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历史(答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高考卷)-历史(答案解析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报道,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工业文明的兴盛,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报道(25分)
【答案】
(1)A (2)A.
(3)清朝官方人士;向公众公开;发行方式;报道内容;只转载官方文件;通过记者采访各类新闻。
(4)不能。因为如图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热销的画面,且并未提供具体发行数量;《伦敦新闻画报》因其国家或商业立场问题,可能存在刻意贬低对手之嫌。
(5)不能。理由一:时空信息与前两幅不同,不具有可比性。需要寻找同一时空的材料。理由二:材料仍然出自西方媒体之手,需要寻找中方或其它中立方的材料互证。理由三:仅凭两个单一场景,不能代表总体情况(孤证不立)。需要寻找更全面的材料才更具说服力。(理由三选其二即可)
(6)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伦敦新闻画报》自1842年创刊以来”,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到1842年是鸦片战争时期,《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根据材料“中国南方的叛乱已经持续好多年了,但在北京没有人知道有关叛乱的任何消息。”,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方长江流域,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北方,排除B项;孙中山中华革命党成立的时间是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北伐军成立的时间是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根据材料“《伦敦新闻画报》自1842年创刊以来,不乏刊登有关中国的报道。”、“《京报》只是在宫廷内外供人传阅的小报,其内容只包括政府的告示和法令。”,“由于缺乏一家有效率的报社”可见,《京报》和《伦敦新闻画报》的不同点是两者向公众公开的程度不同;发行方式不一样;报道内容差距较大,《京报》只转载官方文件;效率差别较大。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如图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热销的画面,且并未提供具体发行数量;《伦敦新闻画报》因其国家或商业立场问题,可能存在刻意贬低对手之嫌。因而,不能说明《伦敦新闻画报》在当时的北京比《京报》更受民众欢迎。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时空信息与前两幅不同,不具有可比性。需要寻找同一时空的材料;材料仍然出自西方媒体之手,需要寻找中方或其它中立方的材料互证;仅凭两个单一场景,不能代表总体情况(孤证不立)。需要寻找更全面的材料才更具说服力。因而,补充该画报的以下两幅图片不能证明上一题的观点。
(6)①《伦敦新闻画报》展现的内容,可以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点滴信息。说法正确;
②《伦敦新闻画报》的主办方是英国,肯定会站在殖民国家的立场,对某些问题的表述不免失真、看法不免偏颇。,因而,本题正确。
③《伦敦新闻画报》这一报道形式只是截取了某一视角看问题,也有绘画者的主观看法杂糅其中。符合事实,说法正确。
④从以上材料可见《伦敦新闻画报》,不能看出《伦敦新闻画报》与近代媒体的关系,因而,《伦敦新闻画报》促进了中国近代媒体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说法错误。
⑤材料中涉及当时中国服饰、航运、市政等诸多信息。因而本题说法正确。
二、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17分)
【答案】
(1)事件:英国工业革命.
事物:轮船、火车、蒸汽机、工厂等.
(2)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电的广泛使用.
(3)科技进步使交通越来越便捷、快速,舒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人们的生活的环境,生活方式,但是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的煤、石油等燃料造成环境污染,城市生活空间局促,压力增大.
【解析】
(1)第一小问的事件,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事件是英国工业革命.第二小问的事物,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可知,事物是轮船、火车、蒸汽机、工厂等.
(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可知,出现了蒸汽船,材料二“充满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可知,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因此变化是交通工具的变化.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电车、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因此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电的广泛使用.
(3)本小问的看待,属于开放性题,回答时围绕科技进步积极和消极影响说明即可.
三、工业文明的兴盛 (28分)
【答案】
①启蒙运动 ②开辟新航路 ③资产阶级革命④工场手工业⑤英国⑥蒸汽机⑦现代工厂⑧19世纪70年代⑨电机的发明和运用⑩垄断组织
(2)印象: 褒贬兼有。理由: 褒: 文明的奇迹、足赤的黄金,贬: 野蛮的发展、肮脏的下水道。
(3)作者既赞扬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又抨击其造成的问题。 机器生产、现代工厂制度,促成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足赤的黄金,堪称“文明的奇迹”;但是工业时代初期“血汗工厂”的种种现象,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等严重状态,造成严重的人文主义灾难,的确是“野蛮”发展。
(4)英国工业革命后,煤炭在生产、生活中大规模使用,造成了空气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显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电力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的发明、化学工业的产生,使煤炭和石油等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深。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枯竭与生态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核能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表明气候变迁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总之,随着工业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环境问题已经从区域问题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按照题目思路,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进行整理,对应得出以是相关内容:如工业革命的条件①启蒙运动②开辟新航路③资产阶级革命④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进程⑤英国⑥万能蒸汽机⑦现代工厂,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⑧19世纪70年代⑨电机的发明和运用⑩垄断组织。
(2)印象:由材料二 “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论回野蛮人的境地以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等信息,
可得出其对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印象是褒贬兼有。理由:由材料二的信息可归纳出: 褒——文明的奇迹、足赤的黄金,贬——野蛮的发展、肮脏的下水道。
(3)看法:首先肯定材料的辩证分析层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肯定从人类在工业进程中巨大进步,指出人类所付出的代价;在两个角度分析时,准确全面分析与工业化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膨胀,贫富差距扩大),已演变成了全球性的困扰人类的问题。
(4)叙述成文:按照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影响,分析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及因此付出的环境代价,回答时注意运用最主要的史实,将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等,简要概括,准确描述。
四、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30分)
【答案】
(1)①B.②C.③D.④A.⑤B.
(2)社会现象:仓库充盈,社会安定,国家强盛。
(3)《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理由:《贞观政要》意在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取代隋朝的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
(4)可围绕如下核心观点展开
论述:不同区域的国家在进行基层治理时,可能采用相似的管理方式,体现古代区域文明在发展中的统一性/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性/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应体现民本思想,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社会矛盾为宗旨/过度的社会保障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政府需减少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制度应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同国家应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取长补短,臻于完善等角度建立认识。
观点清晰;材料典型;逻辑自洽语言组织
【解析】
(1)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邻保法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济贫法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保甲法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社会保障法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人在满十八周岁时候,即为公民;古代中国男丁达到十八岁时候就是成年人,因此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自我管理。
(2)社会现象:根据材料所列内容可知,仓库充盈,社会安定,国家强盛。
(3)理由: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根据《贞观政要》记载可知,其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政要》意在假借隋文帝赈灾不作为,说明唐朝取代隋朝合法性以规劝统治者重视民生,推行“仁政”。
(4)认识:不同区域的国家在进行基层治理时,可能采用相似的管理方式,体现古代区域文明在发展中的统一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社会基层治理的方式中的想私信展开论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6(新高考卷)-历史(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明的进程,近代商贸与社会生活,科举的兴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新高考卷)-历史(答案解析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想潮流的演进,社会评价, 罗塞塔石碑,苏州河十八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4(新高考卷)-历史(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下列示例完成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