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学情分析
初步学习除法,兴趣较高,应充分利用此点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新授课、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宴会上还为小动物准备了许多好吃的,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
二、探索新知:
1.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这些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
2.初步认识平均分.
(1)学生随意分,交流分法:谁愿意把你的分会给大家说一说?
师:你们都是怎样分的,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概括板书:(5,1)(4,2)(3,3)
(2)小结分法:
观察分法,引导学生总结分东西包括每一份不一样多和每一份同样多)板书:不一样多,同样多
(3)揭示概念
师:只有分得同样多才能让每只熊猫都满意,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说给同桌听一听。再用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平均分
(1)尝试平均分(平均每只猴子分几个桃子?)
①师: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熊猫分完了竹笋,小猴子也觉得这种分法非常好,它们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子,你能提一个问题吗?(学生提问题)
你会这样分吗?
②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③汇报分法(课件演示)
④归纳方法。师:尽管刚才我们的分法不太一样,有的是1个1个分的,有的是3个3个分的,还有的是4个4个分的,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说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2)体验平均分
①出示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呢?
②学生动手分
③学生交流分法
④动态演示,理解平均分
三、巩固平均分
基本练习:自主练习1.2.3
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小游戏:12人排队,每排6人,可以排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几人?
你们还想怎么排?
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得出平均分的意义,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而自然进入新知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在明白了平均分的意义以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深刻理解不管过程中怎样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一样多。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出示:太极八卦图,再看一个特别难的图,看你能看得出来吗?这里面有没有平均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板书
设计
平均分
(5,1)(4,2) 不一样多
(3,3)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教学
反思
2020-2021学年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组织练习,加深认识,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步感知,铺垫准备,动手操作,体会领悟,巩固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