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 收放得宜教案
展开第11课《收放得宜》
授课日期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收放得宜的基本结构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例字的笔画和结构两方面收放得宜的结构规律;
2.简单了解唐代书法家李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审美、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收放得宜的基本结构规律。
教学难点
例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房四宝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修 改
组织教学
1.各小组报告本组上节课布置的练习完成情况。
2.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收放得宜的基本结构规律,例字的结构特征及练习。
1.导入新课。
讲解课题,延伸学习内容。
出示例字“波”“冠”“随”。
2.观察例字,找出这三个例字的主笔并描述其形态特征。
学生:“波”字的主笔为末笔捺画,一波三折,向右下方伸展开。“冠”字的主笔为竖弯钩,为欧体特殊的竖弯钩写法,出锋处保留了隶书“雁尾”的波磔笔法,并且这个弯的长度较长,显得舒展挺拔。“随”字的主笔为末笔平捺,也是一波三折的波磔体势,出锋方向为向右平出。
3.引导学生观察结构收放示意图。
“波”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侧的三点水为欧体独特的三点水写法,第一点偏右,第二点和第三点在一条垂直线上;右侧部件有三个撇向笔画,都应往箭头所指方向行笔,目的是使中宫收紧,而突显向右下方行笔的捺画,整个右侧部件撇收捺放,略呈倾斜体势。
“冠”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秃宝盖的短竖和钩画都往里倾斜,形成一个收的势,下部的“元”和“寸”也都收缩于这个秃宝盖下方,整个字的中宫极为紧凑,主要是为了将“元”的竖弯钩这个主笔写得舒展有力,整个字呈上收下放的体势随字为左右结构,中部为走之儿底,需要合理地将点和横折折撤两个笔画适当收缩
安插在左右两个部件之间,并且保持各个笔画之间的室间分布匀称,注意笔画和部件之间的穿插腾挪,同时将右上部“有”的横画以及走之儿底的平捺写得舒展些,使整个字呈左收右放的姿态。
4.收放得宜的基本结构规律
“收放”是指写字时,有的笔画写得较为收敛,而有的笔画写得较为放纵。一般情况下,放的笔画是主笔,收的笔画用来衬托放的笔画。收放得宜指的是字的结构关系中“收敛”和“放纵”这一对关系,收放对比关系不仅只从单个笔画来体现,同时还包括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疏密关系。在点画用笔方面,需要将字的一部分笔画写得放纵和舒展些,笔画我们通常称之为主笔,而另一部分笔画则应该写得收缩和内敛些。在结体取势方面,将字的各个部件根据需要进行拉伸和收缩处理,从而形成笔画间的疏密对比关系。
5.教师示范书写例字。
教师书写示范收放得宜的写法并强调所需注意之处,学生仔细观摩教师示范。
6.学生练习“波”“冠”“随”,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具体的练习要求。
(三)本课讲评
教师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向全班展示(选取作业时要有梯度,优秀的、较差的要兼顾),并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应力求多样化,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评价时应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四)认识唐代书法家李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 疏密得宜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 疏密得宜精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疏密得宜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疏密得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北师大版第11课 厚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第11课 厚重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导入,讲授,展示学生作品,自评,收拾整理,保持室内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