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鲜味减弱,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练习-科普阅读题(二)
    1.(2021·湖北恩施·中考真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______(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2021·辽宁朝阳·模拟预测)味精是常用的增鲜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其为白色柱状晶体,熔点232℃,易溶于水。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氯化钠和谷氨酸(C5H9NO4),鲜味减弱。谷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可营养皮肤和毛发,医学上可治疗疾病。
    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味精受热后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表明,味精的鲜味与水溶液酸碱度有关,当pH值在5.5-8.0时,鲜味最强当pH值小于4.0时鲜味会减弱。
    研究还表明,味精能造成婴幼儿缺锌,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答出一条)
    (2)谷氨酸属于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3)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不定项)
    A.菜品中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温度有关
    B.炒菜时越早加入味精越好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D.使用味精应该适量加入
    (4)文中提到“当pH值小于4.0时味精的鲜味会减弱”,请你大胆猜测其中的原因______。
    3.(2022·四川省简阳中学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3)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
    ②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方法一: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
    4.(2021·湖北恩施·中考真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______(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5.(2021·贵州安顺·中考真题)我国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碳捕捉、碳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技术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氢能源研发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__________。
    (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做到 ________。
    (3)“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 _________。
    (4)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 ___________。
    (5)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6.(2021·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莲藕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新鲜的莲藕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新鲜莲藕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 g)
    淀粉/g
    蛋白质/g
    脂肪/g
    维生素/mg
    钙/mg
    磷/mg
    铁/mg
    10~20
    1~2
    0.2
    25~55
    39
    58
    1.4

    莲藕经加工后可制成多种食品,如藕粉、藕片糖及藕脯等。藕粉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挑选→清洗→整作→轧浆→过滤→清漂(沉淀)→抽燥→晒干→捻碎→成品→贮存
    某些加工工艺中,将捻碎后的藕粉再进行超微粉碎。超微粉碎后,藕粉中的淀粉结构被破坏,促进其与水分子的结合,使藕粉具有更好的膨胀度,能快速溶解。下图为不同温度下捻碎和超微粉碎后藕粉膨胀度的比较。

    此外,纯藕粉与空气接触后极易氧化,颜色由白色变为微红色,但不妨碍食用。
    除食用外,莲藕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血益气、开胃健脾的功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______;“钙”是指_______(填“原子”或“元素”)。
    (2)依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实验做了2组,每组选定9个温度
    B 实验范围内,两种藕粉的膨胀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 实验范围内,温度越高,两种藕粉的膨胀度差异越大
    (3)藕粉在保存过程中会出现微红色,其原因是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超微粉碎会破坏藕粉中的淀粉结构
    B 超微粉碎后的藕粉可制成速溶食品
    C 莲藕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7.(2020·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主要含有碳和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不同地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较大差异,我国部分地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所示:

    CH4
    C2H6
    C3H8
    CO2
    N2
    H2S
    西南油田
    93.1098
    3.8914
    0.1447
    1.3092
    0.5341

    华北油田
    80.8430
    9.7326
    5.7538
    0.9288
    0.3200

    陕甘宁油田
    95.9500
    0.9675
    0.1367
    1.5038

    0.0002

    注:1.表中数据均表示体积分数。2.“—”表示含量过低,当前所用仪器未检出。
    天然气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作为燃料直接使用。天然气在不同设备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几种常见设备中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kg/Mm3)如图所示:

    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化石燃料日渐枯竭,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耗尽的污染。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天然气。
    (2)________油田的天然气中丙烷(C3H8)含量最高,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可形成酸雨,酸雨是pH

    相关试卷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阅读材料,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亚硝酸盐的危害及预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科普阅读题: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科普阅读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