―→SO3或H2S―→SO2―→SO3
C―→CO―→CO2或CH4―→CO―→CO2
醇―→醛―→羧酸
②X为CO2
NaOHNa2CO3NaHCO3
③X为强酸,如HCl
NaAlO2Al(OH)3AlCl3
Na2CO3NaHCO3CO2
④X为强碱,如NaOH
AlCl3Al(OH)3NaAlO2
(2)交叉型转化
(3)三角型转化
(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①金属―→金属: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②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H2O(或H+)―→H2,2Mg+CO22MgO+C。
③非金属―→非金属:2F2+2H2O===4HF+O2,2C+SiO2Si+2CO↑,C+H2O(g)CO+H2,X2+H2S===2HX+S↓。
④非金属―→金属:用H2、C冶炼金属。
题组一 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
1.(2020·贵州模拟)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粗硅SiCl4Si
B.Mg(OH)2MgCl2(aq)Mg
C.Fe2O3FeCl3(aq)无水FeCl3
D.SSO3H2SO4
答案 A
解析 B项,电解熔融的MgCl2可制得镁,电解MgCl2溶液:MgCl2+2H2OMg(OH)2↓+H2↑+Cl2↑,错误;C项,FeCl3溶液蒸干过程中发生反应:FeCl3+3H2OFe(OH)3↓+3HCl↑,错误;D项,硫燃烧不能生成SO3,错误。
2.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破题要领 将选项物质代入看能否实现箭头方向的转化。
答案 A
解析 A项,若X是Cu,Y是Cl2,Cu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正确;B项,若X是Cl2,Y是H2,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HCl溶于水生成盐酸,电解盐酸则生成H2和Cl2,也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C项,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的是H2、Cl2、NaOH,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D项,若Z是SO3,而X、Y 分别是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H2和O2,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丙丁
(1)若甲、乙均为空气的主要成分,甲所含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若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丙→丁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丙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任写1种)。
答案 (1) (2)2Fe3++Fe===3Fe2+
(3)Al(OH)3(或NaHCO3)
4.单质Z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可由X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制备。其中X为Z的氧化物;Y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________;由X制备Mg2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Mg2Z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Z、X中共价键的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破题要领——提取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
信息的分析与迁移
①
作半导体材料的单质常见物质是硅
②
硅的氧化物只有SiO2
③
类比甲烷的化学式确定Y为SiH4
答案 (1)氢氟酸(HF) SiO2+4Mg2MgO+Mg2Si
(2)Mg2Si+4HCl===2MgCl2+SiH4↑
(3)非极性键 极性键
解析 根据题意,单质Z为半导体材料,则Z是Si元素;其氧化物为二氧化硅,SiO2可与氢氟酸反应;根据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硅与Mg反应生成Mg2Si,Mg2Si与盐酸反应生成的Y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则Y的分子式是SiH4,加热分解可得到Si单质。
不能一步实现的反应归纳
(1)H2S(或S)不能一步转化为SO3。
(2)N2(或NH3)不能一步转化为NO2。
(3)SiO2不能与水反应生成H2SiO3。
(4)Fe2O3、Al2O3、CuO等不溶性金属氧化物都不能一步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
题组二 “归中”转化关系
5.(2020·福州高三模拟)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
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B的溶液不能得到B,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工业上制取A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物质具有两性,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C、D都是常见气体,C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将搜集到的一定量的酸雨保存在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测酸雨的pH,发现在起始一段时间内,酸雨的pH呈减小趋势,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Cl3 2Cl-+2H2O2OH-+Cl2↑+H2↑
(2)4NH3+5O24NO+6H2O
(3)Al(OH)3+OH-===AlO+2H2O
(4)2H2S+SO2===3S↓+2H2O
2H2SO3+O2===4H++2SO
解析 (1)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则A为Cl2;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铁,则B为FeCl3,C是FeCl2。
(2)碱性气体为NH3,汽车尾气中遇空气会变色的气体是NO。
(3)常见的两性物质是Al2O3和Al(OH)3,D、C分别为NaOH和NaAlO2,故B为Al(OH)3。
(4)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A与SO2均含有硫元素,且二者反应生成硫单质,故A为H2S。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3,在放置过程中被氧化为H2SO4,酸性增强。
常见的“归中”转化关系
(1)非氧化还原反应
①Al3++AlO―→Al(OH)3。
②CO+CO2―→HCO。
(2)氧化还原反应
①Cl-+ClO-Cl2。
②S2-+SOS。
③H2S+SO2―→S。
④NH3+NOx―→N2。
⑤Fe3++Fe―→Fe2+。
题组三 实验流程中的物质推断
6.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KSCN溶液鉴别G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G溶液中加入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Cl2 KCl
(2)4Fe(OH)2+O2+2H2O===4Fe(OH)3
(3)Fe3++3SCN-===Fe(SCN)3 2Fe3++Fe===3Fe2+
解析 由白色沉淀E置于空气中转化为红褐色沉淀F,可见E为Fe(OH)2,F为Fe(OH)3,G为FeCl3,从而推断出A为Fe,B为FeCl2;焰色反应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K+,从而确定C为KOH。(1)B的化学式为FeCl2,D的化学式为KCl。(2)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3)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题组四 化工生产流程中的物质推断
7.(2020·兰州质检)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沉淀物
Cu(OH)2
Fe(OH)3
Fe(OH)2
开始沉淀pH
4.7
2.7
7.6
完全沉淀pH
6.7
3.7
9.6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中Fe元素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c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 氧化 将Fe元素氧化成Fe3+易于利用其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达到分离
(2)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等] 加入试剂调节pH至3.7~4.7之间 使Fe3+形成Fe(OH)3沉淀,防止生成Cu(OH)2沉淀
(3)Cu2++Fe===Cu+Fe2+ Fe+2H+===Fe2++H2↑
Fe(OH)3+3H+===Fe3++3H2O
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形式,均遵循这样的推断思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突破口由点到面、随时检验,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依物质的特性或特征转化来确定“突破口”,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我们可以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及推理过程表示如下:
推断题结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