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2——7 妈妈睡了【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494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课文2——7 妈妈睡了【说课稿】
展开7.《妈妈睡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三、教学程序。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2.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的可能说:“妈妈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3.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4.学生练读题目。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我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地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