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二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二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教材分析
根据对课标的解读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
本课位于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这个单元共分为6课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本单元的第1课时,是表内除法的扩展,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用口诀求商。本课为后面继续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依据课前做的小调查,我对学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在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
知识基础: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用口诀求商,但是对“余数”这一抽象概念比较陌生的。
能力基础:已经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并且具备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和能力。
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分物品时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描述的: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结合学情,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余数的含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生活中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的事例,经历认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了如下分解:
同时确立了5条学习目标,并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一一达成(在达成第3、第4条学习目标时,我会特别关注尚雨茹和李香玉两位同学的掌握情况)
学习目标
1.自主地观察情境图,交流苹果的不同分法。
2.合作地分苹果,体会平均分物品时不能正好分完的现象。
3.合作地分铅笔、分桃子,初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尚雨茹、李香玉)
4. 在教师指导下分画片,理解余数的含义。(尚雨茹、李香玉)
5. 在教师指导下分画片,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写法和读法。(全部)
四、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同时预设教学难点为: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法学法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这节课中我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信息化手段,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配合上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练习法这3种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新知。
六、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4个环节:
复习旧知,导入课题(5分钟)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15分钟)
自主探索,归纳新知(12分钟)
课堂练习,巩固新知(8分钟)
1.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出示分苹果的情境图,同时抛出问题:把12个苹果分到盘子里,你想怎么分呢?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使用小棒摆一摆。由于学生之前有平均分的活动经验,所以他们基本都倾向于将小棒进行平均分,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不同的分法进行展示,对之前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达成学习目标1)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我分为了2个层次。
层次一:提出问题,感受新知
提出问题:12个苹果,每盘分4个,能分几盘呢?
引导学生同桌2人一组使用小棒代替苹果试着摆一摆,然后选同学上台拖拽苹果展示自己的分法。
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12个苹果,每盘分4个,正好分3盘。
接着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这种分法。
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表内除法的知识,书写算式。完成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通过数形结合以及一一对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体验了“刚好分完”的情况后,继续抛出问题:如果每5个苹果分一盘,能分几盘呢?再选同学上台进行拖拽,先数出5个苹果放到1个盘子里,再数出5个放到第2个盘子里,最后剩余2个。
引导学生表述这种分法:12个苹果每5个分一盘,可以分2盘,还剩余2个。
紧接着我会提出摆小棒的要求,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我会巡视,相机指导,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及时进行小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像刚才这种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达成学习目标2)
层次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分铅笔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红红提出的问题,使用小棒代替铅笔,自主地摆一摆,并记录结果。(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学生作品)
选同学上台进行拖拽展示,并集体交流。最终,同学们一起得出结论:每人可以分3支,还剩1支。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把1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还剩1”。(尚雨茹和李香玉同学在操作时遇到困难,在巡视过程中我进行了单独指导)
出示分桃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分法,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有同学会提出“15个桃子,每6个放一盘,可以分2盘,还剩3个。”这种分法。
选同学上台拖拽,进行验证并用语言描述:“15里面最多有2个6,还剩3。”
在经历分苹果、分铅笔、分桃子这3个活动后,学生充分地感受了平均分物品不能分完,还有剩余的现象,并且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表象。
这时,出示大头娃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交流。(达成学习目标3,关注李香玉、尚雨茹同学的理解情况)
3.自主探索,归纳新知
出示分画片的情境图,并提出问题:有21张画片分给每个小朋友5张,能分给多少个小朋友?还剩几张?
引导学生自主地使用小棒分一分,并选同学介绍活动成果,同时给李香玉和尚雨茹两位同学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了解他们对用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分画片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他们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发出追问:你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在这一环节我会组织生生对话,鼓励他们及时补充,以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以及余数的意义。
之后,学生尝试写算式,我会巡视相机指导。(学习目标4,关注李香玉、尚雨茹同学的掌握情况)
接着我会对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再次组织生生对话,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学生的读法(达成学习目标5)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本课我设置了基础性、综合性,以及拓展性这三个等级的练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复习。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重点,使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
八、教学效果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课后研课,发现预设难点和实际难点基本吻合,通过分铅笔、分桃子和分画片的活动,比较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学生都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清晰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二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激趣引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