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下语文 15最苦与最乐 学案 (含答案)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545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七下语文 15最苦与最乐 学案 (含答案)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545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6*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态度;
2.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作者简介 :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课前布置预习:
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课上听写。
1.字音
恩惠( ) 如释重负( )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 卸却( ) 监督( )
2.词义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教学过程:
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论述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为什么认为它最苦?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什么事最快乐呢?
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
6作者对于责任未了的感觉,与尽了责任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7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一、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 .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苦与最乐》答案
1huì shì qì lǎn mǐn xiè dū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1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4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5“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6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7教参152页
一.(1)设问(2)引用 (3)反问(4)对比
二、1.知足 安分 达观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
5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
有以下3 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 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