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 《走月亮》 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492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 《走月亮》 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492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 《走月亮》 说课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492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 《走月亮》 说课稿
展开2 《走月亮》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讲述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静静的走月亮,眼前有宁静柔美的月色,耳边有秋虫飞鸟的声音,闻得见香甜的瓜果,想着的是家庭的温馨亲情,表现出美好幸福的画面啊!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是重点;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是难点。三、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月”的古诗,有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的描写月色的诗句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优美的诗句将我们带入了月夜的清幽之中。(播放课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明月有关的优美的散文《走月亮》。读一读题目,你们知道什么叫“走月亮”吗?(课件展示)(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本文中的“走月亮”并非这种风俗,仅指在月光下散步。)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迷人月色,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起和作者吴然去体验《走月亮》的快乐吧!(课件展示作者)二、疏通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重点交流的几个字:牵,鹅,卵,填,萄。 2.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3.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时带入感情,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随机补充):①“洱海”是个海吗?它在哪?(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②课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是个重要问题,我们一起再学习中找到答案) 2.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课件展示) 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四次)分别在什么地方走月亮?(小路,小溪,田埂,只是静静地走着、走过许多地方)四、学习第一部分(在小路上走月亮)。1.指导朗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2.说说“我”在小路上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感受。(“我”会感觉夜晚在小路上走非常美,一轮明月渐渐地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柔和地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和村头的大道小路)3.指名读,范读,齐读。(山村的夜晚很安静,要用低缓、柔和的语气读)4.小结:第一部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一起融入这宁静柔美的夜色中。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小组比赛读课文,评比谁读的更好,更有“走月亮”的宁静柔美。上节课我们领略月光下柔美宁静的小路,接下来又会看到哪些迷人的景色呢?二、学习第二部分(在小溪边走月亮,第4然段)。1.齐读并思考:走啊走啊,我们来到小溪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小溪水的景象,想起白天在这里玩耍的情景)画出其中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课件展示)例如:细细的溪水,流着……都抱着一个月亮!(“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想象“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抱”拟人手法,形象写出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映在水中的月景,使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有了幸福的温情。)2.潺潺流淌的小溪,香味在流,月光在流,让人想到了什么?哦,想到了白天温馨幸福的一幕,阿妈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多么快乐呀!这么美的句子,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且背下来吗?(指名读、范读、齐读)二、学习第三部分(在田埂上走月亮,第5、6然段)。 1.朗读思考:“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了田埂上,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想到什么?(课件展示)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沟水汩汩;看到:村道已经修补过,果园里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月光镀亮的银毯;闻到:果子的甜香。想到:阿爸要回来了。2.鱼儿欢跃,瓜果飘香,稻穗垂头,这都表明了什么?(丰收)这多么让人高兴啊,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喜悦)(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三、学习第四部分(第7-9自然段)。 1.我们走过了田埂,走过了溪边,走过了许多地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部分。(课件展示)模仿句式说一说。(走过月色浓浓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岸,走过小沙滩)2.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有时和“我”静静地走着,看着阿妈的脸,“我”有什么感觉呢?(温馨甜蜜)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温馨,富有情感的)(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四、回顾总结。1.反复(课件展示)如此美丽的夜晚,多么幸福的时刻,现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课文为什么反复写“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因为我和阿妈每走到一个地方,都会看到美丽的景色,感觉很愉快,所以反复说这句话,表达出“我”和阿妈很幸福与快乐。)这种写法叫反复,反复句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2.课文之所以这么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找一找。(排比、比喻、拟人、疑问、感叹、祈使句等)3.总结。(课件展示)读着课文《走月亮》,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温馨与快乐,感受到了浓浓亲情,不知不觉步入了月夜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五、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积累关于“月”的好词好句。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走月亮》的文本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散文的形式更容易让成人欣赏,而学生会感觉缺乏兴趣,所以我注意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开动想象,将自己代入文本,以便更好学习理解。课文简单优美,营造的意境温馨静谧,我没有带学生深入去分析,而是带领他们感受文本营造的意境中。这也符合单元要求中的想象景色。减轻了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困难,也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的喜爱。不足的是在朗读时,想要达到学生在读中感悟的目的,花费时间较多,以至于给学生练笔训练的时间减少,还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