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9章压强(三)讲义+练习+作业(无答案)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9章压强(三)讲义+练习+作业(无答案)教案第1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9章压强(三)讲义+练习+作业(无答案)教案第2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9章压强(三)讲义+练习+作业(无答案)教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3 大气压强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3 大气压强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压强,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马德堡市风和日丽,一
    大批人围在实验场上,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格里
    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
    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
    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实验。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使劲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先生们!女士们!市民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强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
    知识解读
    一、大气压强
    1.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空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实验:
    (1)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
    (2)最早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实验。
    实验原理:P=ρgh,测得标准大气压 P0=_________pa=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实验注意:
    ①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 ;若未灌满
    或混入少量空气,则测量结果偏 。
    ②将玻璃管加粗、改细、ᨀ高、降低或慢慢倾斜,都不影响实验效果,管内外水银柱的高
    度差还是 。
    ③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 m
    ④若在玻璃管顶端开一小孔,则管内的水银 。
    实验探究
    二、密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ρ=
    测量固体的密度

    图丙
    (1)器材:石块、天平、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2)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②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取示数 V2;
    【注意:有的物体不能完全浸入水中,可以用细铁丝将它压到水中】
    ④计算石块的密度ρ= 。
    思考:若先测体积,石块会因沾有水而使其质量变大,从而使测得的密度偏 。
    测量液体的密度

    图丁
    (1)器材:盐水、天平、量筒、烧杯。
    (2)步骤:
    ①将适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④计算盐水密度ρ= 。
    (3)思考:若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最后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则测量的密度比真实值会偏 。
    例题实战
    例题1
    小明测量土豆块的密度,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土豆块的质量为 g。他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 g/cm3。
    例题2
    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了消除妈妈的担忧,从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调节 ,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的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 (合格/不合格)的。
    甲 乙
    变式1
    为了测不沉于水的木块的密度,小明准备先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再用量筒和
    水测出木块体积,如图所示,请你跟随他的测量过程回答问题: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可以( )
    A.将螺母向左旋 B.向左盘中加砝码 C.将螺母向右旋 D.向右盘中加砝码
    (2)在测木块体积时,由于木块不沉于水,小明便用较重的铁块与木块扎在一起,从而测
    出了体积,测量过程如三个量筒所示。
    根据测量数据可知,木块的质量为 g,木块的体积为 cm3,密度
    为 kg/m3。
    变式2
    如图是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在调节天平时,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把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根据乙图可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丙图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丁图可读出烧杯中全部酱油的体积,那么,酱油的质量m= g,酱油的密度ρ= kg/m3。按照乙、丙、丁的顺序进行测量,则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知识解读
    三、密度与生活
    1.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1)一般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密度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①规律:热胀冷缩的性质
    ②应用: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
    特例:
    水的反常膨胀:高于4℃的水→热胀冷缩,0—4℃的水→热缩冷胀。
    ①当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②4℃时水的密度最大
    例题实战
    例题3
    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变式3
    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在4℃时密度最小
    B.4℃以上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水在0~4℃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D.示意图中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能力拓展
    能力1
    如图,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附近温度低的空气补充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能力2
    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图象,其中纵坐标m表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V表示液体的体积,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图中m的值应为 g。
    能力3
    小刚在测量大米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________后,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此时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 50 g,再测得装入适量大米时烧杯和大米的
    总质量为 131.9 g。
    (2)将烧杯中大米倒入空量筒,压实抹平,测得其体积为 90 mL,计算得到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3)小刚测得大米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填“大”或“小”)。
    (4)因大米颗粒之间有空隙,小刚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方式测体积:
    A.在量筒 A 中装入适量的细铁砂,抹平表面;
    B.将称量过的大米装入量筒 B;
    C.将 A 中的铁砂全部倒入 B 的量筒中,反复摇动后抹平表面;
    (5)所测量的大米的体积是________ cm3,所测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6)在 C 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
    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
    能力4
    在测定一金属零件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零刻线,发现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
    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填“左”或“右”)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
    果如图(b)所示,零件的质量为______ g。
    (2)在量筒内注入 62 mL 的水,将系上细线的零件浸没入水中,水面位置如图(c)
    所示,零件的体积为_______ cm3;
    (3)根据以上数据,可得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4)若零件磨损,其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能力5
    如图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
    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
    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 和空烧杯的质量是 90g。
    (3)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
    下此时水面位置为 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可知此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
    为 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 M,如图乙所示, 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6)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
    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
    能力6
    小永同学为了测量镇江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 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
    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
    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C可得量筒中醋的体积为 cm3,通过计算可得醋的密度是 kg/m3。
    能力7
    小明为了测量图中整盒酸奶的相关物理量,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
    (1)酸奶的密度是多少kg/m3?
    (2)整盒酸奶的体积是多少mL?
    思维导图
    复习题库
    练习1
    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内气体质量不变,球内气体密度增大
    B.球内气体质量不变,球内气体密度减小
    C.球内气体质量增大,球内气体密度不变
    D.球内气体质量减小,球内气体密度不变
    练习2
    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根据图象可知,由2°C升高到4°C液体体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根据公式 可知,液体的质量 ,所以液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练习3
    小明在测金属块密度时,按照以下实验步骤操作,请将过程补充完整。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 把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后,指针静止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将待测金属轻轻放在 盘,估计待测金属的质量,加减砝码,当托盘天平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时,天平重新平衡,则金属的质量
    是 g。
    (3)如图3所示,金属的体积是 cm3,该物体的密度是 kg/m3。
    练习4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家庭周末都选择去饭店吃饭,消除买菜、做饭之
    累。但每次张宏的妈妈总是不愿意,说有很多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张宏认为:与压榨油
    相比,地沟油含有较多的盐,无论怎么提炼,盐都无法避免,于是想和班上同学用测量密
    度的方法来检查油品是否是地沟油或是否勾兑了地沟油,如图所示。
    (1)甲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a)所示,其
    中的错误是:① ;② ;③ 。
    (2)乙同学的操作是: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 103.2 g 后,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
    量筒中一部分,如图(b)所示,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是_____mL;测量烧杯中剩余食用油
    的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c)所示,则其总质量是_______g,由此可算出该
    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3)丙同学的操作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再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食用油倒入烧杯,再测量烧怀和杯中食用油的总质量m,由此求出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测量步骤
    ①测整盒酸奶的质量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238.7g
    151.3g
    227.3g

    相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共12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共10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及反思,共1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