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讲解-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展开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讲解+专项练习(原卷版)
一、文言文汇总及翻译
1.《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3.《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4.《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二、专项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是 (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 ,是一部 通史。
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找出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二)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含糊其辞 与世长辞 义不容辞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良师益友
C.即更刮目相待 严阵以待 宽以待人 以礼相待
D.及鲁肃过寻阳 过犹不及 将功补过 得过且过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理解: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加赞赏并深表叹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今非昔比。
(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结识了朋友,告别而去。
理解:鲁肃出于对吕蒙的尊重,不仅叩拜吕母,还在寻阳结交了朋友,随后告辞。
7.孙权以自己和吕蒙的事务繁忙程度相比较的方式规劝吕蒙就学,终于使吕蒙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就。其实,规劝的方式还有很多。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规劝”(或“被规劝”)在陈世恩和甄琛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明陈世恩,万历已丑进士,长兄孝廉。季①弟好游狎②,早出暮归,长兄规之不改。世恩日:“伤爱无益。”乃每夜亲守外户,待弟入,手自扃钥③,问以寒暖饥饱,忧恤之情,形于言貌。如是数夕,弟乃大悔,不复暮归。
(取材于《八德须知》)
材料二:
甄琛,少敏悟,不以礼法自居。颇学经史,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弈棋弃日,至乃通夜不止。手下苍头④常令秉烛,或时睡顿,大加其杖,如此非一。奴后不胜楚痛,乃白琛日:“郎君辞父母,仕宦京师。若为读书执烛,奴不敢辞罪,乃以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而赐加杖罚,不亦非理!”琛惕⑤然惭感,遂假书研习,闻见益优。
(取材于《魏书·甄琛传》)
[注]①季:本义是幼小的禾苗。引申为兄弟排行中最小的。②游狎:本义是交往亲密。这里有游手好闲、嬉闹玩耍的意思。③扃(jiōng)钥:关 闭,锁闭。④苍头:指奴仆。⑤惕:惊慌不宁。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词。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③寻复南奔
④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仔细阅读(乙)文,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4)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5)吕蒙与傅永有什么相似点?
(四)文言文阅读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②守而勿失也: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关山度若飞( )
赏赐百千强( )
列子学射中矣( )
退而习之三年(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1.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陈,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C.“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片欢乐祥和的情景,而又长幼有序,此中深具传统礼俗之美。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12.小故事寄寓大道理,《列子学射》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五).文言文阅读
木 兰
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皆次当行
数建奇功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3)“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4)文中“ ”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
(5)短文画线句子在《木兰诗》中是用哪些诗句表达的?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有删改)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4.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 名:
②可以调素琴 调:
③或陈于前 陈:
④妻子不觌 妻子:
15.选出与“乃引客就观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而乱书围之 D.无丝竹之乱耳
1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18.乙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 ”。
19.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七)课内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0.下列加点词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往来无白丁射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D.可以调素琴 素:白色的
2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B.文章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阶”、“入帘”,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苔”、“草” 的神态。
D.“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性情的高雅,也从侧面写出作者看不起没有功名的人。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选自《凿璧借光》
(八)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陷室,惟吾德馨。苗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上面两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 (人名)和宋代的 (人名)。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
②可以调素琴
③可爱者甚蕃
④陶后鲜有闻
25.《陋室铭》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请概括回答。
26.《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的文章,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呢?
27.两篇短文都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法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九)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①,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⑤,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②楚之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⑤闷:烦忧,烦闷。⑥不见:不被人知道。⑦平居:平时。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
C.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君子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十).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 》,作者 ,是我国 (朝代)著名 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值得)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C.陶后鲜有闻(新鲜) D.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而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 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