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下数学 17.2.2函数的图像 教案
展开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理解并掌握描点法,会根据描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2.根据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
根据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36~P4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系列的点组成的.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它的横坐标x表示自变量的某一值,纵坐标y表示该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
2.描点法通常可概括为三步,即列表、描点、连线.
3.在实际问题中,为了表达的方便,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的单位长度可以不一致,这不影响对问题的表达和理解.
4.上周周末放学,小华的妈妈来学校门口接他回家,小华离开教室后不远便发现把文具盒遗忘在了教室里,于是以相同的速度折返回去拿,到了教室后碰到班主任,并与班主任交流了一下周末计划才离开,为了不让妈妈久等,小华快步跑到学校门口,则小华离学校门口的距离y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B )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和y2=-x-1的图象.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按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答】列表如下:
x | … | -3 | -2 | -1 | 1 | 2 | 3 | … |
y1 | … | 1 | 2 | -2 | -1 | - | … | |
y2 | … | 2 | 1 | 0 | -2 | -3 | -4 | … |
描点、连线,得两函数图象如下: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连线时,一定要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
【例2】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一次赛跑中,路程(米)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比赛的距离是多少?
(2)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谁?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图中两条直线各表示什么意思?由图象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如何利用得到的信息求解?
【解答】(1)由图象可知,甲、乙的终点的纵坐标均为100,故这次比赛的距离是100米.
(2)由图知,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甲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较少,故甲、乙两人中先到达终点的是甲.
(3)由图知,乙到达终点时,横坐标t=12.5,纵坐标s=100,即乙跑完100米用了12.5秒,则v===8,故乙在这次赛跑中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类题时,要仔细读图,从图中找出有用信息,进而求解.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 C )
第1题
第2题
2.小高从家门口骑车去单位上班,先走平路到达点A,再走上坡路到达点B,最后走下坡路到达工作单位,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班后,如果他沿原路返回,且走平路、上坡路、下坡路的速度分别保持和去上班时一致,那么他从单位到家门口需要的时间是15分钟.
3.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当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必须大于4.
4.画出函数y=2x2-4x-6的图象.
解:列表如下:
x | … | -1 | 0 | 1 | 2 | 3 | … |
y | … | 0 | -6 | -8 | -6 | 0 | … |
描点、连线,得函数y=2x2-4x-6的图象如下:
5.小刘从家里骑自行车出发,去镇上超市途中碰到妹妹甜甜走路从镇上回家,小刘在超市买完东西回家,在回去的路上又碰到了甜甜,便载甜甜一起回家,结果小刘比正常速度回家的时间晚了3 min,二人离镇的距离s(km)和小刘从家出发后的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二人之间交流时间忽略不计)
(1)小刘家离镇上的距离8 km;
(2)小刘和甜甜第1次相遇时离镇上距离是多少?
(3)小刘从家里出发到回家所用时间是多少?
解:(2)=0.2(km/min),0.2×15=3(km),故小刘和甜甜第1次相遇时离镇上距离是8-3=5(km).
(3)40+20+15+(8-6)÷+3=83(min),故小刘从家里出发到回家所用时间是83 min.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如图1,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沿B→C→A匀速运动到点A,图2是点P运动时,线段BP的长度y随时间x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M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
图1
图2
【互动探索】根据图象可知点P在BC上运动时,BP不断增大,而从点C向点A运动时,BP先变小后变大,由此可求出BC与AC的长度.
【分析】由图象可知,点P从点B向点C运动时,BP的最大值为5,即BC=5.
点P由点C向点A运动时,M是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此时BP最小,即满足BP⊥AC,且BP=4,则在Rt△BPC中,由勾股定理,得PC==3.
又图象的曲线部分是轴对称图形,所以PA=PC=3,所以AC=6,所以S△ABC=AC·BP=×6×4=12.
【答案】1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象求出BC与AC的长度.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
2.读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